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日本新华侨报:中国贫困线标准要勇于与世界接轨
2009年04月10日 12:1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新网4月10日电 世界银行近日《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日本新华侨报》10日刊发署名王锦思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扶贫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要改变贫困面貌,首先要认识到贫困的存在和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目标越高,动力越强,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按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这一贫困人口数字远高于中国官方估计的农村1500万贫困人口,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两倍。

2008年底之前,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785元。该标准按照2005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约为人均每天0.57美元,而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现行汇率则只有人均每天0.31美元,远远不合乎国际公认的世界银行1990年给出的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线标准“1天1美元”。世界发展中大国的国家贫困标准几乎都接近国际最低贫困标准,有些国家还明显超过国际标准,如巴西等国。中国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人口近7亿,占总人口的50%以上,这也称高贫困线,而这也是世界银行列出的中低收入国家大多采用的标准。

长期以来,中国许多领域与国际接轨,如商品涨价就接轨。但是,中国也有许多领域不愿意与国际接轨,如商品降价就不愿意接轨,与面子有益的就接轨有损面子就不愿意接轨,强调GDP总量接轨在贫困人口设定标准上不接轨,以至于贫困人口“急剧下降”。过于沉溺在数字游戏当中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贫困问题,反而影响各方面发展建设。

中国古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传统马克思主义也认为,私有制及其分配制度是衍生剥削、两极分化的经济根源,分配公平、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中国改革开放后,为形成示范效应,提高效率,就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于政策滞后,市场发育不全,中国由平均主义向贫富分化急剧倾斜,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城市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很大。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程度,0.3以下为平均状态,0.3-0.4为合理状态,0.42以上为收入差距过大状态。改革开放前中国0.18,现在0.458,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最富裕的家庭户均占有金融资产是最贫穷家庭的359倍。日本中产阶层占90%以上,基尼系数仅为0.285,显得十分公平。日本农民家庭收入是工人的1.3倍,中国农民却不到工人收入的1/3。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有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提到了贫穷。65.7%没有医疗保险,大约1/4受访者无力支付医疗费而放弃医疗。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1985年中国在设定贫困线的时候,人均GDP两三百美元,现在增长了近十倍,如果仍然实行很低的扶贫标准无助于真实反映社会贫困状况,无法真正救助贫困居民,不符合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贫困线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扶贫工作上所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技术性”或者“艺术性”地玩数字游戏把贫困人口减少到几乎于无的境地,中国居民贫困的现实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贫困面貌,首先要认识到贫困的存在和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世行报告建议中国政府新增投资,重建扶贫政策体系。而采用更高的贫困线标准,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扶贫战略的第一步。目标越高,动力越强,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日本新华侨报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