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希拉里“抱怨”与奥巴马“得宠”
2008年03月20日 09:27解放网-解放日报 】 【打印

此外,筹款能力也是一个因素。美国学者詹姆斯·伯恩斯在他的《民治政府》中说,美国新闻媒介“对利润的追逐之心远远高于其他动机”,在总统竞选中,参选人50%—60%的竞选费用花在做广告上。希拉里和奥巴马两位都是募款高手。但在“超级星期二”初选投票后48小时,奥巴马就募集了720多万美元的竞选捐款,希拉里仅400万美元。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募得3200万美元,同期希拉里仅募到1300万美元,原因是奥巴马阵营主要靠在线捐款募得款项,有网络专家称奥巴马拥有一台网络“提款机”,但希拉里却没有。谁有钱,谁在新闻媒体上就财大气粗了。

鉴于新闻媒体的重要性,美国政治家历来十分重视它的作用,早在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为使宪法能顺利被批准,就让几位文笔出众的人在报上发表文章大造舆论。两党初步形成后都分别创办了各自的党报。富兰克林·罗斯福选择无线电广播创立了深受民众喜爱的“炉边谈话”,肯尼迪运用电视转播记者招待会与公众建立直接联系。里根总统更是因通过电视直接与公众沟通而享有“伟大的交流使者”的称号。此外由于新闻媒体的“抗衡”性质,美国政治家与媒体的关系十分微妙。尼克松同新闻界一直较量不断,杜鲁门总统在竞选中的特殊际遇更是记忆犹新。1948年美国大选,杜鲁门与杜威分别是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当时全国90%的报纸与电台都看好杜威,《芝加哥论坛报》甚至提前印好了“杜威大败杜鲁门”的号外。但杜鲁门不畏舆论,提出:“谁暂时领先并不重要,最先到达终点的马才是赢家。”他最终通过艰苦的“火车旅行演说”取胜连任。

希拉里与当年的杜鲁门虽都是民主党人,但无论在选战形势还是个人运气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语,还在半决赛阶段她就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看来她在实现女总统梦想的道路上已经遇到、还将遇到比奥巴马成为黑人总统多得多的刺人荆棘与重重障碍。

相关评论

问鼎白宫:老人、黑人还是女人?

从纽约州长性丑闻看政治权力与人性

纽约时报:奥巴马有个弟弟在中国,并与中国女孩订婚

伊拉克战争拖累了美国

独立报:伊拉克战争的赢家和输家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余志森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台湾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