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村工作组携手村民开启“拾花”模式
资讯
资讯 > 正文

住村工作组携手村民开启“拾花”模式

原标题:住村工作组携手村民开启“拾花”模式

住村工作组携手村民开启“拾花”模式

编者按:又是一年拾花季,这个季节,依然有疆内外大批拾花工拥向产棉区,依然有不少棉农因缺少劳动力拾花而犯愁,依然有棉花采收销售过程中的难题存在。而对于陪伴在农民身边的一些住村工作组来说,拾花季是“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的重要时期,产棉区的工作组和棉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跑前跑后为他们解决采收和销售中遇到的问题;非采棉区的工作组抓住农民外出务工这一契机,组织农民到产棉区拾花赚钱,让他们通过拾花早日脱贫。在这个繁忙的季节里,工作组干部和农民的故事格外温馨。

沙雅县海楼镇奥依玛特阔坦村

“互助拾花”

拉近了关系增加了收入

亚心网讯(记者石速于兮张晨暄帕蒂曼)在产棉大县沙雅县,当秋意染黄塔里木河两岸广阔的胡杨林时,农区里也呈现出“万顷星摇似雪融”的棉花盛开景象。一望无际的棉田是农民眼里最激动人心的风景,但沙雅县的棉农可没闲心欣赏这壮观景色,他们最急切的愿望是把一朵朵棉花收进家里,再送到轧花厂里。和棉农一起投入紧张采收工作的,还有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住村工作组。

“张组长,村里今年推行的‘互助拾花’太好了,以前我们一家人自己拾的话要拾十几天,现在半天时间就拾完了。明天,我们家去帮助其他村民拾棉花去。”9月19日,沙雅县海楼镇奥依玛特阔坦村村民艾海提·依明见到阿克苏地区农机局住该村工作组副组长张金城时,便上前聊了起来。

奥依玛特阔坦村并非家家户户种棉花,总共4000余亩棉花中,1500余亩由7户种植大户种植,其他村民种植较少,有的种植了其它作物。工作组认为,种植大户要从外面雇拾花工,一般种植户急于把棉花早早拾完,零星种植户或非种植户没有农活时闲在家里,如果采取“互助拾花”,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得到就近转移,全村的拾花进度也会加快。

当然,“互助拾花”是有报酬的。工作组和村“两委”商量,将拾花务工费统一定为:拾1公斤长绒棉劳务费为2.8元;拾1公斤陆地棉劳务费为1.87元。

为调动村民的拾花积极性,工作组干部还自掏腰包购买奖品,在“互助拾花”期间举行劳动竞赛。这下,种棉花较少或没有种棉花的村民,一天如果拾100公斤棉花,不出村就能赚200元左右。到别人家帮忙的村民希望多拾棉花,得到别人帮忙的村民也希望拾花效率提高,全村的拾花进度比往年明显加快。

乡里乡亲的“互助拾花”,不完全是干活和付钱的关系。比如植棉大户王永,看到前来帮忙的村民有13名贫困户,于是就格外关照他们。

贫困户海日古丽·米吉提家里种有7亩棉花、3亩土豆,还要照顾孩子,王永给她提供便利,让她在拾花赚钱中兼顾家里的事。这样一来,海日古丽·米吉提等人拾花也非常卖力,而且很细心,棉花在销售过程中最忌讳杂质,海日古丽·米吉提等村民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教的方法来捡拾,尽量避免杂质混入。

“8月份,我们组织村民开展农机安全驾驶、农机具维修等培训,确保了棉花采收季节农机具正常、安全使用。同时,邀请轧花厂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棉花采摘期管理、采摘知识讲座,提高棉花品质,确保棉花顺利采摘、高价销售,并与轧花厂达成协议,优先收购本村棉花。”张金城说。

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大湾子村

“精准扶贫”

有了工作组种收全不愁

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大湾子村,13000亩的棉花地,棉花像朵朵白云绽放着,甚是喜人,大湾子村村民姜细银却发起了愁。

