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无巨灾应对预案

2009年05月11日 03:56南方都市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应急机制四大缺陷

此外,王振耀还谈到,汶川应急救灾也有一定缺陷,并坦承“现在对这个缺陷的研究不够。”

中国尚无巨灾应对预案

“大家知道,‘9·11’之后美国制定了非常大的巨灾应对预案,但我们国家尚没有一个为全国人民所大体知道的巨灾应对预案。”据王振耀介绍,“最高领导人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有序指挥救灾,关键就要看巨灾应对预案,巨灾应急行动是非常需要领导的。”

应急装备和组织存在缺陷

“处理唐家山堰塞湖的时候,我们只能用人工扛着炸药包上,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大型机械上去调动十几吨的石头的话,唐家山堰塞湖的后果不堪设想。”

回忆起当初的情形,王振耀指出:“讨论研究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说精神、说思想的多,说装备、说组织的少。到现在我们在装备改进方面仍存在着问题,更不要说应急组织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了。所以尽管我们行动很多,但在专业化、大型的应急组织方面,我们比俄罗斯、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周边国家都有差距。”

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缺陷

“这两天网上大家都在讨论学校建筑的问题。我想问的是,我们有没有关于学校和其他建筑物的比较规范系统的安全标准体系呢?”王振耀在演讲中并没有回避社会热点:“有,但我们的安全标准体系非常宽泛,非常原则,有的甚至还存在着缺陷,因此问题来了大家就陷入了道德、理念的争论。”王振耀认为,“这是我们安全标准体系缺乏标准的体现。”

缺乏具体规程、守则

“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的时候,我特别提醒大家,为什么在进行了五六年应急体系建设之后,在国际社会看来,我们还存在着常识性的应急体系建设的缺陷?”

王振耀认为,我们有基本的应急法,但需要落实为具体的行政行动和社会行动;在全世界都有一些操作规程、守则,非常具体,但我们在这方面有待落实。

“我们需要转变的是现代应急体系建设的方式。”王振耀指出:“从根本上说,就是应急体系建设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我们需要在学习研究的角度、方式、领域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转变。我们更关注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能发挥最大效果、能和国际社会接轨的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基本文化和基本技术。”

王振耀简历

现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曾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等职。在救灾救济司任上,他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普及和”应保尽保“目标的实现;建立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加快了灾民救助工作的规范化进程,直接参与组织多次重大灾害的救助工作。汶川地震3个月后,王振耀从呆了11年的民政部救灾司调任新成立的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他自喻接手的是“在汶川地震里长大10岁的中国慈善”。

本报驻京记者 陈宝成 实习生 罗寰宇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