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A
他自己说:进大学以前,他是一个不完全意义上的好学生。
初中时,他拿过全校第一;高中时,班主任评价:“活动能力很强,学习不错。”
偶然也有惊人之举,比如打过几次架,半夜翻墙去网吧。他的高中女友张依然(化名)觉得这都很正常,“男生都那样,他只是更张扬一点,傲一点,大胆一点而已”。
但是听说这个曾给自己写过几首诗的男生裸奔,她觉得“有点疯狂”。
B
他的兄弟说:在大学,他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差生。
读到大三,总共59门课,他35门课没有通过,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他已经很难毕业。
据说,大一那年在几乎没上过课的情况下,他花了4个小时翻了一下《进出口贸易实务》,结果通过了考试,自此对大学考试彻底失去信心。大学后两年,他基本没进过教室。
据说,他曾经被辅导员钦点为班长,后来因为旷课、成绩差、常抽烟,引咎辞职。同学反映,他工作方式简单直接。
开车送他去大街裸奔的是他的哥们,“他为人直率、豪迈,一般情况下很理性,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又会很感性”。自修课时,他们曾经一起翻墙出去,一路狂奔尖叫,也许只是去喝一碗粥,就会满足地回来。
室友阿海和玉峰对他的裸奔一点都不惊讶,“谁裸奔我都奇怪,就他我不会奇怪。哪怕他真去非洲打工了(大三结束时,胡元华曾打算去非洲的莫桑比克闯荡)!”
他们对胡元华的评价:奔放,有思想,不随大流。虽然成绩差了点,但是比谁都像个知识分子。
C
他寝室的书桌上,放着《卡夫卡悖论集》、《论悲剧的诞生》、《海子诗集》、《人与永恒》等。
他会写诗。半夜,他常常以诗或杂文抒发自己的愤懑。一位同学母亲的同事曾表示,只要他的诗歌达到足够数量,愿意帮他出版。
诗友兼哥们阿森用海子的“以梦为马”形容他,这位通过互赠诗歌认识的朋友评价他的诗歌:“充满了爆发力。”
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女生“猫猫”说,他是“我活了二十多年里,见到的最有浪漫情怀,最理想主义的人”。
有一天,他的辅导员在食堂吃饭时突然想起一句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觉得用在胡元华身上正合适。
他曾劝过胡元华去上课,却无效,此后大多同他聊人生、聊音乐、聊教育。
“裸奔男”并非第一次裸奔
有人透露,这不是胡元华的第一次裸奔。
今年更早些时,为安慰失恋的兄弟,他就在学校生活区裸奔过一次。当时所穿的白袜子还保存着,上面沾满杂草。那次他有点喝高了。
这一次,他准备得很充分。
事先在网上请网友帮忙分享文章,号称“多少人分享,就跑多少圈”;
公开征集裸奔时的口号,坐车到裸奔地点防止半路被拦下……
很明显,他希望这件事情能扩大影响。
与“裸奔者”的对话
问:你对大学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答:有点失望。
问:为什么不选择离开?
答:没考虑过退学,我在大学里自学得开心。这样父母也不会担心。
问:还想毕业吗?
答:我还是抱有幻想,在特长能够被别人认可和欣赏的情况下,获得特许毕业的机会。如果校长告诉我在哪里发表多少文章就可以毕业,我会去努力。
甚至于,学校如果给我个毕业证,上写“不准胡元华靠本证求职谋生,只准其父母证明胡元华已大学毕业”,也可。
问:为什么选择裸奔这种形式?
答:我觉得学校很沉闷,我愿意为她来示范什么叫激情。
我喜欢尝试没做过的事。如果我可以做到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某种程度上,我已经得到了自己的认可。
再不济,能够娱乐大家,娱乐自己,也是始终不易的。
疯狂背后,或许是渴望被关注的心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裸奔确实是一个仅以个人行为就能达到大众关注的最具“性价比”的方式。
自称性格孤僻、偏爱半夜写诗的胡元华,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时不时抛出一堆理论与名人说辞。
他的样子能带给人的联想是:宅、年轻、激情、迷茫。
许多读过大学,或正在读大学的人,都曾有过类似情绪。差异只在于表现方式而已。
他们开始成长,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藏于裸奔背后的是肆意表达的叛逆情绪,还有渴望被关注的心态。
方式有点疯狂,但也许仅仅是年少轻狂。十年后,经历过社会的打磨,昨晚疯狂的男生也许能形成开放的世界观,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那么,经历也是一种价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