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务工农民吴忠龠贷款办起留守儿童学校
资讯
资讯 > 正文

都匀务工农民吴忠龠贷款办起留守儿童学校

都匀市大坪镇营盘村青年农民吴忠龠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几乎把家里能用作抵押的房子、宅居证、田和地都搭了进去,向银行贷款达20万元,加上他多年在外打工挣来的2万元血汗钱,创办了都匀市福星学校。创办该学校,他几乎是“倾家荡产”,他办学的初衷在当地引起小小的轰动,受到亲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还以为他是一时的心血来朝;很多人甚至说吴忠龠犯傻了!把自家家产都用作抵押,对于一般农村家庭来说,他“这宝”确实赌大了!谁都不知一向沉默寡言的他肚里卖的是什么药。

在吴忠龠制造办学的同时,社会上的反响却是褒贬不一。抛开一切褒贬,冷静看待吴忠龠和他创办的留守儿童学校,我们会有许多疑问。一个青年农民怎么那样的执著和大胆,把家产都押在办学上?他想出风头么?他是冲着赚钱而办学的吗?他又是什么样的人呐?他能给那些留守儿童的命运带来什么?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在都匀团市委副书记李林龙陪同下前往都匀市福星学校“探密”。

经过一路汽车尾气拉起的层层“尘雾”,视野的逐渐清晰,记者来到都匀市小围寨五公司吴忠龠创办的留守儿童学校,只见在绿树的掩映下,一座古朴、陈旧的四层水泥楼房迎风矗立着,其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远离网吧和喧嚣,最是读书学习的“风水宝地”。

见到吴忠龠,这位名貌不扬、不善言谈、穿着朴实的农村青年,是360名学生的“孩子王”委实让人有些质疑。

据了解,一脸的慈善相、斯斯文文的吴忠龠出生于1982年,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他有1个姐姐和1个妹妹,儿时的他,家庭生活非常贫困,难以吃饱穿暖。他深刻记得上小学时的艰难。为了“谋生计”,2001年毕业于三都民族师范学校的吴忠龠决定到外面闯荡一番。少年的他有种倔强的脾气和不服输的精神,不甘人后的志气,他只身一人来到贵阳市一家乌当区兴华私立学校当代课老师时,耳濡目染地遇到很多进城务工子女由于家庭窘迫而上学难的实际问题。此时,他便萌生了办所留守儿童学校的念头。想归想,必须付诸于行动才行,吴忠龠未经太多思考,凭着年轻人特有的那股热乎劲,毅然地辞掉了代课的工作,怀揣辛苦挣来的2万元血汗钱回到了都匀,从此他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吴忠龠感慨地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福星学校之所以对贫困留守儿童特别关注,是因为福星学校本身就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一所专门为留守儿童创办的特殊学校。他创办“留守儿童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个学知增智、健康成长的平台,能为留守儿童构筑爱的堡垒,建起通往知识大厦的桥梁。同时,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省心,让爷爷奶奶在家放心。

在办学的起初,吴忠龠算是吃尽了苦头,受够了别人白眼。由于年纪小,借钱和招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家人和朋友都强烈反对他办学,很多人甚至说吴忠龠疯了!各种压力接踵而来,都觉得吴忠龠简直是异想天开,不可理喻。吴忠龠顶着各种压力筹办学校,一边忙于筹集资金,尽量用真情去打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边又挨家挨户去招生。所谓是“苦心人,天不负。”可能出于被他的诚心感动,父母也答应用住的木房子、宅居证以及田和地作抵押一下向银行贷款20万元作为他办学的运转资金,当时还招到40名学生就读。“有志者事竟成” 。栉风沐雨、茁壮成长的这所留守儿童学校已由2004年时的4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360名(其中,小学290 名,幼儿园有70名),教职工12名,不仅惠及周边群众,还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工困难学子纷沓而至,孩子的家长都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来。吴忠龠还欣慰地说,随着学生的增多,更加坚定了他办好学校的信心;即使有一天学校跨了,只要有一个学生还在读书,这个学校就要继续办下去。

由于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力量的严重不足,使得每位任课老师每天时间都挤得满满的,很少有休息。按照国家教育局规定小学老师一周是16节课时,而福星学校老师一周要超课时上23节甚至更多,每月任课教师却只拿到1000元左右的薪水,而代课教师则是更少了,每月只拿到600元左右,尽管困难重重,但吴忠龠依然坚持按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开足应有课程,教师们也从未抱怨,仍坚守工作岗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上课,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很大层面上与同吴忠龠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正因有了教师们艰辛的付出,360名留守儿童学生才有了学习的机会。

吴忠龠对留守儿童有很深的感情,特别理解留守儿童读书的来之不易。他从不向学生催帐,每年都会有2至3万元学费收不到手,他都宁可向亲戚朋友借,所以学校财政经常出现“赤字”。学生家长见到吴忠龠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事做,或是工程还没有结帐,希望再给一定的期限等话语。当遇到特别困难的家庭时,他甚至减免了全部入学费用。

来自大坪镇大坪村东冲组的9岁小男孩胡成纪,缘于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跟年迈的曾祖母生活在一起。他来这所学校有两个年头了,吃住都在学校。每年学校收1000元的生活及学习费用都是欠帐的,直到胡成纪爷爷奶奶年终打工回来才给付。“年幼的胡成纪由于家庭的原因,刚来学校时性格较为内向,现在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不错。”吴忠龠说。

还有来自黄平县的外来农民工子女田应军和田应艳姐弟俩,成绩优秀,由于母亲远走他乡杳无音讯,现在在都匀靠父亲给别人打零工维持着,生活很是凄苦。针对如此特殊的困难家庭,吴忠龠给姐弟俩减免了大部分入学费用。“姐弟俩命运是太苦了!即使没钱交我,我也不会让他们辍学的。”吴忠龠感触颇深的说。

吴忠龠还兴奋不已地说,留守儿童学校就是他的家。他不仅在此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还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在2007年来该校代课的张义仙成为了他的妻子,由于两人志同道合,对壮大学校、继续为留守儿童撑起另外一片蓝天有共感。随着感情的不断升温,善解人意的张义仙决定为吴忠龠分忧解愁,共同迎战生活的风与雨。为了节省开支,加之对学校的眷念情怀,今年年初还在学校举行了一场简易的婚礼。妹妹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去年结婚后连同丈夫一起也在吴忠龠的学校搞后勤工作。

值得庆幸的是,吴忠龠贷款办学的事迹在当地不胫而走,也引起了都匀市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都匀市教育局还减免了吴忠龠租教学场地的费用;都匀共青团市委还为该校留守学生送去了300册图书、20个篮球和300件文具用品,并组织开展了大手牵小手、与困难学生接对帮扶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同时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喜讯频传,更为振奋人心的是在2011年都匀市政府工作会议上,专题对都匀市福星学校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缓解留守儿童上学难题,给留守儿童和城郊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都匀市决定把小围寨办事处福星留守儿童学校改建为都匀市第十三小学,目前该教学楼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在今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周边地区600多名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吴忠龠和三个留守儿童学生

吴忠龠和三个留守儿童学生

简陋的教师办公室

简陋的教师办公室

学生们正在听老师讲课

学生们正在听老师讲课

幼儿园小朋友津津有味低吃午餐

幼儿园小朋友津津有味低吃午餐

学生们在操场上做操

学生们在操场上做操

大型挖掘机开挖新学校的地基

大型挖掘机开挖新学校的地基

初见雏形的新学校

初见雏形的新学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