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篇
建“4点钟学校”
给孩子放学找去处
本报讯(记者 董茜 伍文棠) 孩子下午4点就放学了,此时还在上班的张晓惠不停地看墙上的钟:“孩子放学没有家长接送就如脱缰野马,安全如何保证?”对于这个难题,市政协委员马荣辉提出在社区建立“4点钟学校”的提案,呼吁街道、学校、社区三方规划协调,给孩子一个放学后的归处。
小学门口爷孙一起“放学”
家长上班无法接孩子放学,他们又是用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时间差”矛盾?昨日下午4点左右,沙区树人小学门口30多位清一色爷爷奶奶辈老人,早早在校门口张望。70多岁的刘国富已经接到孙子,却拎着书包依然在等待。半小时后,刘国富背着2个书包,步履缓慢地跟在4个孩子身后,不时大喊:“慢点,慢点,注意车子!”
“除了接自己的孙子下课,我还要负责将邻居的孩子接回来。”气喘吁吁的刘国富说,自从他答应帮一个三口之家的邻居接孩子放学后,他的“包袱”越来越重,短短3个月他就接到了3个邻居孩子放学的重任。
张晓惠在南岸上班,孩子在沙区上学,她说:“家中没有老人,又找不到人帮忙接送。”孩子挂着钥匙放学就在外边游荡。她曾专门找到老师,希望能让孩子放学后参加体育队,实在不行就请老师安排孩子留下来做清洁,这样都要让她省心些。
社区可建“4点钟学校”
如果能建一所临时学校,有老师负责接孩子放学辅导功课,还有很多孩子一起玩游戏,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就放心多了。马荣辉在提案中建议,建社区“4点钟学校”。社区居委会为管理主体,腾出专用房子,聘请退休教师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提供一些娱乐项目。
要缴纳一定费用
当然“4点钟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要家长自愿报名,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由市教委根据学校课后管理服务项目进行审查,测算成本后报物价部门备案就可以了。马荣辉说,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老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穿民族装报到感觉有点冷
本报讯(记者 罗薛梅) 红红的民族服装既醒目,又突出了特色。昨日,在市人大代表报到现场,来自彭水的王映光、廖售吟代表都穿着民族服装。
“我是苗族的,衣服当然也是苗族衣服。”王映光说,民族服装也是她的工作服,并不是特意去定制的。“还是有点冷。”虽然民族服装能够体现民族特色,但比较单薄,王映光和廖售吟在报到后,便套上了大衣。
40市民旁听政协会
逾九成有大专以上学历
本报讯(记者 伍文棠) 今天早上9点,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肩负着3000多万市民的重托,来自全市各地的800多位市政协委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以及40位市民代表,共计1200余人将出席此次大会。
“我是第一次来旁听这个大会,觉得挺荣幸。”25岁的车林林是九龙坡区政协机关的一名科员,2007年才大学毕业的他,是这40名旁听市民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作为仅有的两位“80后”旁听市民代表之一,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外环时代开启后,重庆将有怎样的大发展。和往年不同,这40位市民代表超过九成都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其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就有6位,还有一位拥有博士学历。
昨日下午2点30分,当记者踏入雾都宾馆的报到现场时,看见数十名工作人员在电脑面前不停地录入前来报到的委员信息。在报到台左侧,巨大的红色幕墙上展示着十多个政协委员自创的“红色箴言语录”。据市政协提案组统计,截止到昨日下午5点,已经收到政协委员的提案约500件。
楼市:
对房产企业征重税
用于建经适房
本报讯(记者 邓姣) “‘宜居重庆’,不能只限于环保和生态概念,百姓是否能较容易的入住,才是是否宜居的关键。”昨日,市人大代表连明源提议,对高额的房地产企业利润,征收重税,并将该收入用于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
目前重庆房价的上涨,更多是投机性投资需求膨胀的结果,并非重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自然结果。“对房地产收入利润,制造成本的比例,是否可设定控制基准并进行核准?”连明源建议,对超值房地产利润的部分征收附加税,并将该收入用于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同时,将经济适用房和高价商品房的比例,纳入政府的考核目标之一。并且,对首次购房的本地居民,实施降税和适当调低贷款利息等政策。
交通:
建议茶园修快速干道
连接内环和绕城高速
市人大代表江信亚认为,渝黔高速路出口至巴南区一品街道的公路,弯弯曲曲,坑凼多,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拓宽改直。
市人大代表李德志表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茶园组团,目前还没有规划一条连接内环与绕城高速路之间的快速连接道。建议修建茶(园)惠(民)大道,该路起于茶园新城区玉马路出口,止于绕城高速公路惠民街道出口,总长5公里,通行时间仅5分钟。
这条路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和提升巴南(包括惠民、二圣、东泉)和南岸(茶园新城)的交通环境,还使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茶园东部新城区有了一条快速干道,同时,该干道又是连接重庆市“五方十泉”之一——东温泉的重要通道。
市人大代表赵宗洪建议,将武胜-合川-潼南-大足-荣昌的高速路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同时,将大足登云机场改建成民用机场。由于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出于旅游发展的需要,登云机场可作为旅游机场来打造。本报记者 邓姣
旅游:
朝天门大桥设步梯
增加旅游观光功能
本报讯(记者 董茜 伍文棠) 站在大桥顶端,遥望两江山城美景,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被誉为“世界第一拱”的朝天门大桥,除了发挥它连通大江两岸的交通枢纽能力外,是否还能利用大桥自身优势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市政协委员周生俊认为,如果将“世界第一拱”开放,在大桥圆拱上安装步梯,让游客上拱旅游观光,将会成为重庆旅游的又一大亮点。
“悉尼海港大桥的登拱观光世界知名。”周生俊说,修建于1932年的悉尼海港大桥,称世界第一单孔拱大桥。游客只要花上100澳元(约合人民币500多元),就能步行登上大桥的圆拱潇洒走一回。在深度开放大桥旅游功能上,纷纷引来各国大桥旅游项目的效仿。借鉴悉尼海港大桥的经验,他建议朝天门长江大桥进行二度开发,在大桥弧形拱部设置步梯,开辟重庆大桥旅游观光的新领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伍文棠 董茜
编辑:
汪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