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不应该报道
|
媒体对富士康频繁的频繁跳楼事件可以报道,但是应该注意以下细节。
|
|
对于富士康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近一个月来几乎没有一天没有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南方周末》记者卧底富士康写出的报道算是近期此事最有影响力的报道之一,报道貌似是在说细节寻找原因,实际上充斥了太多的先入为主的情绪化因素,急于同情身处“血汗工厂”年轻人们。同样是报道,出于对死者和事实真相负责的态度,台湾人间杂志一篇题为《不孝儿英伸》的报道用三万多字从各个角度报道了一个阿里山少年的杀人事件,从人物心理到社会背景,文字细腻、面面俱到。我们真的应该认真学习一下。
|
 |
对于富士康,不靠谱的评论也是不少。当很多报道用上“富士康N连跳”的题目时,归因于富士康企业本身的倾向就十分明显。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呼吁不要对自杀进行简单的归因,特别是不要归因到一些让人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因素上,不要让人有自杀行为不可避免的印象。而有些评论恰恰就在说,这些年轻人有自杀的勇气却无离开富士康的魄力,并进而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无处可去。这样没有调查匆匆下结论,又怎么会找到背后的原因,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
|
我们一直说媒体的报道是为了引起社会的重视,寻因进而解决问题。但现在的报道大多停留在对跳楼原因的追问和细节描述上,甚至都很少去关注那些自杀者的亲人。美国“自杀学之父”爱德温·史纳曼曾经估计,每一人自杀死亡,至少6个亲友受影响。殊不知如果媒体能够呈现出悲剧后的人性反应的话,那些富士康的年轻人,可能会在有自杀冲动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为自己的亲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会让父母多么伤心和绝望。
|
|
|
|
微博关注
|
|
有味yang:【见闻】5月19日中午12时许,深圳富士康公司南门前人行天桥上出现惊人一幕:一位山东籍无臂乐观男子,用脚为富士康员工书写励志字幅,劝告有压力的富士康员工,不要再做跳楼自杀的愚蠢事。字幅上写着“赠:富士康的兄弟姐妹们,生命无价,尽孝应当,人无绝路,和谐靠己”
|
吴钩无语:员工们不要把外资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想成天堂,想成自己发挥创造无限空间,那一定会失望。你只是一个劳动力,资本用金钱购买了你的劳动,你必须做好分内的工作。至于发展,那得看你自己的才情和机遇。如果你这样想了,即使你在富士康,也就不会轻易去跳楼了。
|
五味先生:#富士康员工坠楼#现在,只有一个解释了,那就是从众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暗示。如果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真的是这种情况。我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多从正面来报道,减少对坠楼事件的负面炒作。以此来减轻富士康员工的不良情绪。我们要给富士康的员工,多一点阳光,多一点色彩,多一点希望。
|
热血青年:富士康肯定有问题,但是别把全部责任都归咎于富士康,把富士康作为一个替罪羊,那核心的根本问题就无法发现和解决。
|
|
当务之急是“先止血,后治病”
|
当前最迫切的事是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立即遏制自杀现象的发生,然后给潜在人群以正确的心理疏导。
|
|
现在富士康最最需要的是先“止血”,阻断事件的继续蔓延,“诊断”与“治疗”可以慢慢来。如果不及时“止血”,随着情绪的蔓延与轰动效应的扩大,事态将变得难以控制,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杀是会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会效仿。“止血”的方法很多,比如敏感地带24小时巡逻;调整作息时间;将集中居住改分散居住等——应急的方法通常看上去一般比较笨拙,但很有效,止血不需要多么花哨。
|
 |
我们太过于着急去向上看,希望上面的人能够做出改变。我们总是以救世者的姿态,认为自己是为了千千万人的幸福而努力。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下面的人们的感受,忽视了他们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社会问题,个人情感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去告诉年轻的工人们,使他们懂得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应对。让去他们体会自己亲人的感受,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
|
|
|
|
|
 |
告诉那些年轻人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为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 |
|
|
|
|
凤凰网评论频道 | 编辑:彭远文 霍默静 郭刚 张恒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