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2013.04.22

  • 1救灾报道:不添乱、不造成二次伤害
  • 2不要让记者个人模糊新闻的焦点
  • 3惨烈的灾难镜头,背后隐藏着煽情的商业利益

对话张志安:在最小伤害原则下,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事实

嘉宾: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撰稿:张弘毅

救灾报道:不添乱、不造成二次伤害

凤凰网评论:记者在赴灾情一线报道时,首先面临的或许就是救死扶伤与本职报道之间的困境。一条“四川卫视戴眼镜的女记者多次打断医生抢救病人过程,耽误时间,采访灾民时竟然还问他们今天喝到粥开不开心”的微博便受到了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请记者不要去打断医生、不要给救援添乱。然而与之针锋相对的说法之一则是,记者有揭示真相的优先性,只有真相才能最大程度的有益于世界。您怎么看待记者所面临的这种困境?

张志安:在救人与报道之间,我们通常还是认为记者应该做报道,因为记者的职责并不是去救灾,而是用他的专业技能在最快的时间把事件报道出来,让更多的公众尽快地了解事件。实际上如果让记者直接去救灾,他本身可能并没有专业的设备和经验。在自我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记者投入到救灾中,可能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风险。因而从本职上讲,记者的职责就是去报道,而不需要参与救灾。

但正如我昨天在微博上写给去雅安采访记者们的十五条建议中所说,这要除开特殊和紧急的情况。所谓特殊和紧急的情况,就是当记者不去帮助对方有可能会酿成生命危险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下,记者应该先放下报道的工作而先去救人。因为生命要比报道重要得多。但实际上,很多记者前去报道的地方,救援队已经先行去进行救援了,因而并不存在太多救人与报道相冲突的情况。但记者同时也不应给救灾添堵、添乱。

凤凰网评论:也就是说记者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影响正常的救灾。

张志安:对,不能给救灾造成干扰。比如当救援手术情形紧急的时候,可能就不太适合打扰。另外比如伤员刚被救出,不太有力气说话的时候,记者就不宜去询问伤员、非要让伤员说话。通常我们还是要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要征询对方同意。另外灾难报道中对专业的记者的要求还有最小伤害原则,就是应尽可能避免给伤者造成二次的心理伤害。比如一些失去了孩子的人正在抱头痛哭,我们就不主张记者去打扰这些人。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后,再对他们进行采访。

不要让记者个人模糊新闻的焦点

凤凰网评论:刚才谈到记者较为专业的报道做法,但这次地震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记者在报道时当着镜头流泪哭泣,那专业的报道与这样的情绪流露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张志安:在我看来,记者也是人,他在报道中面对较为惨烈的景象落泪,也是人的正常反应,因而也没有必要太过苛责。只是在摄像镜头呈现的时候,是否就将镜头对准落泪的记者,这在技术上是可以规避的。但对记者来讲,正常完成新闻报道仍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在自己的情绪上还是应该尽量有所克制,尽量不让情绪失控。所以通常我们希望记者的内心能够更坚强,在采访中能够更冷静、更理性、更克制,至少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影响了报道。

凤凰网评论:我们也看到地震报道开始后被热议的另一则消息是,四川雅安电视台的女主持人陈莹穿着婚纱在地震现场报道。网友对此说法不一,不少人也从新闻专业素养、伦理价值方面去评价。您怎么看这个事件呢?

张志安: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信息之后才能作判断。我们很难去怀疑一个人的动机,因为动机往往是无法确实的,这么说可能有点苛责,但当时如果能先把头饰摘下来或者先换一套服装之后再出镜的话,可能公众就不会把更多地目光转向她的装束上,而会更多地关注事实。

凤凰网评论:不要因为记者个人把新闻的焦点模糊了,对吗?

张志安:对,但我认为这还是一种比较苛求的说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回到当时的情景,如果真的是来不及也还是情有可原的。很多网友仍然认为这种做法不妥,我觉得这也很可以理解。我们通常所讲的多是常规,但常规并不意味着教条。比如当一个记者去农村采访时,我们会设想记者不应穿的太花哨,这就是常规。而现在我并不太了解当时陈莹所面临的报道情况,比如她是否临时接到任务、是否特别紧急等等。公众可能因为不够了解新闻行业,而有一些刻板印象,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讲,我们还是应该去多了解些信息。公众可能会因不了解而产生误解,那我们就去消除误解好了。但就这个记者新闻报道的传播的效果来讲的话,她其实有点喧宾夺主了。专业记者始终应把事实作为核心去传播。但这都是建立在这个记者并没有时间去换衣服的前提上。

惨烈的灾难镜头,背后隐藏着煽情的商业利益

凤凰网评论:与中国媒体相比,其他国家媒体的灾难报道有什么不同吗,比如日本地震?

张志安:如果将中国媒体对当时日本地震的报道和日本媒体的报道相比的话,有一个细节是,中国电视台配上音乐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惨烈的灾难镜头,让观者感到很惊悚,而日本的电视台比如NHK就没有反复播放。我觉得这背后的意义是媒体应该更注重报道的公利性而非商业性。我们是克制地播放还是反复地、煽情地去播放呢?我觉得重复播放的背后有着一种商业主义的精神追求。可能重复播放是因为奉行收视率至上的追求,也可能是纯粹为了满足受众的文化所致。而对大众媒体来讲,它有一种超越商业性的要求,以及一种公共性上的要求。对于重复播放给公众造成的不适感和过度煽情,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警惕。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嘉宾介绍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浙江湖州安吉人,传播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秘书长,研究方向: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等。

主讲人:吴敬琏

中国怎样重启改革

主讲人:傅高义

邓小平与中国道路

主讲人:温铁军

农民成无产者是进步吗?

主讲人:周瑞金

中国进入常人政治时代

主讲人:龙应台

实践民主制度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