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啊土地
2008年10月13日 11:27 】 【打印

“为什么我们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们对那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这句诗道出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感情。昨晚打电话回老家,年迈的父亲因为刚刚看了新闻联播关于三中全会的报道,认为土地还有搞头,舍不得不种。可是,土地真的会变得值钱吗?农村的前景真的会变得更好吗?这样的问题堪称天问,没法回答,但是又不能不回答。

私有化

胡锦涛一句“土地流转”,燃起了大家关于土地的热情,各大报纸的评论版均是关于土地改革的讨论。似乎三中全会会对土地买卖有大的突破,需要早做准备。主要集中几个问题:土地买卖会不会导致土地集中,农民丧失最基本的生产工具,进而失去基本保障;土地买卖提高效率,农村经济将得到很快发展;农民的权利将会得到保障,防止圈地运动。

东方早报连续发表了三篇伍建东的文章,推荐一读:《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是打通 内需大发展的战略通道》、《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战略整合和改革路径》、《农村土地使用改革有其政治传承和革命基因

另外值得一读的是南方都市报秦晖的长文:《十字路口的中国土地制度改革》。

读了上述文章,大致可以明白一点:土地私有化实际上并没有想象当中重要。土地私有化并不会导致土地集中,土地集中也未必会大大提高效率,而农民的福利保障也不应该有土地来完成。这些和我们平时所想的大不一样,需要澄清。

更重要的是,三中全会的公报里面关于“流转”只字未提,证实了此前美国侨报的判断:中国“新土改”不会是“一剂猛药”——大家的很多讨论都是空对空,土地私有化,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根本不会发生。

二元体制

“流转”只字未提,真正值得一提的是二元体制,此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参见《十七届三中全会传递的政策信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全会释放的最强信号》、《中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正如很多人所说,中国的农村问题实质是城市化的问题。见童大焕的评论《三农改革90%功夫应着眼于城市》——“当年,有2.26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月均收入大致1000元,平均到7.28亿(中国城市化率约44%)农村人口头上,平均每人每年是3725元!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农民,从总体上看,其90%的收入已经来自非农收入!而2.26亿农民工也意味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城市打工。 换一个角度说,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4140元的年收入中,只有415元来自农村、农业。即使以最好的结果来推论,今后公司+农户、农民自主合作、外向型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等形式使农民的农业收入10倍、20倍地增加,也始终无力拉平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绝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成为新市民,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民自发、自觉的必然选择。

所以,我们还是拭目以待,把眼光从土地改革转到二元体制吧,如果此次三中全会能够对二元体制有大的突破,农民的命运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

凤凰评论编辑:彭远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