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习朱会”操盘手:九二共识不只是国共共识

作者:孙莹

2015-07-21 第355期

谈到自己一手操盘的“习朱会”,高孔廉显得相当谨慎。关于“习朱会”的评价,他更愿意谈两岸和平对民众的好处,而避免深谈政治方面的影响。

高孔廉接受凤凰网专访。孙莹摄

谈到自己一手操盘的“习朱会”,高孔廉显得相当谨慎。关于“习朱会”的评价,他更愿意谈两岸和平对民众的好处,而避免深谈政治方面的影响——这倒符合他的一贯观点:“谈判桌上应该多一点经济,少一点政治”。

70岁的高孔廉,目前头衔是“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他与大陆渊源极深,大陆对他也非常熟悉。自1988开始涉足两岸事务,他长年是两岸谈判的主将,至今已近27年。

1988年台湾对大陆工作草创之初,他即担任“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副执行秘书”,全程参与“陆委会”及海基会的成立;1991-1997年,他是陆委会副主委,见证了“九二共识”的诞生;1997年,他在海基会担任监事;2008年担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两岸三通”、赴台游等多项突破性政策,都有他的参与。对于两岸关系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相当清楚。

“从高政治性谈判到低政治性的实务交流,他无役不与,”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暨政经所教授周志杰如是评价。

今年2月,人在美国的高孔廉,接到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越洋电话,邀请他当国民党两岸事务的“操盘手”。

“我认为还可以做些事,所以答应了,”高孔廉称。

以其资历,如果只担任“大陆事务部主任”,未免过于屈就;于是朱立伦为他“量身打造”了“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这个职位。

“这是让对岸一望便知,高孔廉就是直达朱立伦的核心管道,”台湾媒体如是分析。

而“大陆事务部主任”的办公室,也从国民党总部地下一楼“高升”到“五楼”,与朱立伦的办公室更为接近,面积也大一倍。

“这是义务职,”高孔廉一再强调。他告诉凤凰网,这个职务他不拿薪水。“朱主席电话找我的时候,我就跟他讲,因为我本职工作是在学校教课,这边我就不用领工资了。他说我们都是义务职,他做主席也没有领工资。”    

两岸事务要用“老干新枝”,而高孔廉是当仁不让的“老干”。启用高孔廉,据学者分析:“一方面宣示传承与延续;二方面若想求进,也可透过此稳住国共两党现有的互信基础。”

高孔廉一接手,台湾媒体均猜测,朱立伦是要用高孔廉来争取“习朱会”。

3月1日,高孔廉正式上任。3月23日,他便飞赴北京,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见面,“火速”敲定了“国共论坛”的时间、地点。一个月后,“习朱会”敲定。

也是在3月,刚上任满月的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台湾方面负责两岸关系的最高官员),在大陆重新公告503新航路的前一天,特别拜会了高孔廉。尽管双方对外都只说是“礼貌拜会”,但媒体均猜测这是夏立言依马英九之意,向高孔廉求“指点”。

高孔廉上任后,一再强调在两岸关系上,要多倾听“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低收入、中南部、青年)的声音,要“注意两岸和平红利普遍分配各阶层”。

出身财经背景的高孔廉,对两岸经贸尤其熟悉。他建议通过“货贸捐”分配两岸和平红利;认为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不是过去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他建议大陆要更审慎对待“红色供应链”(指大陆倾注资源发展电子等产业);他也警示说,1998-2008年是台湾“失落的十年”,希望明年1月的选举不要“重蹈覆辙”。

两岸和平红利被垄断?我不同意

凤凰资讯:你之前说,接任这个职务,是因为觉得“还可以做些事”。能否谈谈你想做的都有哪些事?

