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地时间5月11日,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出任新首相。现任首相前工党党魁布朗宣布辞职。这是13年后英国再度政党轮替,卡梅伦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首相。[最新][评论]
英新政府定调英美特殊关系:牢固但不盲从
- 21:04英国保守党赢得最后一个下院议席
- 09:50英新首相首次出访选择法国会见萨科齐
- 13:06英副首相称将进行大规模政改 承诺“还权予民”
- 08:13克莱格发表第一次政改讲话 誓推英国民主政治
- 00:44英国议会上届下院议长再次当选
- 23:20英国议会下院举行大选后首次会议
- 04:23英国正副首相容貌相似被取笑为孪生
新内阁名单
独家策划
国际政坛60后登台
从奥巴马到梅德韦杰夫,再到刚刚在英国大选中获得议席简单多数的保守党党魁卡梅伦,放眼当今国际政坛,“60后”一代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的舞台,国际政坛的新势力急速崛起。[详细]
欧洲完成右转拼图
2005年默克尔在德上台,2007年萨科齐出任法总统,2008年贝卢斯科尼担任意总理,09年欧洲议会大选右派大胜,欧洲右派连续5年展现强劲走势。2010年卡梅伦率领保守党在英国议会崛起,欧洲右转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了。[详细]
英国大选 新瓶里不只有旧酒
尽管保守党已成为议会最大党,但是1974年以来首个“无绝对多数议会”已成定局。今天这个古老、保守的国度正在发生着的选举故事,新瓶中还是旧酒吗?[详细]
- 英国迎来联合政府 联盟两党仍存分歧
- 温家宝与卡梅伦通电话祝贺其就任英国首相
- 英保守党自民党组阁 将公决选择表决制
- 38岁“神童”奥斯本出任英国财相
- 米利班德宣布竞逐工党党魁 获多元老支持
- 付晓田:卡梅伦夫妇已赴白金汉宫觐见英王
- 布朗辞去英国首相 卡梅伦入主唐宁街10号
- 布朗讲话宣布辞职 终结英国工党13年管治
- 联合早报:华文媒体对英国大选有十大误读
- 英国大选保守党成最大党 开价合组政府
- 英国大选保守党票数多定成最大党
|
4月15日,英国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电视辩论。“千年老三”的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一辩成名,支持率飙升,可能打破近一个世纪来工党和保守党的两党垄断地位,甚或终结两党制而形成三党分立新局面。根据最新民调,三党支持率在伯仲之间,英国国会很可能出现36年来首次没有多数党局面。如果自由民主党联合工党或保守党,自由民主党将因成为执政党而“创造历史”;如果工党单独赢得选举,那么将开创其1900年成立以来的新历史:连续四次赢得选举;而如果保守党赢得大选,那么卡梅伦将成为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同样将创造一项历史。
英国历史上首次举行大选电视辩论
4月15日,英国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电视辩论。首场电视辩论在曼彻斯特举行,主要围绕国内政策方面的问题展开。三党领导人——英国工党领袖戈登·布朗、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和自由民主党领袖尼克·克莱格就现场观众提出的移民、教育、医疗、军事、议员丑闻、社会治安等多个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详细]
克莱格一辩成名 或成英国版“奥巴马”
英国大选有史以来首次采用电视辩论。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较量并未成为现任首相戈登·布朗和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之间的巅峰对决,而是“千年老三”的自由民主党领袖尼克·克莱格的个人秀。有评论家认为,克莱格不仅“一辩成名”,还可能改变英国的政治格局,甚至有人称他是英国的“奥巴马”。[详细]
第三党崛起 可能突破两党轮值局面
在传统上,英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此次大选可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就是第三党自由民主党及其领导人克莱格在已经完成的两次电视辩论后支持率飙升。如果自由民主党能将民调支持率转化为实际的议会席位,那无疑将打破近一个世纪来工党和保守党的两党垄断地位,甚或终结两党制而形成三党分立新局面。[详细]
自由民主党可能成为执政党“创造历史”
最根本的较量仍然是在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但由于当前工党和保守党处于优劣互见胜负难分的胶着状态,作为第三党的自由民主党显得举足轻重。一旦工党和保守党都未能取得过半数的下院议席,那么,其中任何一党只有联合自由民主党才能执政。若出现这种情形,自由民主党都将因成为执政党而“创造历史”。[详细]
卡麦隆:最年轻首相?
