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致使美国“捆绑中国”
哥本哈根如此热闹,绝不是仅仅因为中美的隔空舌战,但中美较量的确最有吸引力和意义。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上述两国经济实力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因素外,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一定要“捆绑”中国,也是双方较量的重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在减排方面最为消极和顽固,这和美国公众舆论对气候问题的认识(很多人不确定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变暖)以及其政治制度有关。布什时期尤其如此,当时美国以“科学依据不足”和“对发展中国家没有限制”为由,拒签《京都议定书》。因此,一提到减排救地球,美国常常会遭到欧盟和日本的批评和揶揄。
奥巴马上台后,决心要用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在减排问题上也不甘落伍,免得失去“道德高地”,“领导世界”就难了。但是美国国内顽固势力依旧,如果要让工作开展起来,奥巴马政府不仅要对世界承诺,而且还要找另一个“垫背者”,既要在减排上获得利益,又要安抚国内的保守势力,一箭双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排放大国,自然成为其首选对象。
今年11月中旬,奥巴马访问中国,在回答上海青年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时说:“很多其他国家将等着我们,他们要看我们做什么,他们会说,‘你看美国、中国对这个并不认真,那我们也不会认真。’”———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也是“带私心的公话”,很难反驳。
谁都知道,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中国要保证经济发展,美国要保工作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捆绑中国”,双方的较量想避免也是不可能的了。
■另类批评
非常不高兴 极其不高兴
12月9日早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进入贝拉中心会场时,戴着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胸牌,却被拦了下来。应主办方要求,他重新办理了一张专用于各国代表团成员的粉红色胸牌,还是没能进入会场,这已是连续第三天受阻了。在最终进入贝拉中心之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引用中国古话“事不过三”、“是可忍孰不可忍”,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10日上午的会议上,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甫一完成开场陈词,苏伟就请求发言。他总是自称“英文不好”,但那次在用中文发言时加入了英文词组:“我前天来到会场已经very unhappy(非常不高兴),昨天更是extremely unhappy(极其不高兴),希望情况不会再坏下去。”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
《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截至2005年8月13日,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25%以上的美国却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巴厘路线图
作为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最重要的决议,“巴厘路线图”确定了世界各国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具体领域。强调了国际合作,突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次是把美国纳入进来。
由于拒签《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义务一直存在疑问。“巴厘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美国也不例外。
■观点碰撞
中西两阵营各有各坚持
历史现实
发达国家:现实中,最大温室气体排放者有很多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些国家要大量减排。
新兴国家: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其中主要是西方排放的。西方负有重大责任。
责任分摊
发达国家:新兴国家排放总量大,应该承担很大责任。
新兴国家: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能源资源消耗多,而且新兴国家的很多排放量是为了生产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品而产生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减排目标
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应该有具体的减排目标。
新兴国家:《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发达国家要有具体减排限排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要求。这个“区别责任”原则应该坚持。中国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自愿的。
资金问题
发达国家:欧洲国家提出3年72亿欧元的承诺,这和发展中国家要求相差甚远。美国不作具体数字承诺,同时希望中国和印度等国“负起责任”,并对资金提出很多限制性的要求。
新兴国家: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中国不需要外部资金援助,但发达国家应该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
检测效果
发达国家:减排方面要完全适应 “可报告、可监测、可核实”三原则。
新兴国家:应完全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来办,即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和指标、提供资金和技术都要实行三可原则(即可报告、可监测、可核实);发展中国家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的行动要接受三可原则,但发展中国家自主采取的减排行动不接受三可原则以及任何变相的三可原则。
钱克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钱克锦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