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双英会”
必须要补基础课

235

2010.04.26

■  查看往期

 
 

“双英会”很重要也很精彩:路透形容这是一场“历史性辩论”,美联社形容两人“激烈交锋”。辩完大家纷纷评价谁输谁赢:有说马英九赢的,也有说蔡英文赢的。但说实在的,多少人能懂ECFA是怎么回事?媒体说的输赢又是否真的靠谱?
    与其去分析那些艰深晦涩的政治经济问题,不如先来观察表面现象,补上基础课才能从“看热闹”走向“看门道”。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辩论与规则:要辩论更要有规则

先讲最基础的辩论规则,别以为这是小事。

双英会的辩论规则:对等、平衡

据台媒报道,根据双方协商的辩论规则,辩论由马英九先出场,辩论会不设提问人,分成3阶段,马英九与蔡英文先各自申论8分钟;随后进行交互诘问,两人各有5次提问及再提问机会,对方也有回答与再回答时间;最后两人各有6分钟的结论时间,全程约两个半小时。会后双方各自召开记者会。台湾电视台将全程直播。双方阵营各将安排30名来宾,为了不干扰两人,现场将不会按铃,而是请两人注意前方的马表;发言时间结束后,麦克风会逐渐消音。

 

 最著名的政治辩论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

最新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中,这一规则被定义为“在竞争环境中为公正平衡和正当维护参与方的利益而设计的精妙程序”。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具体而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

 

辩论规则的重要性:孙中山翻译罗伯特议事规则

孙中山先生当年也亲自翻译过罗伯特议事规则,取名《民权初步》。胡适先生评价,《民权初步》的重要性远胜过《建国方略》、《三民主义》。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前提,是保证持不同意见的任何群体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能一起平心静气地讨论具体问题,并经由既定程序形成决议,才有资格说民权,否则直接比嗓门大、比枪杆子硬好了。

 

相关阅读

马英九蔡英文电视辩论ECFA

双英针对ECFA进行世纪大辩论之后,各家电视台都进行即时民调,这种民调的结论可想而知,蓝营支持马英九,绿营支持蔡英文,不见得能反映民众对ECFA政策的支持度。即使如此,马英九还是稍占优势,由于他先前民意支持度一直未见起色,因此一次表现不错的辩论,对他而言确实是一帖强心针,至少蓝营支持者能对他恢复一点信心。 [详细]

他们在辩论 我们看什么?

马英九与蔡英文的辩论,不是为比口才,民众应跳开修辞、反应、仪态等辩论的表象技术,细细思考这场辩论的实质意义。 [详细]

辩论与政治:让政治决策接受质询

辩论就是要找到对方的漏洞:你说你的政策是好的,我怎么却看到问题重重?

马英九PK蔡英文:把ECFA解剖成具体的问题

如何让民众更清楚的了解ECFA?ECFA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把问题具体化,人们很难理解。马英九与蔡英文辩论的交互诘问阶段,双方各有5次提问及再提问机会,双方针对ECFA协议内容、对台湾冲击、早期收获清单、大陆农产品进口等议题过招。两人均引用多项经贸数据,强化立论基础。马英九说,东盟加一在今年1月1日生效,台湾受影响劳工有59万人。蔡英文认为,依照马当局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东盟加一影响台湾的GDP(台湾生产毛额)只有0.035%,数字很小。

 

辩论的好处:让民众认识到政策漏洞在哪里

言语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虽然不一定能解决具体问题,但将政见置于公众视野之下总是有益于民众知情和科学决策。许多政治辩论,经常让人联想起中世纪骑士为争夺共同钟爱的女人而要置对方于死地的决斗;想起推销员为推销积压产品而不择手段的吆喝,他们时刻希望找出对方的漏洞所在。做为反对的一方,在辩论中才能将政府政策的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

 

