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
该不该停播?

271

2010.06.17

■  查看往期

 
 

关于《非诚勿扰》要不要继续低俗的争论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有消息说,它已经被停录。但是伴随着这条消息之后的另一场争论又开始了:《非诚勿扰》是否低俗到必须停录停播的程度?依靠行政干预的手段,来影响一个具体的节目操作,是否可行?当然,对另一个问题的争论,自始至终就没有消停过:拜金思想,是否是错误的?
    仔细分析这所有的争议,我们发现许多问题被搅在了一起,对许多人来说:批评媒体过度渲染和放大拜金的言论,就是批评个人的拜金思想;批评《非诚勿扰》就是赞同行政干扰……
    但事实上并不是非此即彼,我们需要把搅在一起的问题分解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分析。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一场关于《非诚勿扰》的争论:节目错了吗?

《非诚勿扰》创造的收视率奇迹,源自女嘉宾一句“宁可在宝马里哭”的拜金言论。其实,这正是栏目精心策划的噱头。

《非诚勿扰》火爆 其他媒体跟风效仿

《非诚勿扰》是栏目开播以来,就以其持续攀高的收视率成为其他电视台效仿的“榜样”。类似的节目有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而究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非诚勿扰》现场女嘉宾挑战公众道德的“拜金”语录以及男嘉宾的炫富,其中声称“宁可坐在宝马里哭”的女嘉宾马诺不但自己一跃之比二线女星,这一栏目也因传达“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引发巨大争议,从而变成了电视节目中的明星。

 

 拜金,嘉宾个人观点还是栏目观点?

而“成就”这一栏目的,就是“拜金”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显然,马诺的言论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栏目精心挑选出来符合节目诉求的。他们就是要用“拜金”一类的价值观来挑战大众,吸引眼球。《非诚勿扰》编导也坦言了“合理策划”成分:明明知道一个月薪千元的保安、北漂歌手不是女嘉宾那壶茶,还是让他们出镜,仿佛只是为了让他们受一次羞辱。大家也都明白那一票女嘉宾不是上来找老公,而是卖力演出,但还是痛批她们传达了不健康的婚恋观。

 

一场策划的闹剧,却成了媒体自我炫耀的借口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针对媒体的批评曾辩护说:“我们中国人已经麻木到了连真假是非都很混沌的状态,听了一些习惯性的假话,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全民性地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求和贪婪超过今天的中国人,但我们在任何的场合下都还挺正经的,所以当女孩子在台上说她想要宝马想要房子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受不了。”这句话不无道理,马诺说的是真话,孟非也是,但问题在于,既然嘉宾都是经过栏目精心甄选,就算嘉宾所言在观众眼里多么惊人,对栏目而言也是合情合理的。

 

各家观点

窦文涛:没有哪国晚上9点电视里都在相亲

窦文涛认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泛滥是一种节目形式绑架了公众资源,绑架了公众注意力。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晚上九点,几乎所有的台都在相亲。而且原本节目里可能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人说了句要在宝马里哭,一下子被媒体放大,变成了唯一的东西。 [详细]

日本学者:不必全关掉 让社会去批评

日本NHK电视台前记者、东北大学风俗史博士佐藤。佐藤介绍说,日本也有类似《非诚勿扰》节目。对于这类节目低俗化问题,佐藤建议“不必全部关掉,可以去教育引导”。在日本,政府基本上不去管这些节目,除非出现了法律不允许的行为,例如穿衣服太暴露,没有分级处理,没有标明儿童不宜欣赏等。 [详细]

一场关于“拜金主义”的争论:拜金错了吗?

《非诚勿扰》引发了强烈的声讨,个人虽有选择拜金的自由,但这不意味着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值得媒体提倡。

个人表达拜金倾向,无可厚非

一个人有怎样的婚恋交友取向,无论是以貌取人也好,还是将金钱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都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与其他人无关。一个宽容的社会是允讯不同的价值观存在的。马诺和朱真芳的表达方式也许有点露骨,但她们的想法其实也没有超出婚姻制度的既有逻辑,而且还很有代表性,但把这种想法在电视上公开,就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人们一边不宽容她们,一边又艳羡某些莫名暴富的“成功神话”,未免有些双重标准。

 