高孔廉:就现阶段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明年1月的选举。因为这是关系到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能不能继续下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我之所以接这个工作,说希望这里面有些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做呢?就要让台湾民众能够了解: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政党里面,是唯一能够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而且能够妥善处理两岸关系的政党;不但相对应于绿营(包含民进党等),甚至于即使同样是在蓝营的阵营里面,我们有自信还是我们能够处理得更好一点,民众更放心。

我们只要回顾过去七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非常平顺,对不对?事实上民众也得到一些所谓“和平的红利”,对不对?当然现在有人抱怨说,和平的利益是不是被少数人垄断了呢?我一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事实上不是这样子的。例如两岸直航的方便,大家普遍都能享受。海运部分,例如我们每年出口大陆1300亿美金,这1300亿美金里运费所占的比重,就算1%好了,也有十几亿美金对不对?这也节省了很多,增加很多的方便。

还有ECFA农产品的免税。我们过去两岸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台湾是处于逆差的,大陆卖来多,我们卖去少;但是有了ECFA以后,基本上可以平衡过来了。除了农民受益,ECFA免税卖到大陆去的东西,有很多也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员工、股东也受益——股东就非常广了,你怎么能说少数人获利呢?

我前几天碰到捷安特,他们说受益于两岸ECFA非常大,他可以把车架从大陆运到台湾来,组装成为成车又卖回到大陆去,非常方便而且免税利益非常大,使得它股价也上涨,股价上涨所以股东受益。你去查那些上市公司股东好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对不对?

两岸政策不是需要反省,而是做得不够

凤凰资讯:这两天国民党召开的全代会、中评会上,朱立伦一再强调:“国民党要反省”。你觉得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需要反省吗?

高孔廉:我不是说不需要反省,也许我们做得不够,我们还可以再做多一点。

比如,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让民众了解。这不是国民党的职责,是我们政府的职责。政府就要讲啊,对不对?我刚刚讲,农业的贸易逆差,如果不是农委会资料的话,我怎么会知道呢?依我做党务系统来说,我们不可能知道那些统计数字嘛。像我刚才讲的股票这个事情,经济、金融单位也可以联合出来讲受益的情况啊。

当然现在有的时候,也不是他们不讲,而是媒体不登。我们现在台湾的媒体,正面的信息不登的,只登反面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不是说我们过去做得不好。我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说可以征收“货贸捐”。所谓“货贸捐”是什么呢?这个产品因为免税ECFA卖到大陆去,省下一些关税,这些关税就应该抽一部分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专门补贴受害的弱势产业和弱势劳工,至少是象征性的。这几年统计下来,免税过去的产品关税就省了23亿多美金,抽一些来做一个基金,应该是可行的。而且出口时,企业要拿台湾产地证明,他一办手续我就知道你卖了多少,关税受益多少。课税的对象非常明确,课税的方法也很简单,成本不高。

凤凰资讯:这是你去年8月提出来的建议。为什么政府没有接纳呢?

高孔廉:政府的理由是说:你所赚的这一笔免税的钱,将来也是算到你的利润,因此所得税也会多交,其实也是一样。他们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我的意思是说,你要让民众“有感”,让民众觉得受益者付了成本,而你如果弄到所得税里面,民众是无感的。

两岸和平发展的路径,不应该停顿下来。明年选举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希望民众能够了解两岸关系的进展。昨天我们跟大陆台商党代表也有一个座谈,他们就有个意见,我觉得很好,要想办法把资料整理出来,尽量简洁地介绍两岸交流的一些成果,通过微信去做宣传。

台湾1998-2008是“失落的十年”,明年选举不要重蹈覆辙

凤凰资讯:你上任时,有学者说,邀请你来担任这个位置,是为了避免在两岸关系上“走冤枉路”。在你看来,两岸关系过去有哪些“走冤枉路”的例子?

