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李光耀讲话风波引发中国学者论战
2009年11月04日 16:1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谈到李光耀的讲话,翟崑形容他表达了本区域“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句呼声”。

翟崑说:“任何一个小国在这个地区都希望这里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国家在这儿唯我独大的状态。而且从地区结构来说,这是一个地区结构必须多元化的时代,东南亚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化的结构,任何一个国家想在这里谋求垄断的地位,是不太现实的。”

“李光耀先生提出来,更多地要让美国来介入,实际上是要这个地区更加平衡。他说出了一个未来的趋势,但是说出事实总会让很多人不高兴。”

翟崑认为,李光耀有时被称做“政治巫师”,因为“他说得很准,但有时候说来会让你害怕”,由此可见学习需要有容量,要学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说:“没有(李光耀)这种提醒,你就不知道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想法跟新加坡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没有像李光耀那样直白地说出来。”

再者,希望美国继续在东亚发挥影响力,也是新加坡的一贯立场。翟崑提醒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今年就数次做出类似表态。

他打趣说,这说明中国民众在理解新加坡时,“只关注老同志(李光耀),不关注新同志(李显龙)”。实际上,新加坡领导人表述的观念相当一致,中国民众无需大惊小怪。

虽然新加坡政治领导人呈现的固有态度,但是在世界发生金融危机,中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中美实力出现消长,以及中国人信心高涨的背景下,一些中国民众感到被冒犯。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访华的此时,有关话题变得更为敏感。

在中国学界的专家们的反应较平静。有学者私下同意,东南亚小国对于几世纪前亚洲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朝贡体系,始终心存戒慎。

另一方面,与会的新加坡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戴尚志也发言中说,“平衡”不意味着“围堵”,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滑,美国可能在自由贸易或其他战略课题上退缩,新加坡鼓励美国继续在亚洲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不表示新加坡希望美国像过去一样主导亚洲。

也有学者反对新加坡“拉美堵中”

也有中国学者对新加坡的立场表示不以为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在发言时就称,中国已经走过经济起步阶段,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新关系的性质正在面对新的形式。

针对翟崑所提出中新“适应性学习”的主张,迟福林反问,今后20年,中国是否还向新加坡学习。

他认为,李光耀讲话的实质,在于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国的大国地位、大国作用凸显的问题。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则指出,中新两国对美国的看法不同,从中国角度看,美国即是密切合作者,也是挑战来源,对于本区域发展有许多消极作用,在有关问题上,他建议中新各自观照彼此的敏感性。

网络反应成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焦点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美国的讲话在中国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也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点。在3日的“中新论坛”上,有学者受访时表示,新加坡应该关注有关言论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效应。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受访时说:“处在复杂的区域形势下,新加坡需要保护,现阶段中国又保护不了新加坡的。它需要跟美国靠拢,但是在客观情况下美国不太可能真正关注东南亚,新加坡要找一个理由让美国关注东南亚,就找到了中国。这个做法是有风险的。”

金灿荣认为,中国的外交精英能体会到新加坡的微妙处境,因此李光耀的谈话不会引起强烈的负面作用。但一般民众却未必理解新加坡的处境,而恰恰中国民众的声音现在变得很有影响力。

他说:“一旦网络民意在某个点上高度集中,形成很大压力,中国领导人是绝对不会去碰,例如外交部长建议领国家领导人去见谁,领导人也不会见。”

不过,金灿荣不认为这次风波会持续很长时间,以致影响下周胡锦涛访问新加坡的气氛。他估计网民的热议,几天后就会消减。(韩咏红)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韩咏红   编辑: 马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