今年7月开始,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城市道路及公共空间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方案》,把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作为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出行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民生工作之一。
进入8月,已有不少地方开始了拆除工作,代之以更优化的标志标线和执法资源。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拆除栏杆后,交通又会如何变化?这就要从隔离栏杆怎么用、怎么做,如何阻挡机动车,如何保护自行车道等交通控制任务来进行探讨。
1
隔离栏杆的初心
隔离栏杆设置的初心,是为阻挡行人穿越机动车道、避免行人和机动车交通流发生冲突。所以,在西方一直被叫做pedestrian guardrail 或pedestrian fencing,也就是行人护栏,或行人栅栏。
在中国,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交通秩序的压力,而交通控制领域的很多技术准备并不充分。所以,遇到秩序混乱时,管理者习惯性想到了铁栅栏,于是直接用行人栏杆来隔离行人、隔离非机动车道,后来又以此防止路侧乱停车。总之,
之所以一栏多用并逐步升级,与日益严重的交通秩序压力及交通控制方面缺乏系统的技术手段有很大关系
。
但在使用过程中,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
阻挡行人的隔离栏杆并未考虑机动车的撞击
,所以,与经过严格的撞击测试、可以对抗不同级别机动车冲击的高等级公路用的隔离设施相比,这种设施造价要低很多。有些隔离栏杆的结构,甚至会
在车辆失控撞击的情况下,刺穿车体,伤害生命
。
后来,北京等地意识到机动车撞击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在结构上做了一些优化。交通设施领域比较有名的“京式护栏”,已经不会在机动车撞击时刺穿车体,但还是会导致车体严重受损或翻车。媒体还有报道,京式护栏曾导致跌倒的行人,脖子被卡在栏杆间隙而窒息死亡。
近年来比较典型的京式护栏式样。与机动车交通流在同一平面空间内,宽宽的“柱脚”还横向侵入了车道空间。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过去这十几年,在很多城市,随着交通压力的加大,行人隔离栏只能用来阻挡行人的初心被忘掉了。行人隔离栏被放在机动车的道路空间内,用来分离双向机动车道、同向机动车道,阻挡车辆调头,抑制路侧停车,隔离机非车道等针对机动车交通流的控制,造成了惨不忍睹的事故,也破坏了道路的交通流效率和质量,影响了城市景观。
2017年的北京东城区一个居住区外道路。
2
隔离栏杆怎么用
没有对抗机动车撞击能力的隔离栏杆,只能安在路缘石的上面,以阻挡人们抄近道与机动车发生冲突。
在国外,安装隔离栏杆,要提供醒目的过街位置的标志指引,从而有效降低乱穿马路的行为
。
伦敦街头的隔离栏杆,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渠化路径,限制他们进入机动车道。
用隔离栏杆隔离的行人二次过街的驻足区,把不允许进入机动车道的方向都阻挡住了。
澳洲的街角,挡住行人斜穿路口的路径,提供醒目标志示意行人过街位置,堵和疏相结合。
除了路口需要做控制,还有一些道路中间,也很容易出现乱穿马路的行为。比如,有些沿街商铺的招牌,很吸引马路对面的行人,容易引起乱穿马路,在这种行人乱穿机动车道高发的地段,就应该在路缘石上设置栅栏,阻挡行人进入机动车道,同时要设置行人过街位置的指引,让行人轻松获得过街位置的提示。
中国很多地方的沿街商铺招牌,是给马路对面的人看的,这也是导致行人容易乱穿马路的原因。
马路一侧行走的人,很难看到所在路侧的店铺,只能看到对面的。
东京的商业街招牌,面向交通流设置。招牌应该是与交通流垂直的,这样路侧的人才能看到自己所走的前方都有什么店铺,并在进入街口时就做出路线选择。
3
隔离栏杆应该怎么做?
即使设置在路缘石上,也要考虑机动车失去控制时的撞击安全问题,要避免隔离栏杆刺入车体,形成更大伤害。这样的事故与隔离栏杆结构设计有缺陷也有关系。
事故场景:隔离栏杆的错误设计导致横杆部分刺入车体,伤害驾驶人。
下面两张图纸,是澳大利亚官方认可的,可以在机动车道外侧路缘石上使用的行人隔离栏杆。
注意看立柱的排布方式,是顺着交通流方向向外打开的,也就是一旦机动车撞击后,受力方式是向外溃退,立柱会引导横杆向外倒伏,而不是迎着撞击力刺入车体。
行人隔离栏杆设计图纸
这种设计也被英国采用。
英国的行人栅栏发生事故时的样子。车子是从左往右驶来的,撞击后隔离栏杆往外倒伏。上面的横杠,可防止行人跌倒时,卡在两个立柱之间。
英国的路侧行人栅栏,注意红圈里铁棍的布局,绿线是布置方向。英国是靠左行驶,图里车辆是从右往左走的。
澳大利路侧行人栅栏被猛烈撞击后,不会刺入车体。
4
阻挡机动车该用什么?
在一些重点地区,人流集中,又靠近机动车活动空间。为避免机动车失控,甚至出现恐怖袭击的地方,要
设置专门的挡车设施,这
种设施要坚固到足以有效阻挡大部分撞击。
这类设施英文叫Vehicle security barrier,是针对机动车的,而不是行人和非机动车。
一种典型的挡车桩。
英国的研究要求挡车桩的设置间距,要考虑人群的密度极限,不能影响人群的疏散。
纽约街头的挡车装置。
挡车装置的基本要求是,要有效阻止,至少是有效迟滞,同时要避免设施结构部分刺入驾驶室。
5
保护非机动车道该用什么?
车道隔离,首先是路权分配。标线、凸起路标、轮廓桩,是最普遍的手段。如果还控制不住,要使用能抵御机动车撞击的,或至少不要在撞击后,还加深伤害。而具体做法,要根据车流速度、道路空间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享一些图片来做说明。
纽约用的一种水泥隔离设施,保护单侧双向自行车道。
典型的水泥护栏,保护非机动车道。
柔性柱加纵向垄,建立视觉阻断和警示效果。
标线施划的缓冲带和柔性柱配合起来建立保护。
彩色路面加柔性柱,清晰宣示路权。
有条件的地方,使用绿色植物对自行车道进行隔离。
6
禁止路侧停车该用什么方法
交通控制是依靠多项措施综合实现的,特别是标志标线传递的路权使用规则。控制不住的,要设法提升控制设施的设置水平,疏堵结合,还控制不住的,要依靠严格的执法。
如果想用路侧栏杆解决机动车乱停,那么就会发现机动车经常在栏杆的起点前就乱停,一个问题没解决,反而增加更多问题。其实办法很多,
最典型的做法是,路侧更明确和醒目的标志标线,配合执法资源的支撑。
下面展示几个图例。
美国加州LA JOLLA市关于路侧缘石颜色传递的停车信息说明。绿色是短时间泊车区域,红色是禁止停车区域,白色允许是乘客上下区域,黄色是商用车辆的卸货区,蓝色是残疾人泊车区。
各种禁止停车的标志。
路侧摆放的禁止泊车告知设施。
隔离栏杆的设置与设计、使用和拆除,还有很多细节值得研究与探讨。但无论如何,
北京这次倡导的撤除行人隔离栏的行动,为中国的城市交通治理开了一个好头。
让交通管理从被动的阻挡,向积极引导的方向去努力。相信这种改善,最终会大幅减少各类伤害事件,优化交通出行体验。希望更多城市行动起来,把那些丑陋又凶险的隔离栏杆,从道路上尽快移除掉。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苏会志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