高孔廉:很多事情双方的沟通可能不是很清楚。以九二共识来讲的话,当年之所以产生九二共识,是因为台湾方面不接受大陆方面所谓的“一个中国”原则。那时的“一个中国”原则,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台湾不能接受,所以双方面才会创造出来一个很模糊的一个共识。民进党说,这是国共共识;我说这不是,这是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透过信件往来所达成的共识。

民进党说,我们没有签字。我说,当然没有签字,这不是协议,当然就没有签字,是信函往来嘛。民进党还说,这个东西大陆没有接受。当时是有的,我们给他这个文,对方回函给我们表示尊重与接受,这文字都在,所以应该讲是有共识的。不过后来的发展,依我的看法,大陆方面只取了前面的“一个中国”,没有后面的“各自表述”。当初产生这个共识的时候,双方信件往来,我们给对方的八十几个字,对方给台湾也给了七十几个字,内容很复杂,媒体都搞不清楚,你们到底在讲什么?后来媒体把它简单归纳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或者“一中各表”。对这个表述,基本上大陆只取了前面,民进党是只取了后面,我觉得只有国民党是忠于原作。

1995年,李登辉去美国访问,大陆就认为你脱离了一个中国的做法,双方面就走了分歧的道路。一直到2002年,那时候已经民进党执政了,钱其琛才稍微修正了所谓一个中国三段论的一个讲法。其实这种讲法我们早在1991年就讲了,我们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到2002年,钱其琛讲,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可是那个阶段正好是民进党执政,民进党有很多的做法反反复复,一下子又说要邀请大陆领导人到台湾大胆岛喝茶,一下子又说什么公投制宪,反反复复的结果造成两岸关系紧张,这个紧张一直到2005年是一个高峰,产生了反分裂法。但是2005年的4月底,连战去访问大陆,才有点平衡。

所以我说,要唤醒台湾的选民,要记得2005年,那时候两岸关系是什么样的情况,是谁把两岸关系稳定和平下来的?是国民党。连战去访问,以及后来2008年马英九就职之后,两岸的会晤协商才达到和平稳定的效果。2005-2015十年的时间,我们国民党为台湾、为两岸可以说做了很多的事,可是我们民众有时候是健忘的,不要说十年了,半年前的事大概也忘掉了。所以我们希望台湾的民众要能够理解,理解国民党为两岸关系所作出的贡献,在明年1月选举的时候,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如果再次政党轮换,两岸关系又会陷入什么样的困境,我们不知道。

我要特别讲到,因为2000-2008年的八年,如果再倒退两年至1998,1998到2008十年,这段时间是两岸关系很糟糕的时段——因为1998、1999那时候就是李登辉两国论嘛。可以说我们浪费了十年。这段时间是大陆经济起飞的阶段,我们没有搭上这个便车,反观韩国搭上这个便车了。韩国1998年的时候,那时候亚洲金融风暴,它衰退得非常厉害,它的国民所得只有台湾六、七成的样子,可是它现在已经超过台湾。我去算过,2003年,他们对大陆投资就超过台湾,2005年他们的出口也超过台湾。而我们没有搭上这个便车。

套用一句大家说日本的话,大家不是说日本是失落的十年吗?我们也是失落了十年。希望明年选举不要重蹈覆辙。

“习朱会”对台湾民众好处多多

凤凰资讯:在争取“习朱会”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高孔廉:其实是因为双方有共识。国共论坛是过去多年来每年例行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我们应该延续下去。这个论坛之后,所安排的“朱习会”基本上是两岸的两党领导人非常难得的见面机会,尤其是朱主席是在今年1月才上任,让他跟习总书记有一个见面、交换意见的机会,互相认识。双方都有意愿。时间和地点基本上是我们提的,时间方面本来我们希望在5月8日那个周末,但因为那个周末习总书记安排要去俄罗斯,所以我们就提前了一个礼拜。当初担心会碰到大陆五一长假,会不会有影响,后来证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上海的交通还非常顺畅,说上海人都出去度假了。

凤凰资讯:你对这次“习朱会”的评价如何?

