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著名兵器镗其实是宋代版防爆叉?解析水浒传双尾蝎解宝的兵器


来源:冷兵器研究所

null


null


▲在大家的印象中,解宝的形象要么是这样(图片来自网络)

null


▲要么是这样的(图片来自网络)

水浒中提到解宝是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里面说双尾蝎:性格忘生拚命,生来骁勇英豪。赶翻麋鹿与猿猱,杀尽山中虎豹。手执莲花铁镋,腰悬蒲叶尖刀。腰间紧束虎筋绦,双尾蝎英雄解宝。我不是文学和艺术爱好者。我只能用实物来告诉大家,解宝手里使的兵器不是这样的。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在明和明以后一直到清代,镗这种武器已经发生变化,和北宋时代的镗已经不一样了。我们首先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镗只有一种,就是下图。

null


官方认定的镗就这一种。其他公众印象中的镗在清代的官方武器库中都不叫镗。他们分别如下

null


null


null


所谓牛头镗什么的,官方不用,都是民间自行打造自己用。这是清代的情况。在镗刚刚诞生的宋代,就不是这样。1982年,淳安县界首乡驮花坞自然村东,北约400米的山坡上出土了一批铁兵器共计二十件。这批兵器埋在约1米深的土坑内,外面未经包裹。其中有一把宋代的镗,就是解宝那个年代的镗应该的样子。

null


▲左一就是。刀尖作三角形,中间镶有铜套饰,尾部空心可装木柄。全长66cm,弯股阔28cm.

此地离方腊与宋兵决战的息坑、血污岭等地12.5至17.5公里左右。这批兵器埋藏深度距地表仅1米,有可能是使用者被杀死后遗弃下来的,也有可能是使用者逃命时仓促掩埋的。所以在没有宋江参战的本时空,这些武器很可能是方腊军队遗留下来的。那么镗是怎么使用的呢?前段时间我在微信网友猪糯糯处也见到一支出水的镗。它长这样(如下图)

null


这支镗广西右江水系上游出水,在水中浸泡千年后表面已经凝结了坚固的氧化层,品相比较完好。作为参考,我本人身高一米七。这根杆子不是原杆,是后配的,所以目前这把镗长度没有照片中这么长。照片中这个高度这是我根据使用长柄的经验做的示范。我推测这个镗的原始长度应该在两米五上下浮动。

null


null


null


▲焊接处细节

null


▲背面和全刀流水锻纹。尚未打磨锻纹就已经清晰可见

镗的主人猪糯糯判断这支镗应该是宋代的。首先他和淳安出土的宋镗在形制上几乎一样。而且矛头呈现宋代独有的刀矛特征。然后他的两翼小枝是折叠焊接上去的,焊接痕迹清晰可见,两枝并不像他的明清后代那样程牛角状弯曲,有点类似月牙形。重量也远没有后代那么重。所以我完全赞同网友祝糯糯的断代。宋代的锻造技术和五代和唐的侧重点不同。宋代不像唐和五代那样高度重视钢铁的硬度,宋代比较重视韧性,类似这样的钢铁头硬度相当于50号钢,不会再硬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锻钢法》一篇对当时的团钢法和百炼钢法进行了比对,认为团钢法不行,百炼钢法好,这个在今人看来是偏见。沈括所称赞的“百炼钢”法在工艺上并不先进)。这把镗的用法和现代的防爆叉有点类似。他没有一般的宋代长矛长,在面对其他长杆的时候,用镗的人处于守势,用小枝架住对手刺来的矛后就上推,并且用身力搅对手的枪。正所谓没有起错的外号,谢宝的绰号双尾蝎正好符合宋代镗的用法,施耐庵妥妥是个练家子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