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专家献计广州市长陈建华 过半赞成垃圾焚烧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十位专家献计广州市长陈建华 过半赞成垃圾焚烧

问计座谈会上,陈建华市长指着会议室墙上的大字说:“我们的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摄影:新快报记者宁彪

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大力建终处理设施,这样广州可节省很多土地

广州应选择什么技术路线解决垃圾围城?2015年前建成6个垃圾焚烧厂是否太多……为破解广州3年内即将面临的垃圾围城问题,广州市政府继本周一召集专家学者和主要媒体负责人参观调研广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后,昨天再次召集上述人员进行座谈。座谈会上,来自本地和外地的10位专家普遍认为,广州可选用焚烧方式进行垃圾减量化,但广州需要同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陈建华市长表示,下周还要与公众代表座谈。

两年后填埋设施用完了怎么办?

对于垃圾焚烧在广州是否合适的减量道路,选择以焚烧为主、填埋和生化处理的技术路线是否科学,新快报记者对专家发言进行统计发现,过半专家表示赞成。

“转变垃圾处理方式能为广州节省很多的土地。”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王伯光指出,广州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还比较传统,90%靠填埋,7%靠焚烧,而上海的焚烧处理占到了20%。在参观完兴丰填埋场后,他一想到这个每天担负广州8000吨垃圾处理的设施两年多内能填完,就很担心广州的垃圾何去何从的问题。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认为,广州目前确立的2015年以焚烧作为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路子是正确可行的,并且该种方式具有占地少污染低减量快效率高等优点。“焚烧工程本身是环保项目,二恶英处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孙国萍表示,广州现在没那么多资金和土地,焚烧能让垃圾迅速减量到原来的20%。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环保所所长原效凯评价,广州选择的垃圾处理路线是科学的,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艳华认为焚烧处理能为广州节约因填埋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适宇也认为,焚烧是很成熟的技术,目前也能控制污染,当务之急是大力建设垃圾终处理设施。

焚烧厂还能处理以前埋的垃圾

根据市人大通过的方案,广州6个新的垃圾焚烧项目建立起来后,2015年每天焚烧能力能达到1.5万吨。对此,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周昭阳认为,广州应订立循序渐进的垃圾处理目标,现有的2015年目标明显过高。原效凯则明确指出,目前不少市政设施建设拖延的例子可证明广州需要订立更切合实际的目标,“能在2015年前把垃圾焚烧设施都建起来,已经是很好的预期了”。

也有专家认为,市民无需担心这个处理规模过大了。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指出,广州目前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8000吨。但是人口还会不断增长,随着经济水平发展,消费能力提高,产生垃圾的总量也会不断增长。建设基础设施时要按可能出现最大量来建设。不能忽略的是,广州还有很多污水处理厂,每天在处理污水后会留下1000吨的污泥。“城市垃圾减量时,焚烧厂可以烧污泥。我们还可以把以前填埋的垃圾挖出来烧,足够烧二三十年,为城市重新腾出地块。但如若没有足够处理设施,政府会相当被动。”

陈建华对此进行解释,垃圾处理必须有超前的规划,不能一修好后马上又满了,又得论证搞半天。2015年1.5万吨的日处理规模是包括了增城、花都、从化、南沙、番禺的。垃圾分类如果分得好,也可能减少到日产1.3万吨的规模,但绝对不会少于1万吨。此外,设备每年要大修,时间不会少于一个月,这就令投入实际运营的规模要减掉1500吨,每年大概是13500吨。“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营”。

建垃圾终处理设施易招惹反对,专家建议学习台湾经验:

对焚烧厂周边居民长期补偿

新快报讯继市政府近日通过垃圾产生区向垃圾处理区付费的生态补偿机制后,昨天座谈会上又有两名专家呼吁:应该学习台湾经验,对垃圾终处理设施周围的群众建立长期补偿机制,降低群众对垃圾终处理设施的反感。

原效凯则指出,目前建设垃圾终处理设施很容易引起周边居民的反对,导致征地困难、建设困难。他建议学习台湾经验,对垃圾终处理设置周围的群众建立长期补偿机制。不仅是征地时的一次给予费用,而是建设好后持续对周边居民给予健康补偿和休闲娱乐服务。“台北的处理厂周边配套建设大片绿地,还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周边居民把都体会到建设垃圾终处理设施带来的配套设施改善,最后都不愿意离开垃圾终处理设施周边居住。形成了长期共存,友好邻居的机制。”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潘伟斌持相同观点。他表示,考察台北后确实发现垃圾终处理设施附近建有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当地政府每年还有固定经费给周边居民,让他们对垃圾终处理设施进行监督考察,联谊交流,因此当地建设垃圾终处理设施时遭遇阻力很小。

填埋的垃圾不少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专家皆认为要同步做好垃圾分类

新快报讯在昨天的座谈会上,所有专家(包括赞成垃圾焚烧的专家)一致认为,广州要同步做好垃圾分类。对此,市长陈建华指出,十位专家认可、认同垃圾要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社会也要共同把垃圾分类办好。

参与讨论的王伯光指出,调整垃圾处理模式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强化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就应该分出来,采取生化方式去处理”。许振成也指出,垃圾进入任何处理设施前面都应该是分类。孙国萍则称,目前填埋的垃圾实际上不少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潘伟斌则希望广州市政府对广州生活垃圾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区分政府、高校、街道、社区、企业等不同垃圾产生源的排放行为,分析各环节影响因素,调节因素,从而制定出分类型,分区域,提高源头分类收集的方案。

李适宇也赞同,要先调查清楚广州的垃圾如何产生的,谁扔了多少东西,怎么收的,怎么处理的,有什么问题。

陈建华总结说,有害垃圾如果能分类出来,能减少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餐厨垃圾分类彻底,也能令垃圾无害化程度越高。“这两类垃圾混在一起烧是不行的。”至于有人质疑,到2015年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而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才有2600吨,陈建华认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规模要进一步研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