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程益中:我的过去已上交给历史,只剩未来

作者:孙莹

2015-09-19 第389期

程益中接受凤凰网专访,谈到自己的状态、媒体行业的转型,以及自己在乐视体育香港公司的设想。

图片:程益中加入乐视

程益中的微信头像,一直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张著名的剧照:肖申克逃出牢狱,张开双臂,大雨倾盘而下。

在创办《南方都市报》之初,他喜欢向人们推荐这部电影。

图片:程益中的微信头像

数天前,程益中加盟乐视体育的消息,在媒体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尽管他已离开南都11年,他的去向仍然牵动许多人的心。

“人总得有个事做。意识形态不给搞,可以干与政治无关的职业么?不让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好就坡转型,做人类体格的管理员,顺势投身到似有若无的体育产业。在我的面前,过去已上交给历史,消失无影无踪,只剩未来。在我们面前,一切传统经验都不复存在,只有蔚蓝的大海,或肥沃的荒原,一望无际。”

这是消息传出后,程益中发在朋友圈的回应。

2008年,程益中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希望自己50岁时,“更宽容,更自由,不需要拍案而起,不需要愤怒,能生活在人权民主和法制得到真正落实的社会,能看到官员廉洁奉公、环境日益改善、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至于自己能干多大的事业、能有多大的成就,真的一点都不重要。我愿意做一个好制度下幸福的平民,绝对不愿意做一个坏制度下悲苦的英雄。”

“我还是很喜欢我这一段话,我觉得说得挺好,”如今刚好50岁的程益中说。  

他本来不想接受采访。但正如他自己说,他最大的弱点是“心软”。

电话里的程益中,语调轻快。他说自己刚入职,挺忙的。他已从“职业传媒人”转型为“体育产业弄潮儿”,更愿意谈论乐视体育的未来,不想过多谈论个人、政治和意识形态。他说自己还是每天都要看新闻,不仅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手机上还装了很多新闻客户端,包括网易、腾讯、凤凰等。政治仍然是他最关心的一部分。

以下为对话,有删减。

报纸总编辑并不比贩夫走卒更具理想主义情怀

凤凰资讯:传统媒体人正在大量地从新闻业里出来,相当多前同事同行已经转型,并在其他行业里得到不错的发展。在你看来媒体人最核心优势是什么?

程益中:媒体人转型其它行业或创业,最大的优势是由其本质工作和职业特点决定的,那就是见多识广,信息来源丰富,能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的成败得失案例,因此视野比一般人开阔。

凤凰资讯:新闻业正在痛苦地转型,全世界都面临同样的难题(排除政治因素)。你是否认为专业的新闻人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专业化的新闻内容生产依然有光明的前途?现在很多网站打算用机器算法取代人工编辑,用机器写稿。

程益中:中国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面临的处境,有普遍性,更有独特性。但无论怎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即使是传统媒体都消失了,新闻业和新闻人都不会消失,只不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播科技水平的提升,不需要那么多的从业人员而已。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业,经过野蛮生长、疯狂扩张,看起来媒体行业的门槛消失了,传播授受双方的界线消失了,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被传播者,似乎专业人士的存在没有必要了。但充分竞争之后,市场最终会走向细分,最终部分受众会对垃圾信息和低劣传播产生厌恶,对更高质量信息和更高水准文章会产生需求;这个时候,新媒体对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需求会再次涌现。传统新闻工作者也去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介质和渠道发生了变化而已,但信息需求是巨量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凤凰资讯:有一种比较激进的看法认为,中国的传统媒体转型已经全部错过了窗口期,转型基本都难逃失败的厄运。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

程益中:是的,所谓错过是说将来影响最大的就不是什么南方系、新华系,而是各种新媒体。传统媒体最后只剩下一个党报、一个党台,靠财政拨款养着,其它走市场化的传统媒体在政治和市场双重压迫之下、都会急剧萎缩直至消失。原因就在于传统媒体行业的产权归属和企业制度,这是根本,这样的产权归属和企业制度注定是没有出路、没有未来。

凤凰资讯:有人认为技术才是新闻业最大的驱动力。有了好的平台,好的内容自然会产生出来。你怎么看?

程益中:大抵如此,不过我认为资本是第一推动力,其次才是技术。

凤凰资讯:理想主义曾是您身上一个鲜明的标签,现在你怎么理解理想主义?

程益中:理想主义是完美主义别称,理想主义者对缺陷、瑕疵和不安更敏感,长于分析、揭露、批判,容易产生颠覆和变革的冲动。理想主义跟从事何种职业没有关系,报纸总编辑不见得就比贩夫走卒更具理想主义情怀,理想主义是一种情操,不是一个饭碗。我以往和现在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没有改变。

凤凰资讯:曾经的媒体工作经验对你今天的工作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程益中:媒体工作的经验,对我现在改行,从事体育产业、经营体育生意,我认为有极大的积极影响。至于负面的,是我感到时刻处在观众的关注之下,感到“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本来就是一个忧患意识、卓越意识、完美意识特别特别强的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压力更大,更容易焦虑不安。我自己慢慢调整和适应吧。

凤凰资讯:能不能给新闻专业学生一些建议?

程益中:不要只学新闻专业,至少还需学多一个专业。或者干脆不学新闻专业,学历史、学法律都可以从事新闻业,学中文也行,学数学化学都行。

如果只学了新闻专业,那就要多读其它专业的书籍,多读杂书,涉猎广泛。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禀赋

凤凰资讯:2008年你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说希望自己50岁时“更宽容、更自由”,如今感觉是这样吗?    

程益中:相反。    

凤凰资讯:为什么?    

程益中:这是中国现实啊。    

凤凰资讯:那拍案而起呢?更多还是更少?    