今年69岁的姜细银,家有五口人,除了父母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外,还有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贫困,眼看着家中42亩棉花进入采摘期,却请不起拾棉工,这让姜细银很着急。

作为工作组精准扶贫的对象,姜细银家里的情况,玛纳斯县委办公室住大湾子村工作组组长侯宏梅时刻都关注着。

“姜大爷,我们和村‘两委’班子商量了一下,帮你解决今年的棉花采摘问题,您放心吧。”侯宏梅说。

说干就干。9月17日8时,工作组成员就前往村民姜细银家的棉花地帮忙采摘棉花。一到地里,侯宏梅就将组员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人一块棉花地、一个尿素袋子。

“姜大爷年龄大了,让他拾棉花肯定不行,雇人拾棉花又要付人工费。我们先干着,能干的时候就多干点,虽然我已经20多年没有拾过棉花了,但是拾棉花的技巧还是有的。”侯宏梅笑着说。

“他们去我家地里拾棉花比我去得都早,让我非常感动。工作组来了以后,特别关心我们,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我们没想到的,他们就已经解决了,这都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的。”姜细银说。

光靠人工采棉是不行的,17日晚,忙碌了一天的侯宏梅和其他工作组成员又来到姜细银家,和他商量怎么打好“棉花采摘战”。

侯宏梅说:“我再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组织一些志愿者来帮忙拾棉花,然后再看看你家的棉花地主要和谁家的地挨着,剩下的就用机械采棉,这个费用我们和村‘两委’帮忙解决,您就放心吧。”

据了解,去年,姜细银家的42亩棉花地由于棉花价格较低,再加上扣除人工采棉等成本,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今年春天,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像姜细银家这种情况的在村里还有6家,为了解决地少种植成本高的问题,工作组和“两委”班子经过研究后,决定对他们进行一帮一互助脱贫,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实施脱贫计划。其中,姜细银家棉花地就实行管理科学,此前,住村工作组还帮忙协调了7500余元化肥、农药及42亩棉花的种植保险。

伽师县和夏阿瓦提乡帕克塔买里斯村

“全民动员”

就近拾棉花后勤有人管

“大家算算啊,现在咱们的苞谷没有成熟,各种蔬菜也是刚刚种下去,这个时候正是拾棉花的好时节,又有村干部和工作组给你们做好后勤工作,大家安心外出拾花,两个月下来就可以为家里创收不少。”9月18日傍晚,在伽师县和夏阿瓦提乡帕克塔买里斯村双语培训班上,自治区地税局住村工作组的干部正在对近期将要进入“拾花”模式的村民们进行动员。

自治区地税局住帕克塔买里斯村工作组组长王军告诉记者,进入8月以来,由于天气反常,南疆地区普遍低温阴雨,这对棉花的长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拾棉时间的推后,但是,为了让村民能够尽快进入状态,工作组和村党支部通过双语培训和村民大会的机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动员,努力帮助村民通过拾花实现创收。

帕克塔买里斯村共有321户村民,5个村民小组,前不久,工作组通过走访,初步掌握了今年村里能够外出拾花的有400多人。往年,帕合塔买里斯村每年外出拾棉花人员都在200人左右,目的地主要是阿克苏地区、伽师总场、伽师县英买里乡等地。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外出的零散拾花村民有70多人,而工作组在和村委会协商之后决定,今年将动员村民以小组为单位,有规模、有组织地集体外出拾花,并且拾花地以周边县、乡为主。

村民图尔洪·库尔班往年总是会在拾花期到来前早早前往阿克苏地区联系拾花事宜,图尔洪告诉记者:“每次去外地拾花,我总是会拖家带口的,一来是想充分照顾到家里人,二来也是想提高收入,但是也会觉得食宿、交通方面有些不方便,今年有了村干部和工作组的帮助,他们为村民提早联系好了就近的拾花地,既不耽误创收,又不用再带着一家人辛苦地跑远路了。”

