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岁尾,靠股市吃饭的机构和个人大都会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预测下一年的股票指数,而在这中间尤以券商为甚。他们在每年度的投资策略会上都会有对下一年股指波动区间的大胆预测,这也迎合了广大投资者的需求。前几天看一文章,说是八成券商预测的2011年股票指数都不靠谱,其中最不靠谱的某券商预测上证指数的波动区间为2650—4500点,而比较靠谱的当属某知名券商,其预测的上证指数波动区间为2400—3000点。
不过在我看来,他们的预测都很靠谱,对于变幻莫测的股票指数能预测到这种程度,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同时我又觉得都不靠谱,因为从统计推断的角度来看,对于区间估计而言首先是不规范,其次是离“谱”太远。
股指预测属于统计预测的范畴。按照统计学理论,统计预测可以分成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定量预测是利用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来预测和推断未来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种预测方法,如判断今年的股市走势,是前半年涨后半年跌,较去年有较大涨幅,这是定性预测,而如果判断今年能最高涨到多少点,在哪个区间波动则是定量预测。而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预测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如定性预测中有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等;定量预测则有指数平滑法、回归方程法等等。
那么我们的股指预测结果是如何得出的呢?根据笔者对几家券商研究人员私下交流的情况得知,股指预测大多是以定性预测的方法得出,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研究员或专家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知识,依据去年的指数走势和来年的宏微观情况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进行综合判断,其中采用专家调查法的机构居多。几乎很少有券商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预测,不排除有些券商可能也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但更根本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都是用历史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其结果就是对于近期的预测准确度高,而对远期的预测准确度就大打折扣。比如预测第二天的指数波动其准确度就会高于预测一个月的指数波动,要是预测一年的指数波动,可想而知,其准确度就很难有保证。而据笔者了解,用定量方法对股指预测的主要是两类机构,一类是私募机构,另一类是科研院所。对于后一类机构,我们可以理解,因为这里汇集了大量研究型人才,而对于前一类机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私募的规模都不很大,人员也不多,给外界的感觉是研究力量不足,而在此背景下却又用定量进行预测分析,或许说明这几年中国的私募机构也汇集了大量的精英。
了解了我国股指预测是如何得出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分析这种预测是否靠谱。股指预测是否靠谱呢?要理性而认真地回答还真有些难。首先得把“靠谱”或是“谱”这个概念搞清楚。“谱”在《广雅》的解释是“牒”,《说文新附》的解释是“籍录”,发展到现在的家谱、歌谱、食谱等,我的理解就是规范、准则等东西。“靠谱”呢,就是在这个规范准则之内,没有“离谱”,没有“跑偏”。大多数券商机构用定性的方法进行的股指预测还是在靠谱之列的,因为这也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预测。至于是不是准确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另外一个问题是,“靠谱”在大多数投资者看来是“准确”的意思,其实用“准确”这个词还是不能完全替代“靠谱”之义的,“靠谱”的含义里面还有“把握”和“可靠”意思。
这使我想到了数理统计中的统计推断,在统计推断中有个区间估计(指在一定概率下估计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的概念,这个区间统计学上称为置信区间。笔者认为,这也正好是股指预测的“谱”。置信区间是在一定的概率度下的一个估计区间,这里指的是有多大可靠性或把握度,使股指预测落在某个区间上。比如,预测今年的股指波动区间是[2000,3000],其概率保证是90%,就是说今年股指在这个区间波动有90%的把握。可以看出在进行这种区间估计时,概率保证越大,置信区间就越大,但估计的精确性会越小。比如,有人问我对今年的股指波动区间进行一个预测,我说我有99%的把握股指波动区间在0—6000点之间,我想我这个预测从统计学上绝对是“靠谱”的。
本文并非想对股指预测的准确与否进行价值判断,更不想对某些机构的不准确预测进行开脱,因为个人觉得对股指预测,特别是对一年的股指预测实在太难了,难到简直是没有意义的程度。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故事,说在2007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有几个券商研究所的所长在某个地方聚会,纷纷预测当年股指能涨到多高,有人说6000点,有人说6500点,有人说7000点,而其中一个所长的小女孩,正在上小学,也参与到了预测行列,说能涨到6124点,后来上证指数果然涨到了这一高点,预测之准确令人佩服和惊讶,后来问小女孩为什么说能涨到6124点,小孩子说,我在他们预测的高点和低点之间随意猜的一个数,如此看来小孩子的猜功很是了得,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