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终结钓鱼式执法
前景不乐观

113

2009.10.27

 
 

经舆论关注,上海方面及时处理了钓鱼执法事件。这固然可喜,但我们认为,钓鱼执法产生的根源并未消除,未来此类事件重现的可能依然存在。钓鱼式执法源于行政罚款权的滥用,而一些部门对罚款权力的钟爱,是因其背后巨大的利益。人们制造了出租行业的垄断,既而制造了“黑车”,进而制造了执法部门罚款的借口,这背后的权势垄断,谁又能做个清算。

 
 

加入收藏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只要罚款有利可图,钓鱼式执法就不会终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罚款就成为一些部门执法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而且,罚款不是上缴国库,二是收进自己的小金库。罚款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创收方式,利益驱使下,执法岂有合法可言。

没有比这更好的生财之道:上海闵行区2年罚没款5000余万

在《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2007-2008年度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中提到,在两年时间里,该大队“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到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市总队和区建管局下达的预定指标任务”。

 

当罚款成为生财之道,权力必然受利益驱动

说白了,罚款经济就是钓鱼执法等违法行为的“黑老大”。不斩断公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直接关联,执法部门就可能受利益驱动而非遵从法律来行使权力。在这种权力和金钱勾结的模式下,不光无辜老百姓,连那些执法对象都会成为执法者的“肉鸡”。据披露,上海某区不仅存在和执法部门关系密切的“钩钩”、“钩头”,连那些真正的黑车都成了执法部门养的鱼——只要有关系,黑车被抓到后甚至可能免于处罚。道理很简单,如果黑车被有效遏制了,这个部门存在价值在哪里,罚款指标又从何完成?

 

相关报道

行政罚款权滥用的背后

自1995年公安司法机关实现了“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以来,禁下指标的“通知”、“意见”、“文件”、“强调”及诸如此类的制度化成果已成为每一个年度里的惯常。这林林总总的“严禁”与“不得”也确实使得来自上面下达的罚款指标少了,只不过,部门自已内定的指标却依然在顽强地潜滋暗长着……[详细]

 

只要有“黑车”存在,就有钓鱼罚款的借口

只要有黑车存在,所谓“黑”,自然是“扰乱”市场、“非法”经营了,相关部门自然义不容辞要去打击了,而打击的办法呢?钓鱼是一个难以替代的方式。

没有比钓鱼式更容易取证的办法了

网民不辨真伪,以讹传讹后,会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不仅有发表“言论”的权利,更应该有“尊重”他人的义务。网络道德法庭虽发乎于义愤,但更当止乎于法律。网络传播是一个新的信息载体,传播者需要有一个“道德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在传播前必须知道自己能说什么、说的内容、针对的事物,考虑其行为造成的影响,对网络言行要有责任感。

 

钓鱼在各个行政执法领域都很流行

在正常的法制社会中,“钓鱼执法”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常用执法手段,“由法律授权的、执法人员所进行的‘以取证为目的’的‘钓鱼执法’,针对的对象往往是那些用正常执法形式难以发现的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如医托、票贩、毒贩、人贩、黑车等。”

 

相关报道

命案背后的上海黑车生态

一个“黑车”司机用刀捅死了交通行政执法大队招募引诱他犯罪的“钩子”,这起事件背后是两个底层弱势群体——黑车司机和钩子的恩怨故事。抓住一辆黑车,在上海至少罚款一万。每个钩子“引诱”一辆黑车能得到五百元不等的费用。那些下岗的、外来的、生活窘迫的人们被迫开起了黑车,在金钱诱惑下,同样来自下层的人当起了这个“诱饵”。

三地业内人士披露“钓鱼式执法”根源

在这些业内人士看来,“钓鱼式执法”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打击黑车让执法人员面临取证难的问题。目前认定黑车司机非法营运,主要靠乘客的证言,黑车难治。

 

只要出租车行业不改革,“黑车”就不会消失

“黑车”到底黑在哪里呢?就是没有向这些部门和出租车公司缴纳管理费用而已。有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就有“黑车”。

当市场被垄断扭曲成畸形,没有“黑车”才是怪事

管理费用该不该缴?那要看它的设置是否合理。如果垄断性太强,市场被扭曲成畸形,部门利益和出租车公司的利润高得离谱,没有“黑车”那才是怪事。通过市场调节,辅以适当管理,“黑车”并不至于如此“猖狂”。但是由于权力的贪婪,这种调节的渠道被阻断了。这才是“黑车”存在的根源。跟这种权力畸变相比,“黑车”实在算不上有多黑

 

钓鱼式执法背后正是出租行业垄断作祟

“钓鱼执法”之所以在上海市内普遍存在(其实类似“执法”手段在其他一些城市同样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有关方面为了维护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出租车行业的政府垄断利益。如果不破除目前国内通行的城市出租车行业政府专营(行政垄断)格局,放开市场,让出租车行业在市场法则的自发规范下实现城市交通业的利益均衡,黑车现象是断无彻底杜绝可能的,市民出行需求也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城市政府要舍得“割肉”,彻底还利于民,放弃对出租车行业的行政垄断,让其完全进入市场,黑车现象才会得到根本上的抑制。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定位自身,是与民争利,还是为民服务?

 
 

相关报道

沪黑车生意火 人大代表建议开放民营资本

“黑车”并非上海特有的,在其他大中城市,凡是市场开放度低,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都有 “黑车”。在特大型城市中,“黑车”数量多于合法营运车辆的现象也不在少数。无视民众对个性化出行方式的巨大需求,一味以行政手段限制市场规模,强化少数企业垄断,必将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调查

你认为政府是否应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被钓鱼而断指自证清白的孙中界,手指头恐难免留下伤痕。至于彻底终结钓鱼式执法,我们期待政府让利于民的诚意。

   
 

凤凰网资讯中心 | 编辑:谭不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