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制”为腐败开了道口子
2009年11月10日 14:58金羊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祝振强

11月9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具体来说,北大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

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北大的这个消息,现在已经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尽管北大在实施这个方案之前,或许即已经把实施的意义、价值以及远景酝酿得稳妥再稳妥、成熟再成熟了,但这个方案一经推出,还是引来了人们的不少制艺。北大当然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充足准备,比如校长的资格不是终身制、有严格的审查、要在北大网站进行公示云云。

其实,一切华丽的大说辞、大道理、大意义都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现今实行的分数录取制,是最客观、最公平、最不容易作弊的一个制度,它保有了高考或北大录取的相对公正性。诚然,它也有诸如北大需要改革的借口那般不尽人意之处,但是,笔者认为:改进的10分可能,招来的更可能是腐败的百分可能;把一个带有几分理想色彩的方案,推向一个龌龊的染缸现实中,至少现在,时机上是不妥当,不适宜的。

简单说来,笔者的疑惑、质疑有四。

其一、北大力主推行“推荐制”改革的相关人员,不会天真到不知道当今教育界普遍滑坡、堕落的现实,不会不知道高度集中且被高度追求的权力,是教育滑坡、堕落的根源。如此情形下,放开客观尺度,把30分加分的权力,下放给自己并无接触、并无了解的各地校长,结果可想而知——当初设计并公布的颇具理想化的方案,究竟能在几许程度上实现,或者说,其推出之初,即已然异化与否,很值得人怀疑。那么,这个方案公布的公开目的、价值、意义之外、表面之外的内里真实动机,很值得人怀疑。我们不惮揣测北大的明规则之外,还有不能言说的“潜规则”,但这不是人们不去怀疑的理由。

其二、北大当知,当今社会现实之下,客观多一些,公平多一些,主观多一些,腐败多一些。为了一个并不能检验其效果的人才吸引方案,而打破客观,力求主观,这很容易又会使人揣测到潜在的动机。谁人都知,权力以及特权的腐败,有时候并不是明显的、可判别、追究的,尤其是在名额制、极其紧俏的情形下,腐败完全可以以及能够做到全无痕迹的。比如,在只有一个名额却有10个条件完全一样的孩子的情况下——在人才济济之今朝,一个名额百名孩子竞争的情形,也完全可能,当此,你说这中学校长的推荐腐败,岂能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且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呢?显然,北大设定的“推荐制”录取的前提是:在同等条件下,在只有两个名额、非此即彼的条件下,被推荐更有价值和意义,这,其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其三、北大当对实行这个制度后,有资格推荐的中学校长与北大之间的关系,有所准备及设定。可以预见到的是,实行这个制度后,相关中学校长会具有比区县教育局、或者市级甚至省级教育局局长还要大的权力,这个权力单凭着该中学校长子虚乌有、无从鉴定检验的“教育理念、声望”来支撑,显然是极其可笑的。这个制度若实行下去,中学校长成为相关地区、省市与北大相关部门、人员之间,利益输送、交换的纽带和桥梁,当是个不争的现实。这一点,是北大无从也不能解释得清楚的。退一步来说,北大赋予中学校长这么大的权力,谁又能保证这个权力的赋予是仅以观念而非物质来实现的?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前景是,北大相关方面和中学校长之间,今后有没有“见面”、“培训”,或者是匿名、匿面?这应该也是保证公平、公正不出猫腻、少有利益输送可能的关键一环!

还有,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北大若实行这个制度后,所招收的学生的质量,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并且肯定会比单纯招生的质量或许要好——但是,这恰恰是以牺牲公平、公正以及腐败的润滑为前提的!恰恰是以北大下放3%的招生权力进行赎买的结果。这里的逻辑关系是:下放——赎买——获利——腐败——成效。

北大声称,将对相关学生进行公示。且不说单就前述情形而言,十之取一、百之取一则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客观性而言,相关方面早就做好了公示包括彻底调查的局,单就公示本身来说,即不能令人相信其可操作性。北大可能拿出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对此进行核查吗?这样大的一笔成本,难道就没有进行过考虑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祝振强   编辑: 陈芳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