 但是并不是说“拜金”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观

炫富和拜金,实际上是社会价值的流逝甚至缺失,使得对于财富的无尽追求甚至是不择手段。不但商人如此,一些官员乃至学者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甚至不惜践踏党纪国法。社会精英尚且作此表率,升斗小民乃至涉世未深的年轻姑娘喊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也就不足为奇了。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提倡的,还是通过个人努力、合理合法的挣钱,而非放弃个人努力,不择手段寻找捷径。

 

而媒体宣传拜金,就说不过去了

固然,“拜金女”只是一种表演,《非诚勿扰》只是一场娱乐。但问题在于,即使是在媒体业享受充分自由的国度,这样一种全然违背媒体公共道德的“表演”,全然颠覆民族精神与价值的“娱乐”,也是极其罕见的。我们尊重个人表达的自由,但是对于媒体这样一个被赋予“守望者”责任的载体,能否要求这样低,就这样跟着一种噱头去狂欢?这是一种不负责任。

 

 如此浓烈的拜金情结,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人有多拜金?根据路透社与艾普索斯今年2月份的民意调查,中国人有69%的受访者认为金钱代表成功。而真正的奥妙可能在于金钱对于国人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涉及基本的权利与尊严。在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即使是穷人,其基本权利和做人尊严,在法律面前的地位,与富人并没有多少差别。而若法治缺失,那就有可能导致有钱的为所欲为,没钱就没有权利和尊严的边界。而马诺的名言也可能源自她的生活观察:坐在自行车后面是不太可能笑得长久的。

 

微博看法

乐介: 封杀《非诚勿扰》:有人鄙视《非诚勿扰》。不看不是对他最好的惩罚吗?有谁强制观看吗?遥控器不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呼唤权力干预真是弱智。道德领域只能引导,怎可强制?封杀后,社会就“不低俗”“不拜金”了?真是可笑。

 

莫明锦 : 《非诚勿扰》节目挺好的,每个嘉宾都可以表达自己观点,虽然观点未必正确,但观众自有判断力。因为直白、真情、真实,才有观众的追捧。时代已经不同了,观众都有判断真、美、丑的能力,与其支持封杀表达真话的《非诚勿扰》,还不如要求虚假节目提高品味 。

 

海尼斯基: 我倒是觉得《非诚勿扰》让人们正视拜金现象。正视客观是好的。

 

马100313: 我俩想的一致,谢谢你的支持。我痛恨的拜金主义,也叹息不少人的信念扭曲。一些俊男俏女出卖灵魂出卖肉体,都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所造成。“非诚勿扰”反应的一些拜金,都与当代中国官场、职场,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是一切向“钱”看,所造成的恶果。

 

行痴斌: 曹景行:近日,三位《非诚勿扰》节目中的剩女做客广东卫视当评委,不想遭遇同是担任评审的著名文化策划人江小鱼的一通臭骂,三女愤然离席。 老曹:早先电视台热捧这些拜金女,现在又把她们踩在脚下,都是为了收视率,背后都藏着策划者的下流嘴脸。放过这些蠢女孩吧,该把电视台的主管者放到审判台上!

一场关于自律与他律的争论:媒体出了问题怎么办?

现在来看,似乎我们只有两种选择:反对他律,但自律又是一种奢望。

批评声音虽有 约束机制缺乏

虽然自《非诚勿扰》开播至今,受到的批评就零星不断,媒体的反思也屡见报端。但是这些反思和批评并没有对节目产生任何实质影响,但是由于“丑闻经济学”的媒体现象,这种批评和争议反而让节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其他同类节目也纷纷模仿,通过这种出位的言论和拜金噱头吸引关注。不管人们怎么批评、专家如何表态,高收视率却是实实在在的。此时,电视台改变“导向”的动力并不充足。

 

 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行政干预与媒体自律

在我国,与媒体相关的行业协会几乎难以发挥作用,在政府的媒体管理部门对假新闻、恶俗电视节目做出规范和处罚前,很少有媒体的行业协会表达意见。这样看起来,能对电视恶俗节目真正产生影响的,除了广电总局的行政干预,就剩下电视台的自律了。但每一次行政干预都会遭诟病,而媒体的自律,在收视为王的规则下,又那么的软弱无力。

 

