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人们倾向将自杀现象与富士康关联
|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将谴责和质疑的声音都集中在了富士康身上?
|
|
生产线上没凳子,除少数员工外,一般操作工都必须连续12个小时站立着干活,不得说话。在公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假设在车间里设凳子并允许说话,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这些都是人们从媒体上得到的对富士康的印象。
|
 |
没有完美的企业,但媒体一直在塑造那样的偶像。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制造敌人,寻找敌人,这是媒体的生存之道。总有一些媒体热衷于扮演裁判者的角色,他们不相信企业,凡是企业员工和企业发生纠纷,那就一定是企业的问题;他们也不相信政府,预先设定政府与企业是穿一条裤子的,只有自己能主持正义,拯救无辜的羔羊——那些总被伤害的员工。本应促进公众相信法律和司法的公器,反而制造着对整个社会的怀疑。
|
|
“我们的基层员工很辛苦,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做来做去,可以说被训练成了一台机器。另一方面可以说基层干部,不尊重我们员工的自尊心。有的时间,说不好就骂,有时候骂你都很正常。”“现在我们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通报机制。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对基层管理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我们发现,少数基层的线、组长会用相对粗暴的方式管理员工,让公司的好政策无法惠及到普通员工。我们要重视他们。”
|
|
台湾首富郭台铭最近的走红不完全是因为《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记者王佑采写的一则报道,即关于其在大陆投资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工厂普遍存在“超时加班”问题,更重要的因素是富士康随后采取的行动:以报道不实、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王佑和编委翁宝,提出了3000万的赔偿要求,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
富士康为什么会成为敌人?有营销专家指出,根本原因在于它从不做广告,因而难以得到媒体的宠爱。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们误解了劳动的本义,把一个需要付出正常辛苦的行为诗意化,由此产生对企业的某种苛求。
|
做为媒体工作者,要不得情绪化的东西,而是应该就事论事。无疑,我们谁也无权干涉司法的独立与公正,新闻媒体也不例外,但我们当然可以对司法的程序表示质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