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允许农民土地流转 中央领导摸底地方农村改革
2008年10月07日 06:31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

农村改革箭在弦上。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考察土地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时,明确表示。

在考察以小岗村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之前,胡锦涛主席于9月8日至10日在产粮大户河南省就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在这块中原大地的10个地方进行了密集的调研。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在即将于10月9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一个月里,调研河南和安徽这两个同位于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显然具有深意。

“胡锦涛总书记这次考察河南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次重要的调研准备,是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一次先期动员。”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9月12日《学习胡锦涛视察河南重要指示精神》会议上如是诠释。

事实上,在胡锦涛考察河南、安徽之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国家相关工作组已经在陕西、河南等中西部农业大省进行前期走访。

这一切都表明,在即将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重点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将农村改革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

“30年前中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30年一个轮回,下一步改革肯定是回到农村,而土地是其改革重点。”一位长期分管土地的地方政府官员分析。

一旦确定农村改革作为下一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国家将在法律层面、政策层面推出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但这条配套改革之路显然走起来并不会十分容易。

“一旦很多人失去土地,但就业又没有解决,就可能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土地流转改革将会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相结合,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对本报记者如是表示农村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农地改革与扩大内需

作为农民的命根子,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溺爱”之情显然非同一般。

“我失业了,至少老家还有地给我种,老爸也一直这么和我说。”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江苏徐州农村小伙如是直观地解释土地给自己带来的“安定的感觉”。

而对于国家而言,土地改革显然有其深刻的背景:随着城乡差距的越来越大,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政府显然必须加速农村改革,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这也是增强国家经济整体实力,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的一个上上选择。

“现在启动内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农村市场启动起来的话,任何市场风险我们都能抵御,这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而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是关键,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村改革就无法深化。”上述地方政府官员如是对本报记者表示。

他说,“当前宅基地和土地都没有质押权,老百姓只能守着自己的那份地,如果真正有了质押权,可以用这些地做抵押取得贷款,农业的经营业就会搞活,农民就会有钱,就会扩大内需。”

他点出了当前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土地不能流转,农民死守着自己的那份薄地挣钱养家,“当前的土地靠施肥、技术、良种来提高粮食产量已经到了极限,这在提高农民的收入方面已经很难有上升余地了,所以必须在土地问题上采取其它措施。”这位官员补充说。

土地流转制度显然来得恰到时候,该官员对多种形式土地流转政策十分支持,并进而指出,“这也能有效解决大规模圈地的情况,阻止地方随心所欲地圈地,因为按照现在的做法很难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

肖金成则指出,政府处在两难的境地,流转后,既要尊重农民的土地利益,又要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成本不宜太高。

对于流转后土地经营模式,上述官员向本报记者介绍,一旦土地可以流转,未来可能会出现摆脱小农经济,走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的状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孙小林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