民调显示,32%的受访者希望国会没有多数党,28%希望保守党取得多数席次,工党则获得22%的支持。政治专家指出,今年大选是自1992年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如果44岁的保守党主席卡麦隆获胜,不仅终结工党13年的执政,也成为19世纪以来最年轻的首相。[详细]
工党:连续四次赢得选举?
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委托Populus民调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保守党支持率达36%,工党为33%,自由民主党21%,显示目前没有任何政党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如果工党单独赢得选举,那么将开创其1900年成立以来的新历史:连续四次赢得选举。[详细]
现年43岁的克莱格出生于白金汉郡。克莱格年少时就读英国顶尖中学之一——威斯敏斯特中学。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考古学和人类学,后来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政治哲学硕士学位,在比利时布鲁日市欧洲大学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曾在纽约当实习记者,1993年起成为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1994年,他开始在欧盟委员会任职,负责对前苏联地区的援助项目,还曾经参与过关于中国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999年,克莱格当选欧洲议会议员。2005年英国议会选举时,他当选议员,次年成为自由民主党的内政事务发言人,2007年成为该党领袖。[详细]
也曾年少轻狂
“克莱格狂热”席卷英国,不过克莱格在2007年自民党一次会议上,也曾自爆年少时的轻狂岁月。他承认年轻时在慕尼黑作交换生,一次醉酒后他恶作剧地将教授两个温室的仙人掌焚烧,之后当发现自己几乎毁了德国最重要仙人掌收藏家的部分珍藏时,他才知羞耻,其后并接受园艺种植的小区服务惩罚。[详细]
精通5国语言 为爱情学西班牙文
克莱格生于伦敦牛津郡,有两兄弟一姊妹,母亲是荷兰人,父亲有一半俄国血统、一半英国血统,这也使得他的语言能力十分卓越,荷兰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德文5种语言他都懂。克莱格在比利时首都遇见自己的另一半、西班牙人米瑞安,为了追求她,他拼命学习西班牙文。[详细]
自曝风流史
克莱格于2000年结婚,妻子是西班牙人,现在有3名儿子。结婚前,克莱格过着风流的单身生活。有次接受电视访问时,他声称自己和“不到30名女子”上过床,声誉受损。[详细]
机智魅力拉拢年轻人
BPIX的受访者反映,克莱格看起来更诚实、智慧、机智且放松,有三分之二受访者说他很有魅力,相比下卡梅伦和布朗则各只得20%和5%。有观看辩论的64岁选民罗索说﹕“和我一起看(辩论)的女儿也被克莱格吸引了。当克莱格在国会时,我总是觉得他很弱,但这次他听起来很可爱——真是个不错的男人。我觉得布朗也不错,毕竟他带领我们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卡梅伦没什么希望,他基本上是很好的演讲者,但看起来像是个银行家。”[详细]
英国版的“奥巴马”
英国媒体发现,克莱格和奥巴马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奥巴马的口号是“是的,我们可以”,克莱格的是“我同意尼克”。奥巴马青年时期曾沉迷于毒品,克莱格在海外留学期间曾烧了教授的仙人掌。连他们走红后遭受攻击的命运也很相似。在美国,反对者认为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伪造了出生证明,宗教信仰也是问题。而在上周末,英国《每日邮报》也刊登了一篇类似的文章称,克莱格的家庭好似“联合国”,讽刺他的“英国血统”不纯正。当然,也有媒体称,这些攻击性的言论其实都是他们自己的竞选团队策划的。[详细]
现年43岁的卡梅伦中学就读于著名学府伊顿公学,其后在牛津大学毕业,毕业后在保守党工作,曾当财相的顾问。后来他在传媒公司出任传讯主管达7年。2001年他当选保守党国会议员,2004年加入影子内阁。自2005年出任党魁以来,卡梅伦把保守党转型成为走更中间路线及亲民路线的政党,把保守党从失落3届大选的政党,改革成现时领先执政工党的政党。[详细]
1951年2月20日,布朗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两位“设计师”。布朗爱好广泛,喜欢网球、足球、阅读和写作。[详细]
|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上议院
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
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
下议院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
下议院议员通过普选产生
凡英国公民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公民(其公民为选举目的时不视为外国人),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法定的丧失选取权的情况下,并且居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均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投票人要参加议会选举必须在所在选区进行登记,并列名在选举登记之中。
选区
整个英国被分为659个选区,每个选区的选民人数约为五万名,每一个选区都要选出一名代表成为下议院中的议员(MP)。所以,下议院一共由659名成员组成。
选举原则
