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干部观念悄然嬗变 不再说“恼火得很”(图)2009年05月12日 02:49大洋网-信息时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广东速度”: ●萝卜寨(索桥)饮水工程4月底完工 ●萝卜寨村民5·12之前都搬进新房 ●全乡农房建设9月底全部完工 ●进村道路今年都铺上水泥 ●汶川一中工程建设时间比常规建设所需时间缩短约五分之三 ●原定3年的援建任务将提前在2009年基本完成 当“内急”遭遇口头禅 灾后的汶川,百废待兴。在这个特别的时期里,2008年7月24日,《广东省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方案》出台,方案明确了广东江门市对口援建汶川县雁门乡。2008年8月7日,江门市对口支援汶川县雁门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抵达雁门乡。江门市市长助理甄励富承担起了援助雁门重建的重任。2008年8月9日,甄励富住进了雁门乡的板房里。 板房建在雁门乡两座山之间的峡谷里,大风吹时,山上的沙石乱飞。甄励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带领援建干部与雁门乡干部一起开展工作。乡党委和乡政府等机构的板房也几乎聚集在一起,办公地点十分简陋。援建工作组在进驻当日,就与雁门乡班子召开了研究援建事宜的会议。 第二天,年近50岁的甄励富不顾余震滚石、山高路险的危险,就带领工作组深入各村调研,仅用三天半时间,就走遍雁门乡9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摸清了各村基本情况。通过这三天半的实地调查,他看到了各村受损的严重程度和村民生活的艰难,也亲身体会了地震后环境的恶劣和面临的危险。他甚至还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来雁门乡后不久,甄励富渐渐感受到了东部与西部的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干部、群众在时间、效率观念上存在着极大差异。“这表现在当地人的两句口头禅上。”甄励富说,这两句口头禅是:“马上”和“恼火得很”。但起初谁又知道,这两句竟会是当地的口头禅呢? 甄励富就亲身经历过一件真令他“恼火得很”的事。8月中旬的一天,正打算上厕所的他接到当地一名施工队负责人的电话,说找他有事,甄励富便询问该负责人“什么时候到?”该负责人回答得很干脆:“马上。”甄励富说,当时为了不让别人等他,他决定处理完事情后再安心去上厕所。于是,他忍着“内急”等那名负责人来。不料,这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 他感叹“自己上当了”,上了“马上”这句口头禅的当。在广东,“马上”就是“随后、立即”的意思。“而在汶川,‘马上’却代表一个含糊的时间段。”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村支书马前国说,半小时可以说是“马上”,两三个小时也可以说是“马上”,它只是表示回应对方的一个常用语而已。甄励富还遭遇的就是,通知乡干部开会,说好是上午9点,结果他们到了上午9点30分还没到,打电话过去询问,都说“马上”,结果时间过去了近40分钟大家才聚拢。 “这决不只是口头禅那么简单的问题。”当“内急”遭遇当地口头禅,甄励富如是说,改变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把广东好的工作方式和理念输送过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也不失为一种援建。 当地的另一个口头禅就是“恼火得很”,萝卜寨村支书马前国解释说,这句话其实并没有恼火的意思,那也只是口头禅,一种诸如国骂的口头禅。假如你交代对方一件不困难的事,那人多半会立即说“恼火得很”,那人也许是随口说的,没有任何指向性。“但这话听起来让人感觉有‘推脱、不愿意’与‘抱怨’的意思。”江门市工作组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口头禅不应该在工作中说出来,这容易引起误会。 “广东速度” 4月16日,简朴而隆重的汶川县第一中学封顶仪式在工地举行。从2月3日正式开挖第一铲土起,仅花了73天,汶川一中工程共19幢建筑就已全部封顶。8月20日,位于雁门乡的汶川一中将竣工并交付使用。 这所利用广东省援建资金、由江门市组织实施的汶川一中,按四川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设计,工程占地近148亩,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总建筑面积为6.89万平方米(未包括教师周转房),建成后可容纳100个教学班的4500名学生与400多名教职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难度和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按常规建设速度,像汶川一中这样的工程需要500多天的工期。”广东耀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耀南说,“但我们把工期压缩到了190多天。”为打好这场“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大”的大战,“引退”多年的李耀南重新披挂上阵,担任了这项工程的项目经理。目睹这个工程的速度和质量,阿坝州州长吴泽刚说,“这简直是魔鬼速度”。 在援建过程中,“困难是难以避免的,但阻力却一言难尽!”李耀南表示,今年1月14日,耀南公司中标后,他们马上开始清理场地、准备建材等,但不知道为何,在实际操作时,与当地的配合并不如意,服务意识也比较差。 甄励富说,一个地方要尽快发展起来,切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干部的因素和作用是关键,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纠正他们一些固有的心态,尤其要在干部的服务理念上下工夫。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查看心情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