我们不赞同行政干预 但媒体自律的可能性也很低

我们并不赞同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来看,过多使用行政干预,并不利于媒体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全国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单靠广电总局通过行政手段去一一规范,怎么能忙得过来?而单纯指望媒体以“自律”的方式远离低俗,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单一的指标之下,收视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等,仍是衡量一个节目和电视台最重要的指标。

 

 结果造成:一放就乱,一治就死

广电总局行政干预的惩罚性又太弱,根本无法遏制电视台今后再次播放低俗节目的冲动。恶俗选秀被规范后,又出现了恶俗电视相亲,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行政性干预又经常是一刀切的做法,每一次行政干预之后的节目,几乎都面临死掉的境地。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悖论:越管制,越缺少自律,而自律越少,管制越多。许多节目一放就乱,一治就死。

一场喧嚣之后的反思:社会生病了,我们怎么办?

“拜金”成了社会病,媒体怎么办?其他人又该怎么办?

社会生病,媒体吃药不公道

国人时下日益盛行的金钱至上观。由于极左意识形态的崩溃和市场规则的流行,也由于缺乏诸如宗教一类信仰的缘故,国人从鄙视金钱到崇拜金钱和物质,更由于现实的官商腐败现象和社会某种断裂,高房价等造成了青年人巨大的生存压力,人们再不重视物质,恐怕也不能否认“没有钱万万不能”的现实。将这些病因,推到一个或者几个电视节目身上,确实有失公允。

 

 但媒体以迎合社会问题换收视率 也值得反思

便拜金成了一种真实表达,这也绝不等于说拜金就不再是庸俗的价值观,更不代表电视节目的低俗就由此获得了合理性。不管他们态度上显得多么张狂,但那些言辞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缺乏人的尊严的虚弱,是当今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折射。但是在现实社会里,我们看到的却是,媒体打着“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幌子,大肆炒作这种庸俗的价值观念,以换的收视率。我们需要一个自由的媒体,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二者缺一不可。

 

做为管理者:依法行事比行政干预更有效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对电视节目内容最早进行管制的国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系统。从力量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五级:宪法基础,法律规定,政策制度,行业规范,公民监督。当内容和标准以明确的形式规定了出来,对于监管者和媒体来说,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行事标准。

 

 一个正常的社会,面对低俗节目应有更多纠错机制

若是一个节目的意识形态“不健康”,社会应该有很多抗议机制:传媒和学界批评;社会团体发表声明谴责、受众拒绝收看并抵制节目广告商。台湾《苹果日报》“动新闻”被指责低俗时,就有媒体观察基金会、妇女新知、励馨、全台教师会等约二十个台湾民间团体,到壹传媒大楼抗议;还有行业协会对这种节目发表意见并作出干预;司法机关则就是否违法问题进行调查……与这样的现实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

 

相关自由谈

台湾也在反低俗

年初,七部委联手针对互联网开展“反低俗”行动;而从“艳照门”到“闫德利事件”,我们一直在“反低俗”;这几天,台湾也掀起了一场“反低俗”行动。这个问题兹事体大,值得一谈再谈。本专题则希望透过苹果日报“动新闻”这个个案,探讨以下问题:什么叫新闻自由?政府管制的限度在哪里?法律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业自律到底有多重要?… [详细]

 

调查

1.你看过《非诚勿扰》吗?
看过,基本每期都看
还行,偶尔会看
从来没看过
没听过这个节目
2.你怎么看待节目上“坐在宝马里哭”的言论?
她自己的价值观拜金,与别人无关
这是在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鼓励和宣扬
无所谓吧,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
3.你觉得自己拜金吗?
拜金
不拜金
说不清
4.你觉得现在的中国人拜金吗?
是,很多人都拜金
拜金的人肯定是有的,但不会是主流
不清楚
5.你认为《非诚勿扰》应该停播吗?
应该
不应该
说不清
6.你如何评价对《非诚勿扰》等栏目的行政干预?
赞,应及时出手制止恶俗节目
持保留意见,应该交由市场和行业自律来解决
说不清
7.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用户信息  
性别  
月收入  
 
   

我们的观点很简单:个人拜金无罪,节目低俗有错,行政干预并不妥当。
    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

   
 

凤凰网评论频道 | 编辑:霍默静 张恒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