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提速降费怎样改变了中国?

唐驳虎:提速降费怎样改变了中国?

唐驳虎:提速降费怎样改变了中国?

也许你已经习惯刷各种直播软件,习惯了刷五光十色的手机商城,习惯了开手机地图导航,习惯了又快又好的外卖,习惯了开流量听歌,习惯了用免流量卡在高铁下电影……这些习惯,其实历史都不长。

这些在5、6年前都是不存在的,当时的大学生没少受到被超流量提醒以及被5元30M加油包支配的恐惧。而更早在10年前,当时的年轻人拿着简陋的第一代智能机,也只能用2G网络刷刷NBA的文字直播,若刷出来一张54K大小的图片都是幸运之事了。

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不管是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视频直播的快速便捷,还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第一时间应急响应,都离不开这一个个基站,一台台通信保障车的助力。

当城市与农村成为眼前的风景,当远距离的面对面视频成为日常,当网络把人们前所未有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沟通革命。

【过去网速为什么慢?】

也许“提速降费”这个词已经让你耳朵起茧,但我们还是有必要看看它究竟从何而来?

2010年,智能机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带入互联网,但是速度和资费的问题却成了最大的门槛。

2012年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发布报告称中国手机上网速度是全球倒数第二,平均连接速度仅为50 kbps,而当时的日韩,平均速度已经达到了1400kbps,是中国的20多倍。

网速为什么慢?

严谨的说法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跟不上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需求增长。

毕竟当时3G牌照姗姗来迟,建设时间不足,加上中国地大人多,数据要经过的网络节点更多,负荷更大。每兆流量产生的费用自然也是更多。

现在来科普一下我们日常所说的流量概念,移动网络是由附近的移动运营商基站支撑的,和电脑连网线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是使用手机内置的3G/4G的基带发出数据请求,然后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到达基站。基站再把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技术返回给手机,手机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后,在浏览器进行显示。而手机每发送一个数据包都要和计费网关(CG)交互一次计费。

一个基站可以有很多条接入的链路,但是这个接入频段是有限的资源,而且为了避免干扰,相关部门为不同的设备划分了不同的通信范围,比如之前移动、联通的GSM手机占用900/1800/1900MHz频段,而电信CDMA手机则占用的800MHz频段。

电磁波频率(MHz数值)越高,穿透作用越强,但衍射、绕射能力差;其传播范围越短,信号覆盖难度就越大。

早期为了适配手机上网,诺基亚等巨头还设计了一种专门的协议WAP,我们经常浏览的手机WAP网就是这个,不过也在通信技术不断迭代的前提下慢慢被淘汰。

没办法,WAP这种2.5G时代的技术太落后,如果说;不同的制式相当于不同等级的公路,那么2.5G的制式就相当于一级路,而4G制式TD-LTE就相当于进化很多的高速公路,而信道频率范围越大,这条高速路就越宽,可以承受的最大交通量(单位Byte/s)就更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信号质量和消除瓶颈效应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

一个20M无线带宽的LTE,最多能同时支持400-600用户,还是那个高速路的比喻,在用户多的时候会明显感觉网络很差。比如在2012年,手机上网用户绝大多数拥挤在2G网络上,形成巨大负荷,导致出现“网堵”。上网的人更多了,速度更差了。用着最新的手机,上着最慢的网,就像开着豪华车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

【网速慢网费贵的损失太大了】

这并不仅仅是抱怨而已,网速慢网费贵,真的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当年有论者还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2010年中国4.57亿网民平均每天上网2.6小时计算,中国当时100.9KB/s的网速(不到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的一半),如果网速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每位网民每天至少能节省出15分钟时间,按照最低工资每小时8元结算,一年就是3336亿元,这是当时刚开始运行的京沪高铁投资额的1.5倍。

而且当时手机视频业务普遍被视为“黄金业务”,但因为手机上网速度普遍不快,而且资费价格相对高,所以一直发展缓慢。因此,尽管手机视频受欢迎,但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网速慢到拖累经济,并非虚言。

直到2015年4G开始大规模推广,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当年4月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有企业家向总理表示,“现在我们的流量费很贵,1G就要70元”。李克强敦促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总理还痛陈“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拥有国,但网速在世界仅排名80多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太滞后了。”

之后总理又在多个场合提出“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提速降费”真正成为一个流行词,也成为网民感知政策的最直接窗口。

在当时,网速慢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瓶颈,如果能够借4G机会倒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另外一方面也是推进“互联网+”,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

毕竟在2008年发放3G牌照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拉动内需,当时电信专家更是提出了“用3G抵御金融危机”的说法。事实上确实效果显著,三大标准的直接投资在2800亿元,而间接投资和收益都在万亿以上。

看得出来,互联网不断革命,对网络的需求量大涨,压力终于传导到了运营商,无论过去资费较高的原因是标准更换太快、基建压力太大还是竞争不足,提速降费都是势在必行。

【运营商的速度提上了吗?】

曾有一位“90后”感叹:上初中时,羡慕日韩100兆光纤宽带月租100元人民币,现在我们实现了;上大学时,羡慕日本月租200元不限流量的3G网,如今,我们的4G网速度快、覆盖广还便宜,轮到他们来羡慕我们了。这段“羡慕史”,何尝不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缩影?

