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不是一次团结的大会,离胜利闭幕也还遥远。这场有着193个谈判方参与的对话,在会议的开始便进入了直白的利益诉求和权力对话,火药味弥漫会场。争吵的背后,是多个错综复杂的阵营正在就权力与利益交锋。能否吵出一个新世界,尚未可知,谨将各方诉求立此存照。【评论】
中国从不寻求成为资金援助的首个受助国——中国气候谈判代表于庆泰反驳美方言论“我并不预期中国会获得资金援助,肯定不会由美国提供。中国经济蓬勃,坐拥2万亿美元储备,我们不认为中国会是首个受助国。”

PK1 欧盟要求美国减排更多,美国转移矛头
欧盟与美国在减排问题上,史无前例地分裂了,气候政治的领导权,争夺不休。
欧盟

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更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

美国

全球碳排放有五分之四来自其他国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所做的努力
欧盟

欧盟主席国也找我谈,希望中国做得更好…

中国

公约里要求你要出资金跟技术,资金没有落实,技术没有落实,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提,让我做的更多呢?
PK3 美国抛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奉陪到底!
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周三剑指中国,强调如果没有中国的确实承诺,会议就不可能达成协议。中国随之反击。
美国

如果让美国人做得更多,就应该让中国做得更多…

中国

如果你美国愿意减排40%,我们奉陪到底!

PK1 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要摒弃,发展中国家继承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论,归根到底就是:一,发达国家要不要为历史的罪过做补偿;二,发展中国家如今和未来的发展权保障问题。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要求两轨合一,建一个的绑定的法律协定,意味着摒弃“共同但区别承担”的原则…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要求坚持双轨制;坚持在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之上进行谈判;…
PK2 减排速度:发达国家要慢,发展中国家要快
现在多数国家给出了减排目标的数字,但是这些数字可能蒙蔽减排目标的时间设定。其实是有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中期是到2020年,长期是到2050年;这次争论的焦点是要确定发达国家2012年至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是多少,而发达国家更倾向于长期目标的设定。
发达国家

欧盟,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 美国,2050年减排83%…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期望:到2020年发达国家就至少要减排40%;
PK3 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要多,发达国家给太少
按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关于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上,要不要给予,给予多少,给予哪些国家这都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希望对发展中国家做进一步的区分: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中印等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应拿出GDP的1%-1.5%(4000多亿美元)来支援

PK 小国悲未来,大国争利益
12月7日,贝拉中心上演了会场最感人的一幕。来自斐济——一个因为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沉没的太平洋岛国的拉维塔诉说自己的故事时,不由掩面而泣。现在博弈在大国之间喋喋不休,这些小国的意见有人听吗?
小国:需要一份对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图瓦卢居民Mitiana Trevor)…

大国:拒绝为历史排放做出补偿

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我们绝对承认排放(温室气体)到大气层的历史角色 ,但说内咎或罪责或补偿我是明确的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