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尼陈:别在哥本哈根说童话
2009年12月08日 08:19新闻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唐尼陈

十年来最重要的环境会议正在哥本哈根召开。最新研究显示,人类恐怕很难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2摄氏度的变化足以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带来剧变。这次,政治家们能不能凝聚共识,采取切实行动来应对气候问题?

中国已经主动承诺了。日前,中国国务院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把碳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削减40%至45%,并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目标。负责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解释,中国的目标是自主承诺,而非国际协议。但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然而,中国的主动并不能解决另一些关键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期望西方能在资金和技术支持上采取切实行动。但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反应迟缓。可以预见,发展中国家会受到气候严重变暖所带来的最坏影响,除非得到有力帮助来应对日益增多的自然灾害和疾病,单纯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并不能拯救这些国家。

钱的问题最令人头痛。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前,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可能每年在75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委托发起的一项研究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实际上,将应对气候变化所需实施的措施汇总出一个成本,肯定远远超出以上数字。矛盾在于,发展中国家希望援助资金越多越好,发达国家则试图控制支出。

要花多少钱是问题,钱从哪里来更是问题。全球经济衰退还未恢复,现在是为国际事务筹集资金的最差时机。银行救助行动和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面临巨额财政赤字。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的财政目标是削减开支,而不是为一个远期环境目标增加开销。何况,即使发达国家慷慨解囊,其中一部分资金也一定会以国际援助的名义出现。换言之,这部分钱包括在已经给出的援助承诺之中,而不是额外的新增资金。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有帮助的是新的、独立的资金来源,但这通常意味着将筹款权力交给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或在国家财政政策上受制于人。哥本哈根会议能不能找到一种解决资金来源的方式,既能令发展中国家相信资金可以到位,又保证它们不用担心国家财政主权受侵犯?各国需要在已有的筹资建议中选择,是向未能达到减排目标的国家出售额外的碳排放额度,还是向国际航空企业或者海运公司征税。

本次峰会应该会达成某种形式上的协议,但协议中能有多少实质内容?但愿这次各国别把丹麦首都视为幻想联翩的童话之乡,还是按着这座城市名字的本意——“商人的港口”,直截了当地谈谈钱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唐尼陈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