高孔廉:双方坦诚交换意见,应该有相当多的共识。那时国台办陈元丰副主任就告诉我,一共算出来有十点共识,其中有一个就是便于两岸人民往来。他告诉我,将来要简化、免签等等,后来就宣布了。对于两岸人民来说是方便很多。尤其对有部分台湾民众没有去过大陆,更为方便。因为每年台湾去大陆有540万人次,数字算起来是很多,台湾2300多万人,几乎是1/4,但这个是算人次,算人的话就没那么多了,因为有很多商人经常去啊。所以台湾没有去过大陆的人,我想大概还有2000万。如果有这样一个方便措施,让民众能够去了解大陆,我想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一些基层民众被民进党误导,以为大陆好像落后台湾很多,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而且大陆建设非常快速。尽管大陆的制度跟我们不一样,有些人也许不喜欢大陆,不喜欢是一回事,事实是什么样还要去了解。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除此之外,当然文化跟经贸方面也谈论很多了,特别是青年这一块。大陆方面对于台湾的政治情况也有相当的了解,我们要求国共论坛以及朱习会重点放在“三中一青”,大陆也立刻接受,以至于后来结束论坛了以后,包括青年去大陆的访问,青年去大陆的创业等等也办了很多论坛,也有些具体的做法。

像我7月6号到8号在温州参加浙江的“台湾周”,后来他们就安排去浙江工贸学院去采访,那里面就有台湾的学生在创业。不仅是学生去,还有老师带队去的。可惜这个范围和规模还太小,一定要扩大。这样的做法是蹲点式的,时间比较长,对大陆会比较深入了解。如果只是各地看看,效果就不会很大,台语有一句形容“蘸酱油”,到处蘸一下回来,就没有很深的印象。

凤凰资讯:你说的是“习朱会”对民众的影响。“习朱会”对国民党的影响是什么?

高孔廉:对于国民党,因为我们跟中共中央台办有一个共识,要加强交流,我们把两党之间的交流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国共论坛,一级领导人的见面;第二个层次就是国共高层的交流,所谓高层的交流就是副主席、秘书长这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就是我们大陆事务部跟中共中央台办之间的交流;第四个交流就是基层之间的交流。双方这四个层次的交流都要加强。基层的交流里面,海峡论坛固然是做了一些,不过我觉得那个东西是“大拜拜”(台语,意指大聚会)形式,规模太大,时间太短,人员去了也没有深入,这种做法还要不要继续延续下去,其实次次都在检讨;反倒不如我刚才所说的,找一些台湾的老师带学生去,有一个蹲点式的深入了解,效果会更好一点。

要改善台湾青年的“被剥夺感”

凤凰资讯:在两岸关系方面,你多次说要倾听“三中一青”的声音,要合理分配两岸和平的红利,除了你刚才谈到的征收“货贸捐”,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高孔廉:例如“货贸”协议(海峡两岸货品贸易协议)里面对于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争取更多免税。

凤凰资讯:可是现在“服贸”都停顿,“货贸”更遥遥无期。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高孔廉:最近出现一个名词叫做“红色供应链”(指大陆大力倾注资源发展电子等产业),是去年年底出现的。我早在两年前就提到,大陆方面应该要鼓励建立两岸方面的供应链,不是红色供应链。换句话说,我认为两岸之间有两个重要的纽带关系,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经贸。文化的纽带关系很难人为切断,好比台湾的妈祖文化、关帝庙的文化,信仰妈祖的人总觉得一定要去一趟,这是文化。文化是心灵的契合,经贸是实体的结合。所以我主张大陆方面应该要有一些具体的做法,来鼓励大陆企业跟台湾建立供应链的关系。

凤凰资讯:举例来说?

