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复社会:郑民生也是这样想的 |
许多人口口声声杀害权贵的时候,岂不知这也是郑民生曾经想过的。
|
|
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惊天惨案,通过司法程序对郑民生进行审判和裁决自是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亦须进行特别反思。当代中国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代。这一宏深远大的转型如一切社会转型一样。它在瓦解人们原有的各种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很难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于是人们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看到几近常态的道德沦丧,各行业职业伦理的混乱。
|
 |
南平市那个小学生“要杀就杀贪官”的思想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案例。在这条新闻的跟贴里,我们能看到很多类似的声音。有论者认为这些人是借用宣泄的方式以强调惨案背后的社会因素,用极端的表达申明他们的看法是“社会把好人逼疯了”。这种人意在强调自己的观点,并不一定真有滥杀无辜的想法。但是负面的情绪一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这样暴戾的宣泄,并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
|
须知,郑民生并不是仇恨那些孩子,甚至在许多邻居眼中,他还是一个“特别喜欢小孩子,附近的小孩子也都喜欢他”的人。郑民生最想报复的就是现在许多人所宣称的“有钱人”、“有势力的官员”。只不过最后因为他的懦弱——他甚至不敢与伤害他的人、强权直接叫板——于是最终选择了带着被强加了“社会不公”标签的实验小学的学生,那些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小孩子。因为当地人都说那里孩子的出身,非富即贵。
|
|
连杀四名同学的马加爵,学习成绩不错,对父母孝顺。母亲掉了一百块钱,会将自己做苦力赚来的一百块钱故意丢到地上,对母亲说,妈妈你的一百块钱在这里。但是因为本身家庭贫困自卑,马加爵从同学那里没有得到过尊重和友爱。
|
杨佳喜欢户外登山、徒步越野、摄影。曾和杨佳结伴出行的一些旅游爱好者印象里,杨佳是一个勇敢、朴实、有毅力,有礼貌、懂得体贴别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但是六死五伤袭警惨案的背后是家庭及个人长期的上访经历,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
杀11人的杀人者邱兴华,据媒体报道是一个平时“和别人吵架,只要人家比画着要动手,他就会灰溜溜地赶快走掉”,平时关心儿子学习的人。坦率的说,直到他被执行死刑,我们对他仍没有多少了解。当报复的心态成为制度,杀人的心就更易成为民众的基本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