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有房子没建好。柯林清的房子只建好了一半,他使劲拽住均县镇镇长:“你跟我到家看看!”但另外几户移民也分别拽住镇长,要求这位官员到自己的房子看看———水泥墙潮湿,地面斑驳不平,栏杆摇摇晃晃,房梁挑高过低……
房子名义上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建房委员会督建的,但绝大多数村民都未见过房子。后来镇上又通知可以提前看房,但如果不看房的人家每家补助50元,村干部也告诉村民们房子建得很好。
现实与村民们的期待差得有些远。镇长的衣服很快被拉掉,十几个工作人员护送着他上了车。移民们吵吵闹闹直到天黑,房子没建好的全部被安置到邓林的招待所居住。张培海没有走,他和堂兄弟张培学坐在张培学家的屋子里,两人盯着墙,一夜没睡。
第二天早晨,天上飘起了雪。屋外机器声轰鸣:宜城市从全市的施工队中抽调了一批机械,加紧移民点的房屋建设。移民村管委会主任向智勇敲门而入,给他们送来包子稀饭当早餐。
“欢迎来到均移新村。”向智勇笑着打招呼。
意料外的“委屈”
洪家村移民搬到新居后能获得比原先面积大得多的住房,补偿款不够需自己贴补差价,觉得有些委屈
均移村。这是管委会给邓林农场移民点起的名字。向智勇说,他们希望用这个名字表示对移民们的尊重,并拉近和移民的距离。
1月18日,来到移民点第40天,移民们与管理者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张培海和安置点其他40多个男子搭车到宜城市政府门口静坐半个下午———他们要求尽快发放5400元生活安置费和农机、种子补助。此外他们对自己分到的土地也不满意,比起均县镇的土地,邓林农场的土地不够肥也不够平。
宜城市移民管理局很快给了他们答复,5400元于当天晚上零点前保证打到银行卡上。
张培海仍然不满意,土地问题未得到解决。此外年关快到了,他手上没有余钱购置年货。这也是200多户洪家沟移民共同的困境———补偿款数额较少,除去建新房子的钱,已所剩无几。
国家对移民搬迁的实物补偿做了细致的规定,一亩橘园补偿6200元,一平米土木结构的房屋补偿400元……
补偿的大头是橘园,关门岩村是种柑橘大村,一家就拥有十几亩橘园,村里搬迁补偿款每户10万元的占半数以上。
但洪家沟的村民们多是在普通耕地上种芝麻等经济作物为生,橘园一家只有一两亩。普通耕地每亩补偿为500远左右。所以洪家沟80%移民每户的补偿款只有5万元上下。
移民们搬至邓林农场,住房面积都有所增大,约为150平米,房子造价是6.95万元。
所以,洪家沟村近半数村民的补偿款不够建房,还需他们自己从积蓄中拿一部分出来。
“我们为了南水北调,抛弃了家里的房子,来到这里,却还要让我们自己掏钱建房!”村民们说。
“补足差额房款,依法依理都说得通,大部分村民都有一些积蓄,但大家心里别扭,不愿意交。村干部只有多做工作了。”关门岩村的党委副书记陈光权说。
分歧在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地方暴露出来:管委会主任向智勇说,按照国家规定,一户移民分得1.5亩土地,移民们认为土地坡度太大,根本不适合种庄稼。
“我们这里的农民都是种西瓜的,西瓜不耐涝,坡地不积水,是这里农民最想要的好地。”向志勇有些哭笑不得。
在移民的坚持下,管委会答应再找大型拖拉机,把坡地整平。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是移民政策为数不多的支持者,莲花池村的陈永兵儿子儿媳都在广州打工,小两口劝说老人一起移民,这样回家看望他方便。
来到移民点后,除了部分外出打工的,大部分移民失去了生活来源,移民点的土地无法维持一家的生计,他们必须找活干,并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免费培训。
“均移”新生
均县镇移民林香珠新居生下六斤重的男孩,邻居建议起名“均移”,新一代本地人诞生
均县镇前2批移民搬迁之后,剩下3个试点村将在3月中旬开始搬迁。
据丹江口移民办宣传组负责人冯功文介绍,丹江口所有移民试点将在今年3月底全部搬迁完毕,非试点村的外迁移民则在今年8月底前搬完。
叶明成就这样看着村民们一点点地离开。
他是关门岩村的村主任,该村的外迁村民已于去年8月全部搬迁完毕,而叶明成还留在村里。“我好不容易才站住脚,不想再动了。”叶明成说。
叶明成的房子也在172米线下。但他的橘园没被淹没,根据规定,他申请向后搬迁安置,并得到批准。
他坦言自己对这座驱赶了自己半辈子的大坝没有任何好感。在天气晴朗时,水面会格外清澈,叶明成驾船打鱼时往往会忍不住向水下凝望。
“这水面下是我的家。”叶明成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孔璞
编辑:
宋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