高孔廉:好比说,大陆官方常常在很多地方授牌,挂一个牌子“两岸交流基地”,我相信你也一定看过,像是武汉的红楼,武昌起义的;重庆的南山,抗战的;台儿庄啊,两岸抗战的。两岸交流基地,有的是历史的,有的是文化的,但是没有经贸的,我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过。

我看到过一个类似的东西,是在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去年11月,郑立中(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去当院长,国台办颁给一个“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两岸经济与产业研究基地”,但是那个基地到现在怎么运作我不知道,有没有发挥效果我不知道。可是你可以考虑发一个“两岸汽车业供应链合作基地”。例如,长春一汽购买台湾的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不一定要全部移到大陆去生产,我觉得大陆“不分大小,统统撒网全面吃”的这种做法不应该,你就让长春一汽购买台湾的汽车电子产品,建立一个长期的关系,英文叫“strategic alliance”(战略联盟)。长期稳定的关系,不是一次性的购买。也就是说,当你汽车要发展新模型的时候,设计阶段就采购,不是你做好了才来采购。因为台湾云林有一个做安全气囊的(项目),据说他的技术非常先进,全世界只有三家有。像安全气囊不一定要在大陆设厂,他在这里照样可以做了以后卖到那里去,其实可以更进一步让一汽也入股到这个公司,入股的时候就可以说我也有投资,买的东西我也占了一部分。可以朝这个方向走。

2013年10月我到武汉的“台湾周”,东风汽车,台湾的汽车零件也有很多在武汉设厂,但有些是很笨重的,你非得在那里设厂不可,比如做保险杠、做汽车座椅,非得到那边不可,不可能做了以后从台湾运去吧,这也划不来嘛。但是有一些短小的零件,一个汽车两万个零件,这些可以在台湾做。

凤凰资讯:如果我是国台办,我可能会说,你想要这个甜头,那你们也要有点什么表示吧?

高孔廉:这不是所谓的甜头,这是两岸经贸纽带关系的问题。如果全面切断,都不发展,那台湾的民众肯定抱怨。

台湾之所以去年“太阳花”,与民众感受有关。我曾经看到一个研究报告,35岁以上的人把大陆视为是机会,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大陆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他们到大陆有很多的机会。但是现在35岁以下的,大陆已经发展了,而且很多台湾企业一过去,他们在这边的工作机会减少,工资也没办法提高。你现在要设法让台湾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台湾的工资也才能提高,年轻人对大陆才能有好印象。否则的话,他们就觉得被剥夺了。大陆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大陆发展,不一定都在这里,大陆创业的机会提供也很好,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做。

关于台湾人到大陆就业,现在也有一些问题。例如我接触一些在大陆教书的,他们就颇有一些抱怨,福利跟本地教师不一样。本地教师可以有经济适用房,他们就不可以买。这就没有办法拉住台湾的人心。所以有很多东西是大陆可以去做的,而且对大陆不会有损失。

凤凰资讯:谢长廷有一个观点: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越高,台湾就越安全;但是现在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台湾不应该在经济上过于依赖大陆。你怎么看?

高孔廉:从我的角度,两岸经贸往来越密切,两岸关系发展得越好,而两岸的和平稳定是世界上都很希望看到的一个结果。世界上“火药库”已经够多了,伊拉克等等,不要再把两岸扯入“火药库”。两岸如果扯入“火药库”,那真是全世界最大的“火药库”。

所以我说,从大陆的角度应该要设法拉住这样子的纽带关系,不能够纯粹从利益的角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陆也去发展面板,导致世界上供过于求。为什么不能好好分工?现在不只是这个事情,你们的IT产业也打算这样做,1200亿投进去。如果是纯民间做这样的投资我们没话讲,但你官方资本去做这个事情,难怪一些其他国家始终不愿意承认你们市场经济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因为市场经济不是这样的运作方式。政府可以有一些奖励,但是不会用这么大的金额去投资。

高孔廉小档案

出生日期:1944年11月9日

政党:中国国民党

学历:

1965年,台湾政治大学银行系毕业;

1969年,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

1970年,美国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硕士;

197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经历概要: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1997年),见证“九二共识”的诞生

海基会监事(1997-2000年)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2008年-2015年)

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2015年至今)

代表作品:

《十年研考情》、《两岸关系前瞻》、《管理控制制度》、《作业研究-管理决策之数量方法》、《大陆投资环境解析》

(凤凰网:孙莹)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