辩论的弊端:民众可能过多关注形式的尴尬

但是,电视辩论毕竟不是学术讨论,对许多观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不是逻辑,而是言辞;不是理性,而是情感;不是思想,而是形象。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肯尼迪对尼克松的电视辩论。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的电视辩论。民意调查显示,听收音机的人,大都被尼克松的精彩言论打动,认为他应获胜;相反,看电视的人却认为肯尼迪应该获胜。似乎电视观众记得尼克松的满面胡须、额上汗珠以及一脸病容,多于他的滔滔雄辩。

 

相关阅读

英国大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辩论分上、下半场,上半场辩论国内政策,下半场辩论其他议题。政策辩论结束后,三人将回答现场观众提问。约200名观众在演播室观看辩论。现场观众不得鼓掌、欢呼、发嘘声。总时长90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每人限时4分钟,每人开场白、质询问题及答问时间仅限1分钟。

美国大选:尼克松是如何被电视打败的

1960年,美国举行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由肯尼迪对尼克松,全国有700万人收看了直播。两人的支持率原本旗鼓相当,但9月26日的那场辩论之后,尼克松的形势却急转直下。负责论坛的CBS电视台事后进行民调,推算出有400万选民声称受到这场辩论影响而决定了最终的投票。结果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入主白官。

伊朗大选:首次引入美式电视辩论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选举方式一直都是尽力想要和西方的选举方式区分开来,例如候选人不可以印刷非常大幅的宣传照。但是这次选举,候选人和妻子一起出来竞选,这变成了美国总统竞选的一个方式;而且举行这样的辩论也说明方式在变化,这更像美国的选举方式。

辩论与媒体:信息越多要求越高

把政策辩论搬到荧屏上,不仅对政治家的要求高,对公众的判断力也是个挑战。

双英会媒体报道:重人物轻内容

双英辩论的整个过程很多家媒体进行了电视直播,辩后媒体对这场辩论的报道关注点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ECFA政策本身,二是马英九、蔡英文双方的观点,第三也是最吸引普通人眼球的就是双方现场的表现、着装、表现、动作等等。中评社以“问题不在蔡英文的辩论技巧”为题,分析了双方的辩论风格,并说蔡英文比较像“蔡教授”。其他媒体也分别以“马英九展现罕见自信 蔡英文攻得凌乱”、“马英九难得伶牙俐齿 蔡英文太严肃频卡住”等标题来点评。因为媒体关注他们的表现,马英九和蔡英文也要在下面做足了功课。

 

中立是政治报道不可能的任务

双英辩论之后,各个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民调。针对是否支持签署ECFA,TVBS是41%支持,33%反对。自由时报是28%支持,36%反对。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双英针对ECFA进行世纪大辩论之后,各家电视台都进行即时民调,这种民调的结论可想而知,蓝营支持马英九,绿营支持蔡英文,不见得能反映民众对ECFA政策的支持度。其实涉及到政治相关的报道无论哪里的媒体都难说中立。美国的《新闻周刊》就是出了名的政治自由派。

 

民众获取信息越多对自身要求就越高

采用电视辩论形式进行政策宣示,一来是给公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二来也是对一些政治要素的夸张化。不仅是政治人物本身的特征,包括优点和缺点,还有一些政策会随着政治家的说服力胜出。所以对民众而言,面对更多的信息,怎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出理性判断,实际上是个更高的要求。据旺旺中时民调中心的最新民调,经过此次辩论,台湾民众对ECFA身了解程度增加了。但这是否意味着就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呢?也不尽然。

 

调查

1.对本专题谈论的内容,你了解多少?
都了解
了解一部分
全部不清楚
2.你觉得电视辩论中,哪部分最重要?
形象
口才
内容
其他
3.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用户信息  
学历  
 
   

做个观众也挺麻烦的是吧?你怎样看待这种麻烦呢?

   
 

凤凰网评论频道 | 编辑:霍默静 彭远文 郭刚 张恒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