当然,就中国的平均网速来说,这几年也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在2015年中国的网速在全世界排名80多位,现在呢?根据云服务供应商Akamai 在2017年第一季度列出的世界上网速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名单,中国排名第74位,年提速78%,可以说速度已经相当快。

国内的数据呢?

中国联通3G、4G网络下载速率均为三大运营商第一,分别达到9.64Mb/s和20.42Mb/s。而中国移动3G、4G网络下载速率分别为9.01Mb/s和18.67Mb/s,中国电信则分别为7.76Mb/s和19.41Mb/s。

有同学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中国的平均速度还是这么低呢?不要忽视在中国广大国土上的地域差异。基于工信部数据,截止2018年3月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619万个,其中3G/4G基站总数达到462万个,占比达74.6%。也就是说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基站还在提供2G服务。

有人说,把这些基站全部替换掉有那么难嘛?全国力推4G网络覆盖没错,但在前期网络建设成本、覆盖、人员、技术相对不足的现状下,需要暂时保留一部分覆盖范围较广的2G基站,为偏远农村等地方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务。2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5公里-10公里,3G基站约为2-5公里,4G基站就到了1-3公里,而5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100米-300米。

而且不同基站的并存,让用户进入4G也有时间差,相对能够保障通信速度。国内目前有13亿用户群体,按照当前全国619万基站数量来推断,理想情况下,每基站可以平均为210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如果均是4G用户的话,很显然100Mbps传输网络分配到每名用户身上自然所剩无几。

“从技术上来说,实验室速率可以达到很高,但相较于速率,覆盖才是问题的关键。用户会因为地铁、地下、写字楼密集区没4G信号而不买账,毕竟,如果没有覆盖,一切都是空谈。”建设经济性,是目前进一步提速的一大瓶颈。

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运营商在新建网络时需要大量的站址资源。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在地铁、高速公路、地下停车场以及电梯等特殊场合,业主漫天要价和签署排他性协议的情景更是抬高了建站成本,更不用提某些业主的不明智行为,把三大运营商集体逼出了社区。

后来中国铁塔公司进行了协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的难题。但仍然有很大空间。

另外为网友关注的一大问题是“无限流量包”限速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知名数码博主@通信老柳解释称,限速不是国内的专利,这在国际上是通行作法,主要原因是,无线的网络资源是有限的,不限速将导致用户间极大的不公平。根本的原理还是我们上述说到的带宽资源有限,如果不采取达量限速的措施,可能导致一个无限量用户使用了其所在区域基站的所有负载额,导致该区域同运营商其他手机数据用户无法正常连接。

【中国运营商资费水平全球排第几?】

别的不说,直接比价。

2018年上半年,全国流量均价为11.26元/GB。

中国的资费水平处在图中红色箭头位置。意味着即使以欧盟和OECD标注来衡量,也在资费较低的国家行列。

权威机构Rewheel对外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40多国的流量资费报告。在这里,它会对该国智能手机4G LTE数据套餐的中值进行分析。在韩国购买1GB移动数据平均要花16.63美元,也就是115元人民币,打折之后也有83元人民币。紧随韩国之后的是加拿大11.37美元,换算过来79.5元人民币,美国8.37美元,58元人民币。流量单价最低的国家芬兰为0.2欧元/GB,约1.5元/GB。

美国运营商AT&T的套餐资费:每月2GB流量,不限语音和短信,1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0多元。

这可能非常的反常识,我们可以看看2015年左右以来中国流量单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状况。

中国3年来流量资费降幅高达91%。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报告,我国每GB移动流量资费占人均国民总收入比重为1.1%,显著低于全球6.8%的平均水平。

2018上半年,三家运营商用户使用手机流量共计271.58亿GB,同比增长212%,流量收入总计3057.62亿元,同比增长12.88%。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百分比的变动,中国已经通过技术提升实现了成本的惊人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联通用户DOU(月均使用流量)达到5.1GB,中国电信用户DOU增至4.6GB,中国移动则提升至2.6GB。电信、移动、联通流量均价分别为9.88元/GB、15.4元/GB、6.1元/GB。

