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级Ⅰ型护卫舰技术特性分析
2009年04月10日 16:18现代舰船 】 【打印已有评论0

本文为《现代舰船》独家授权凤凰新媒体军事频道稿件

对于需要维护近400万平方千米内领海和经济专属区利益的中国海军来说,武器系统完备和吨位适中的护卫舰同样是最重要的装备。然而直到被西方媒体称为“江卫”Ⅰ型护卫舰装备之前,中国海军装备的护卫舰主要是制海作战舰,缺乏综合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面舰艇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来自空中目标,缺乏高效率舰空武器系统的单一制海作战舰貌似强大的背后是作战能力致命性的缺失。1988年美国《海军》杂志评论认为3.14海战交火数小时后,在舰炮交战中大获全胜的中国海军编队主动北撤,更多是出于对越南岸基航空兵遂行报复性空袭的担心。当时中国海军编队只有1艘“江东”型防空导弹护卫舰具有10千米以上的杀伤区域和2个导弹射击的目标通道,其他护卫舰只有杀伤范围在4000米左右的防空舰炮,难以构成严密有效的舰队防空体系。1988年越南空军已经装备了能够携带X-25等通用导弹的苏-17和苏-22战斗轰炸机,在高空投射X-25时射程超过20千米,完全可以在中国海军舰空导弹有效射击斜距外遂行有效的空袭。除国际政治因素外,技术装备因素是导致3.14海战出现胜败双方都匆忙后退的重要原因。

至关重要的通用护卫舰

3.14海战背后的尴尬情况只是中国舰空导弹武器装备研制进度落后问题的后果再次体现,当时中国海军惟一的一艘防空导弹护卫舰“江东”级需要承担三大舰队的全部伴随防空使命。海军判断南海可能会发生争端后临时抽调配属南海舰队,以便为在南中国海深处主权领海执行任务的制海舰只提供舰空导弹火力。我海军舰空导弹的杀伤范围在10千米内,作用仅相当于美国海军的“海麻雀”点防空导弹。

当时苏联和美国海军舰艇装备舰空导弹已有30年,“宙斯盾”系统也处于最后的调试之中,而中国60年代初期立项研制的舰空导弹直到1986年底才完成定型,此时的导弹实际处于试装备阶段。1988年交火的南海赤瓜礁海域位于中国岸基航空兵歼-8战斗机作战半径边缘,航空兵战斗机无法及时提供空中掩护,薄弱的舰空导弹杀伤火力未必能够抗击越南航空兵一定规模的制导武器空袭。

在3.14海战发生前,我海军舰空导弹系统各项指标已经逐渐稳定,海军和工业部门提出了在“江湖”型护卫舰上加装这种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方案,改进后称为“江湖”改型护卫舰。之所以称为“江湖”改,是因为在原计划建造的制海型“江湖”护卫舰最后一艘上加装舰空导弹武器系统,该方案在1987年获得认证通过,当年3月进入研制设计阶段。由于改进后的舰体结构改动较大,大家称这款护卫舰为“江卫”Ⅰ型。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