英国下议院选举的原则是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one man,one vote,one value)。选举的方法是 “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即每一个选民只能投一票给一个候选人,在这个选区内获得最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本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Hung,挂起的,Hung Parliament,挂起的议会在英国政治里是一个术语,指无多数党议会,也叫“悬浮议会”。执政党工党、反对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是大选三大主角。这三大党加上其他小党派将争夺议会650个议席。依照英国的选举制度,一个政党必须赢得至少326个议席才能以绝对多数组阁。但从英国民调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在本次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胜出。因此,舆论大多认为英国有可能出现一个“悬浮议会”,即所谓无多数党议会。
·工党
成立于1906年2月15日,是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
目前工党有大约40万成员,其中90%以上的成员为工会集体党员,其余是知识分子、中小资本家。职工大会系统是该党主要支柱。其组织机构由领袖、工党议会党团、议会外的工党组织、工党总部四个部分构成。工党领袖由工党议会党团选出,工党执政时,领袖即为首相,内阁成员都由他指派产生。
1924年以前的英国一直是由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923年大选中保守党失败,工党获得比自由党更多的席位。1924年1月,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内阁成员多数是工人出身。此后,工党逐渐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并在1997年的大选中,工党摆脱了长达18年的在野党地位,获胜执政。
[详细]
·保守党
保守党是英国最大的右翼政党,代表英国垄断资本家、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保守党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T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保守党曾多次执政,大战期间与工党等共同组成以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战后与工党轮流执政。
1979年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也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之后继任的首相梅杰显然缺乏“铁娘子”的魅力和手段,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遭到惨败。
[详细]
·自由民主党
自由民主党目前是英国仅次于工党和保守党的第三大政党之一,其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辉格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自由党曾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主要执政党。在20世纪20年代后日渐衰落。1924年,工党上台,自由党降为第三党。
目前成员主要是工商资本家、律师、教师和学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企业主的利益。但是,目前自由民主党仍然无法具备成为执政党的气候和条件。[详细]
威廉父子首相

老威廉皮特在政府任职国务大臣期间,曾经凭七年战争而声明大噪,后来更出任大不列颠王国首相一职。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毕业于剑桥大学,就职时年仅24岁。 [详细]
撒切尔夫人

84岁的撒切尔夫人曾是英国首位女首相,1979年至1990年执政11年,赢得政坛“铁娘子”的称号。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她息息相关。 [详细]
- 21:04英国保守党赢得最后一个下院议席
- 09:50英新首相首次出访选择法国会见萨科齐
- 13:06英副首相称将进行大规模政改 承诺“还权予民”
- 08:13克莱格发表第一次政改讲话 誓推英国民主政治
- 00:44英国议会上届下院议长再次当选
- 23:20英国议会下院举行大选后首次会议
- 04:23英国正副首相容貌相似被取笑为孪生
- 03:08主张实行下院固定任期制度 英首相提议限制解散议会权
- 02:17卡梅伦欲放弃随时解散议会权 将为英国历史首次
- 15:13英国的时尚“第一夫人” 迷倒英国人
- 21:58两位“60后”将主宰英国
- 13:59专家称英国经济出现结构性衰退 新首相很难解决
- 12:0965年两党轮流执政终结 英国迎来“革命”前夜?
- 12:01联合早报:卡梅伦新内阁能否“老成谋国”?
- 21:43新闻分析:英国两党联合执政面临考验
- 09:33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 经济面临三重挑战
- 09:06华人政治家剖析英国选战:新政府仍存不确定性
- 20:28外媒热评卡梅伦接掌英首相 称联合政府前景仍有隐忧
- 20:14庞中英:英联合政府充满不确定性 中英关系平稳过渡
- 16:53英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难题
- 17:21背景资料:英国工党
- 17:19背景资料:英国自由民主党
- 17:03背景资料:英国工党
- 16:09英国下院选举问答
- 21:57保守党须争取摇摆选票 “悬浮议会”或致再次选举
- 22:27小威廉·皮特:24岁出任首相 系英国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 22:17丘吉尔:历史上最伟大的英国首相
- 22:15布莱尔:44岁即出任首相 任内提出“第三条道路”
- 22:12撒切尔夫人:从平民姑娘到政坛“铁娘子”
- 21:57英国的“悬浮议会”(Hung Parliament)
凤凰网 资讯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陈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