也就是说,三家里联通用户可以花最少的钱、用最多的流量。当然,随着技术的推进、用户群的扩大和竞争机制的深化,这一资费水平的继续下降相当可期。

对于资费水平,网友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超低流量费并没有让所有用户享受到,由于携号转网、新老用户同权等政策保障暂未在全国执行,低价流量的主战场主要局限于新增市场。也就是说很多老用户还没有享受到低资费的福利。诚然,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都让运营商面临营收减缓的巨大冲击,但也正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下,需要进行深刻的转型,比如提高透明度、增强用户黏性、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等等。

当然,从长远来看运营商很难从传统的业务中获得高收益,必须主动进入新的领域,提供差异化的、更新更好的服务。

新的时代,中国一家运营商以黑马之姿走在前列。

【逆袭的选手是谁?】

提速降费压力山大,但中国联通从自身体制出发,把压力变为动力,不断加大差异化创新力度,今年的业绩让人眼前一亮。

正如之前看到的,目前中国联通交出了“提速降费”最亮眼的成绩单:3G/4G下载速率为三大运营商第一,流量均价也是最低。

联通是怎么做的?很明显,在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是先决条件,为此联通连续三年加大投入,光纤入户和移动网建设并举。同时也不玩“套路”,“精准”增强用户获得感。为此,联通取消语音通话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资费、推出全国大流量套餐、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而在服务国民经济方面,联通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升速十降费十拓展”计划,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专线主推速率50M及以上高速率产品,将互联网专线资费下调10%,落实“云光慧企”专项行动,加快双创云快线产品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实惠。

之后,联通还将推出精准降费措施。例如:针对贫困人群、老年群体的基本通信需求设计同等品质、更低门槛的手机与宽带服务产品;针对双创企业、小微企业的“快速上云”需求,提供更低价格的专线资费和更加全面的服务方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这不禁令人感慨不已。

曾几何时,联通一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2017年8月,中国联通拓展软硬实力,正式公布混改方案,引入BATJS几大股东,精简机构人员,全面推进互联网化运营,借力新零售、无界零售,实现客户随时随地随心消费。

自实施混改方案一年后,联通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财报颇为亮眼:税前利润高达77亿元,净利润增长232%,现金流高达408亿。

央视报道肯定联通混改的鲶鱼效应,称“联通和互联网原生巨头协作开创了商业合作模式,在各领域深度布局。”

混改一年多来,联通做了什么?

携手阿里、京东、苏宁在新零售领域打造新一代智慧消费生活体验店;携手腾讯推出腾讯王卡,开创传统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在基础通信领域合作的新局面;在云计算领域,与阿里云试点运行卡号云服务。

由联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融合影响新模式大获成功,截至今年8月份,新模式发展的用户达8473万户,完成收入232.4亿元。

新股东的思维成为联通开展互联网和消费者业务(2I2C)的独家优势,比如腾讯大王卡、B站bilibili卡,都快速建立了用户口碑,占领了年轻用户的消费市场,让联通在三大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扳回一局,并成为其他两家运营商争相对标的对象。

而5G时代的到来,则是联通最新一轮的机会。联通正结合5G网络部署节奏,聚焦于工业控制、智慧交通、车联网、电子商务等重点垂直行业,并打造平台+生态的产业新模式,真正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充分融入到政务、教育、交通、环境、工业当中。

可以想见,混改后更具灵活创新思维的联通,将完全颠覆原有运营商的思维和形象。

【结语:未来的运营商怎么办?】

那么未来的运营商是什么样的?

可以从现在的提速降费做一个推演,可以说自2015年以来中国推动网络提速降费的举措,植根于深刻的社会基础和发展逻辑。

目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提速降费”来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优势,以此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提速降费”还有效促进了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都不是虚言,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

比如转型升级中的工业互联网。

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监控、分析,高效的资产管控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以优质物联网平台资源为基础的。当下中国联通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为推动物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联通打造了一个物联网可视化平台,将物与物联网后产生的大量数据承接到这个可视化平台上,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挖掘,可进一步提高效率、优化运营,助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再比如冬奥会。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联通已经开始重点建设北京5G实验网,届时,联通将把5G创新技术应用到冬奥会场馆管理、赛事体验、媒体转播、日常训练场景中,打造5G智慧融合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体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位置识别、行为识别等领域的实践创新,感受人类历史上第一届智慧冬奥,也可以真正领略到先进技术带来的4K/8K视频传送、VR/AR直播等等,完全颠覆我们的观赛感受。

在不远的未来,你看到的运营商,将会完全不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