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航战机的发展历程
2009年04月10日 16:50现代舰船 】 【打印已有评论0

海航强-5攻击机

考虑到海航作战的特殊要求,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强-5主要是加大了航程的强-5Ⅰ型飞机。该机对飞机武器外挂、起落架系统、油箱及供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增设了海上救生系统,更换了增大推力的“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增加了载弹量以适应海军航空兵单次出动可能会攻击更多目标的要求。

但由于轰-5和强-5飞机的作战半径都很有限,因而无法实现对远海敌方舰艇或岛屿阵地的攻击。而后来仿制图-16而成的轰-6飞机的航程则较大,轰-6也就成为了海军航空兵唯一的远距攻击手段,而后掠翼也使轰-6的飞行速度较轰-5更快,可以更快抵达战区并更有利于突防的成功。

海航轰-6轰炸机的战术运用与轰-5轰炸机大致相仿,也是采用飞临敌方目标上空进行水平轰炸的方式,但攻击重点是在战略上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陆上或岛上目标以及大型水面舰艇。80年代初轰-6又进一步改善了轰炸和领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加装了国产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轰炸机的远距作战效能。但与轰-5轰炸机所遇到的问题一样,面对日益强大的防空火力,轰-6飞机的战场生存性也是不容乐观的,轰炸机常规轰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要求了。

对于敌方的水面舰艇,60年代的中国海军航空兵仍然沿袭着二战期间飞机空投鱼雷的攻击方法,轰-5轰炸机的机身内部有较大的弹仓,有足够的空间装载鱼雷,于是一部分轰-5飞机被改装作为鱼雷载机来使用,成为当时海军航空兵空对舰最主要的打击手段。除了轰-5飞机外,强-5飞机也曾尝试改装鱼雷载机,但由于机身弹仓太小,只能在机翼下各挂载一枚鱼雷,后由于所装备的多功能火控雷达和其他机载设备一直达不到技术要求,强-5鱼雷机最终未能装备海航部队。

从60年代以后各国舰艇的防空能力已经大大增强,甚至出现了以负责舰队防空任务为主的防空舰,而从飞机上空投射的鱼雷射程又比较短,携带鱼雷后轰炸机或攻击机的飞行机动性大幅下降,尚未进入鱼雷射程之前就将遭到舰载防空火力的猛烈回击,载机的生存能力非常低下,因此近距投放鱼雷进行空对舰攻击已经没有太多的实战意义了。无论是轰-5采用高亚音速中高空突防,还是强-5采用高亚音速低空突防,都将难以突破敌方水面舰艇编队由速射高射舰炮和舰空导弹组成的内外圈防空火力网的拦射封锁,即使采用多批次大机群出动也很难保证轰炸攻击任务的实现,如何在保证载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进行反舰攻击成为了海军航空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60年代末开始,中国海军开始掌握反舰导弹技术,实现了在敌方舰艇防御火力范围以外的远距打击能力,这种射程远、速度高、威力大的新型海战武器也导致了海军作战模式的重大转变。当时传统的舰上对空防御武器几乎难以成功拦截反舰导弹,而缺乏防空武器系统的中小型舰艇在受到反舰导弹攻击时更是难有生存机会。由于空舰导弹的射程较大,挂载空舰导弹的飞机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对目标进行多次反复攻击,直到导弹射完或敌舰沉没,而载机则无需担心遭到舰艇防空火力的攻击。再加上飞机的速度高、航程大、不受海况条件的限制,机载雷达可以比舰载雷达在更远的距离上探测到目标,并可多架飞机同时发射多枚导弹从不同方向攻击敌舰目标以提高命中率和增大敌舰防御的难度,因而飞机成为了发射反舰导弹的最佳平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