王军说,往年村民外出拾花的目的地较远,交通、生活等也有些不方便。工作组经了解发现,伽师县周边县、乡一些种植大户有面积比较大的棉田,他们需要大量的拾花工前去采摘,所以,古尔邦节和中秋节前夕,工作组就和村党支部一起动员农民经纪人,共同联系帮助村民在本地棉田就近开展拾花创收。

这不,村民吐尔洪·司马义正在做前往该县英买里乡拾花的准备,他告诉记者:“工作组通知我今年到英买里乡拾花,那里离村子就几公里的路程,早晨骑着电动车前去,下午就可以回到家里休息,真的是太方便了。”

在做好拾花准备的同时,工作组还为外出拾花村民的交通安全等开展了动员工作,要求各小队派专人负责带队,带领村民安全往返。

尉犁县塔里木乡博斯坦村

“跑前跑后”

甜了拾花工乐了种植户

尉犁县是名副其实的产棉大县,这里的棉花产量占巴州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中秋节前后,尉犁县许多村庄连片的棉田吐露洁白的棉絮,全村人开始打响“棉花采摘战”,离县城不远的塔里木乡博斯坦村,便是这些村庄中的一个。

博斯坦村不大,只有160多户600余人,全村4000余亩耕地基本上种的是棉花。这两年,经当地政府引导,“访惠聚”工作组帮助,有近1000亩地开始尝试种植甜菜和黑枸杞,但到了棉花采收季节,村民们还是感到采棉任务重,每年这个时候劳动力短缺,种植较晚的棉花要摘到入冬前了。

今年的棉花如期盛开后,博斯坦村村民却没有多少压力。9月19日,正带领一群拾花工干活的村民买买提·吾买尔对记者说:“前段时间香梨成熟时,种香梨的村民又是发愁找采摘工人,又是发愁找收购老板,工作组一直在跑前跑后帮助联系。有一个收香梨的老板付了定金不见人来,工作组花了几天时间硬是把这个老板找到了。工作组这样子为村民服务,我们特别舒心。”

买买提·吾买尔和弟弟一共种了近200亩棉花,他们雇的17名拾花工来自于田县。工作组天天来看望这些拾花工,有时给他们讲防火防病常识,有时向他们宣讲“去极端化”。住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的主动贴近,让拾花工亚森·乌吉等人很快适应了这里,把博斯坦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博斯坦村的住村干部由尉犁县财政局和塔里木乡共同下派,工作组组长曾卫东说,这几天,博斯坦村的棉花开始采摘后,村里来了150余名拾花工,有的来自和田地区,有的来自喀什地区,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住村干部和村干部、村警加强了服务和管理。拾花工的吃住由雇主负担,有些种植户在离村三四公里远的棉花地头建有房屋,拾花工就住在这里,晚上,他们就分组看望拾花工,倾听他们的心声。拾花工没有了任何心理包袱,雇用他们的棉农也很高兴。

贫困户加帕·依明家中都是老弱病残者,看着地里的棉花干着急,可又雇不起拾花工,只好向工作组求助。曾卫东认为,加帕·依明家的情况的确特殊,如果想办法帮他家渡过这个难关,他家离脱贫就近了一步。经过商量,工作组8名成员把他家的拾花任务包了下来。

“工作组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家都很高兴。”博斯坦村的种棉大户依马木·尤努斯说。

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又是一年采棉时。围绕片片丰收在望的棉田,天山南北产棉区的各级住村工作组千方百计助力棉农秋收。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工作组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广大村民心里称出来的。

自治区“访惠聚”活动已进行到第三年,回首过往,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批批住村干部有的“把脚印留在村里,把口碑立在民心”,有的甘当为村民排忧解难的“靠山”,有的一心带领群众“拔穷根、开富路”。正是广大住村干部把群众呼声、群众需求、群众满意度作为干事创业的标准,一件件聚民心的好事实事才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工作组成员在各族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这从群众对他们的真诚感恩、真心挽留可见一斑。

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底色,也是共产党人最响亮的政治宣言。广大住村干部更应心中有民,在关键时刻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和迫切诉求,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引导帮助广大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解决好这些问题,便会有效促进新疆的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