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农业大省与工业大省的实践者(图)
2008年03月10日 16:28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

同三农问题突出的河南不同,当年的共和国工业基地辽宁,在改革开放之后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衰颓和落寞,历史包袱沉重,特别是众多资源枯竭型地区,下岗失业职工众多,社会问题繁杂。

2004年,经过多年改革磨砺之后,东北迎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时机,辽宁正是这个战略的龙头。与7年前相比,李克强此时的履新已然驾轻就熟。

到辽宁后李克强的头一件事是到各地调研。第一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初到阜新就办了两件实事,一是和国家开发行协调解决阜新的失业保险金缺口5000万元;二是同内蒙古联系落实阜矿集团的一起投资事宜。

到辽宁后的李克强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在不多的公开报道中,他的行踪常与慰问下岗困难职工等相关。沈阳铁路局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说,李克强经常乘火车去开会和调研,“有时仅一个人,连秘书都不带”。

熟悉辽宁近年情况的人士分析说,李克强在辽宁的主要工作,可以总结为“两条腿走路”,就是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辽宁”。

构建“和谐辽宁”的动作中,棚户区的改造令人印象深刻。从2005年3月开始到今年,这个辽宁“一号民心工程”让近120万人的棚户区居民开始了新生活。

在经济建设上,辽宁把自己定位为“沿海开放省份”,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另外还推动辽宁腹地经济发展,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意在推动沿海和腹地的互动。

在东北振兴战略带动下,辽宁这个东北龙头今年已逐渐重振风采,一个可资证明的经济指标是,2006年,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再度复兴,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石油加工业和冶金工业,成为辽宁第一大产业。

前述沈阳铁路局的人士介绍说,李克强特别注重两项数据,“就是全省铁路货运增长量和全省用电增长量”,原因在于,一是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水分少,真实可靠;二是更能够反映出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和格局。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