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迪拜倒掉对中国地产业的“范本”意义
2009年11月30日 07:32中国证券网-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光远

迪拜神话终于倒下:迪拜当局近日宣布,受巨额债务困扰,其主权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将重组,公司所欠约59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六个月偿还,延期债务占到迪拜政府全部约800亿美元债务的四分之三。全球股市受此利空袭击大幅下挫,中国A股亦走出了四个月以来最大的周跌幅。

近年来,早有迹象显示迪拜财政不稳定,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停工的准世界第一摩天高楼到棕榈岛项目,迪拜的好些大工程都面临烂尾局面。因此,此次危机绝非如同某些投行人士所言是突如其来的沙漠风暴。按照迪拜目前的高负债、高投资的恶意透支未来的发展模式,迪拜世界公司在今年年初金融风暴最猛烈的时候就应该倒掉,能支撑到今天,已属迪拜酋长个人魅力的“溢价效应”了。

记得去年,欧美各界人士就在热议迪拜何时完蛋,而随后的房地产开始低迷、失业增多和外资出逃引发商人被捕等一系列事件已让迪拜不再是投资圣地。只要看看英国《金融时报》一年来关于迪拜的评论就不难发现,诸如“迪拜风光不再”一类标题充斥报端。拿今年2月24日的一篇《迪拜有救了》的文章为例,文章说:“人们曾希望,迪拜也许能够度过金融危机,而无需兄弟国家的帮助,但这种希望本月破灭了:阿布扎比对自己的银行注资43亿美元,却未表明迪拜可否指望得到类似的帮助。此举引发了投资者对迪拜740亿美元债务负担(超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0%)的不安。……由于缺乏石油资源,迪拜被迫大举借贷,以便为一场很快就破灭了的建筑热潮融资。”就是说,早在今年年初,迪拜已经在倒塌的边缘挣扎。而在信息透明的今天,中国很多投行人士对迪拜倒掉表示出惊讶只能说是自己仍在欺骗自己。

站在总结教训的角度看迪拜,迪拜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撑的政府庞大投资计划和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的确很致命。维持迪拜神话继续的唯一前提是房价上涨。可惜的是,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迪拜楼价自2008年高位急跌一半,而瑞银报告预测还会再跌30%,返回2008年的水平将需时数年。房价下跌,直接把迪拜拉回了原形。

对经济率先复苏的中国而言,迪拜 “范本”意义除了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各大行争相声明未持有迪拜的债券之外,最有价值的恐怕在于这种高度依赖投资和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和我们的相似性了。

对欧美金融市场来讲,尽管现在披露出的迪拜世界的苦主主要是巴克莱等欧洲金融机构,但迪拜神话本身就是这些欧美投行作为帮凶炮制出来的,它们一方面很了解迪拜的真相,另一方面,通过忽悠全球的投资者撒钱到迪拜,已经赚得钵满瓢溢,何况590亿美元的损失并非全部由它们买单。因此,对欧美金融界,迪拜不过是又一个意料之中倒下的神话而已。

但对充溢乐观情绪的中国房地产业而言,迪拜这瓢冷水的确来得太是时候了。如果没有迪拜神话的倒下,中国民众还将在房价暴涨的疯狂中透支着自己可怜的未来。

迪拜的教训有很多,但最大的教训莫过于对房地产和投资的盲目依赖。迪拜世界所涉及的地产行业,曾是迪拜经济的发电机,也是迪拜繁荣的标记。这种对房地产的图腾崇拜,和一年来流传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救中国”的论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看到,就是这种论调,使得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最火爆的一年,二手房交易量是过去三年大牛市的总和,各地房价大幅飙升,差不多都创了历史新高,全国地王频现,房地产投资再现红火场面,可谓在欧美楼市至今跌跌不休的情况下创造了楼市的奇迹。而对于已经与居民收入水平越拉越大的房价,一些专家用所谓的“刚性需求”、“城市化”等根本不值得一驳的理由仍在为高房价充当吹鼓手。而世界房地产泡沫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迄今为止,凡是房地产泡沫,都有破灭的一天。寸土寸金的迪拜没有躲过,我们更不应该挑战这样的神话和几率。

在迪拜的谢赫·扎伊德大道上有一幅穆罕默德酋长的巨幅照片以及一个偌大的路边看板,上面写着他给市民的一句最重要的勉励:“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可惜,在房地产泡沫必破的铁律下,迪拜的梦想已经注定无法持续。如果从全球公认的房价与收入比指标和房地产本身的周期看,超常规繁荣已经让中国房地产业积累了巨大的泡沫和风险。中国经济这种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的繁荣的确给经济的未来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如果我们对泡沫不能给予足够的敬畏,迪拜的今天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下一页:

张茉楠:迪拜危机带给我们的三大警示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马光远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