程益中:就更多的无奈吧,更多了一些逃避。

凤凰资讯:上次采访时你谈到孤独感,现在仍然时常感到孤独吗?    

程益中: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吧,肯定有的。    

凤凰资讯:家人也不能缓解这种孤独吗?    

程益中:可能跟每个人的禀赋气质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就是说我独特的一面吧。这跟悲情没有关系的,就是禀赋,这种孤独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凤凰资讯:即使在最得意的时候?    

程益中:跟失意和得意无关。除了是个体特质和禀赋,我想还有我自己与当下的“格格不入”。    

凤凰资讯:有些老同事会比较关心你的经济状况。    

程益中:生活我觉得没有问题吧,只不过是说看你以什么样的标准去生活。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一个亿、一千万都不够;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十万、八万都够。这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生活,我觉得我在这方面的态度是随遇而安,也不会太在意这些东西。    

凤凰资讯: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程益中:我觉得我最大的弱点还是善良。就是心软。不是外面想象的那样坚强。 

凤凰资讯:对那些关心你的人,还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吗?    

程益中:我经常会留意关系到他们的一些事情,我还是希望他们,尤其是我以前的同事,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现在机会还是挺多的,希望他们能够把握住机会,趁着年轻,还是应该做自我的转型和变革。创业、出来发展的机会还是挺多。撇开政治因素不说,传统媒体本身也到了该转型和自我革命的时候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吧,尽快地早做准备。我已经都觉得后悔,因为我毕竟年纪大了,各种转型也不是那么容易。年轻的时候,人在40岁的时候是很有爆发力的,那完全是不一样的状态,所以要趁早。我自己活得还挺好吧,也还是随遇而安,还是挺喜欢寂寞的,还是挺能够独处和冷静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凤凰资讯:没有过不去的坎。你相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你了吗?    

程益中:那要看你怎么定义成功了。以前我在南都,我是很珍惜的。我也讲过这话,恰恰是我个人价值和南都价值的最大体现。对于南都来说,对我个人来说,没有这种挫败,真的意义要大不一样吧,我是这么想的。 

乐视会打通体育产业所有环节

凤凰资讯:你之前创办南都、新京报,后来做体育画报,阳光时务,都是踌躇满志。这次加盟乐视体育,跟前几次的心态是不是有一些不同?    

程益中:我是做乐视体育香港公司,开始有点惴惴不安,压力很大。但是来了这几天,摸了情况之后,觉得还是值得做。市场潜力大,空间大。    

在美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2-3%,是支柱产业。它是汽车制造业的两倍,也比石油工业大。但是在中国,只占百分之零点几。    

现在在乐视做体育,是在一个对的地方,有对的思路。最重要的是时间对了。只有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体育产业才能发展好。

做体育画报中文版时,我就感慨:做早了。现在回过头来一想,做体育产业,如果你只是做传媒,这在体育产业这个长长的链条中,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是最不值钱、利益最少、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环节。

千万不能把乐视只是看成一个体育的媒体公司,这样想就错了。 

乐视体育直接通过传播以及传播带来的广告收益,是很少的一部分。    

七、八月份,乐视体育拿下2015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包括广州、深圳以及上海三场比赛。我们的设想是:打通体育产业的上下游所有环节。以前香港的电视台购买英超版权后,让观众付费观看,这是它主要的收入来源,加上接广告。乐视在消费方式上,会是革命性的变化:你随时随地,想点播某一场球,都可以马上购买。在传播上也会有革命性的变化:以前就是直播,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直接邀请观众当解说员,跟我们职业解说员一块儿来讲球。互动性会大大增强。

最重要的是后续开发。我们可能直接在英超赛季,就是没有打比赛的空档上,把英国的足球队请到香港来。乐视还有电视机、还有乐视手机可以捆绑销售。还能延伸出一个旅游产品,比如“英超之旅”,每年组织香港的球迷去英国和英超各个球队深度交流。这些都是传统电视台根本做不了的。

为什么现在好几家都疯狂地投入体育?它是有道理的,王健林、马云、马化腾,体育产业机会确实来了。

我们中国人对体育的了解,仍然仅仅就是锦标主义,就是金牌至上。在美国,体育就是个生活方式,就是普世价值,就应该这么活。每个美国人的成长,都伴随着自己所在城市的某一个球队,真正回到了体育本身,回到人的发展这个层面来了。

“人总得找个事做”

凤凰资讯:你在朋友圈里说:人总得有个事做。有些老同事觉得很是感慨。   

程益中:有些老同事可能知道背景,他们应该知道发生什么事。我这个话本身也有一点调侃的意思,当然也是实话。    

凤凰资讯:你觉得他们这些感受,也是你复杂感受的一部分吗?    

程益中:那肯定是。我就是有点顺势而为的意思,这次乐视体育香港公司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有点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我也没有去强求,一拍即合吧。

2008年奥运会前后,我一个判断就是说,我们的体育还是没有从政治附庸中摆脱出来,体育在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产业。那时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比如增强民族自尊心、扬我国威等,这都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功能。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体育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这个机会就来了。    

凤凰资讯:你之前提到美国,体育和音乐在美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是普通人获取快乐的一种方式,与政治比较远。    

程益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国力的真正象征。我在美国看体育产业,很震憾:美国每个人对体育的参与程度都是不可想象的。我去看NBA比赛,一张票就一百美元,那还是便宜的。一个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去看,一天下来上千美元。然后在周边玩一玩,一人买一件球衣,球衣加起来都得一百多块钱。最好的票都要上千美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会到这一天的。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是五千亿人民币,现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规划,到2025年要达到五万亿,增幅十倍。这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道理的。    

(凤凰网:孙莹)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