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心理援助者言论引起争议 成业内"败类"2009年05月13日 09:40新京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刘猛也知道,灾区心理援助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好,或者说不是心理援助者能承担得了的。工作站也开始遭遇不同声音,有业内人士说他不务正业。 一个深夜,本报记者和他在吉园板房外的公路边散步。沉默许久后,刘猛突然说,“现在,我正在急流中的一艘船上,下不来,只有往前走,漂到何方,我不清楚。” 心理咨询师不是魔术师 - 写给大家 我是刘猛。 心理咨询题目太大,我不敢妄谈,做了一点心理援助的事情,有些心得愿意和大家分享。 第一、心理咨询技术被咨询师自己人为夸大了,其实心理援助不是用嘴来工作的,而是用心。当我们真的用心去帮助的时候,内容已经变得不重要,受助者感觉到了真切的关怀,便获得支持的力量,自我修复。 第二、“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这是做好一件事情必不可少的程序。5·12地震后,大家都在谈“怎么办?”但是很遗憾,很多专业的指导对一线工作用途不是很大。因为这里的情况不是那个样子,所以要想知道怎么做,首先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才能归纳原因、制定方案。 第三、现在灾区都在用“大爱无疆”这个词语。这让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认为好的心理援助是春风化雨一样,不留痕迹的。 第四、如果把非常专业比作100分,把刚够专业比作0分,我在灾区的工作可以打30分,不及格,本来打算打20分,只是有愧于我的督导团队,所以又厚着脸皮加了10分。 一点儿感悟: 一、佛不在庙里,佛在路上; 二、激情退却之后援助才真的开始; 三、心理援助既不神圣也不神秘,心理咨询师不是魔术师,所以不需要渲染和夸大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专业性。 刘猛 2009年3月4日 (来自刘猛博客文章,有删减) 五次相遇 - 穿越震区 时间:4月29日 地点:都江堰 都江堰在5·12特大地震中,是重灾区之一。地震造成全城性破坏,受灾人口达60多万人,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目前,城镇、农村住房重建已全面启动。灾后重建规划将构建以三大城市组团为极核、以旅游特色风情小镇为支点、一般集镇为基础的可持续的城乡城镇空间体系。 汶川地震一年了。 震中映秀,我去过五回,每一次都不一样,但总能见到一位大姐,李素琴。 她,45岁,映秀镇中滩堡村人,也是灾民。 第一次见到她,是去年5月14日上午,我刚到映秀,当时救援大部队还没有进去。她半躺在一张沾满泥土的木板上,摸着流血的右腿嗷嗷哀号。 第二次看到她,是在政府发的救灾帐篷里。她说,地震摧毁她的一生,靠卖豆腐、摆茶摊盖的房子全被夷为平地,连安在院里的磨浆机,也被掉下的水泥梁砸成了一块废铁。以后的路在哪里,不知道,只有流泪。 接过我从成都带来的消炎药,是我们第三次见面。她留了三盒,说是给儿子儿媳和老伴的,“其他的,分给乡亲们,他们也很需要。” 地震百日祭时,我第四次去了映秀。她一家搬进了板房,已快两个月。大概能放下三张方桌大小的屋里,除了一张半新的席梦思,桌子板凳都是从废墟里捡的。“这些还能用,凑合吧。”说这句话时,她目光在桌子、凳子和地上游走。同样伤了腿的老伴也跟着在一边叹气。 上月初,她拉着我去了她家。 板房之间的路铺了水泥,还栽了樟树。她说,春节后,她和老伴商量开了一个小馆子。还腾出一间房做旅店,一间房能睡8个人,一人一晚十到二十块钱,“不想办法,就没有办法过日子。” 有消息说,未来,政府将对映秀投入至少20亿。两年后,新映秀将是一个集中展现藏羌文化的旅游集镇,届时将“家家做旅游,家家有商贸”。 不知道,再见面,会是什么样子。 □记者 吕宗恕 都江堰报道 专题统筹/李素丽 宋喜燕 闾宏 新京报制图/林军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