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探月工程加速前进 将带来五大收益
2007年04月04日 19:32投票数: 顶一下  【

中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胡文瑞认为,我国当前月球探测难有重大科学突破。这位身兼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同时也表示了对国内媒体“月球热”的深深忧虑。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有不少公众对我国的探月计划表示怀疑。

那么,中国为何要进行探月?

作为人类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航天事业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虽然说开拓新的活动天地是人类的天性,但日益紧张的地球资源、外太空的无尽诱惑、外层空间潜在的丰富资源和巨大利益才是吸引人类进入太空的实际动力。

1967年,联合国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循原则的条约》(简称《外空条约》),其中明确了外层空间为全人类所共有。但目前只有那些拥有让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能力,并拥有让航天器发挥持久作用能力的国家(或集团),才真正拥有外层空间“话语权”,并凭借其科技能力,在“天”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从可以预见的未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激增等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向外层空间要资源、要空间来解决。而共同开发、和平利用才是人类面对共同的外层空间应有的共同态度。

美国和俄罗斯的探月经验已经表明,其反过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力度有多大。所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带动了材料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医学、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成功地生产出半导体、各种金属、光学玻璃、陶瓷、超纯蛋白、药品等。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科技、经济的共同发展。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美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都是在‘阿波罗计划’所建立的良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

对中国来说,探月工程可以带来这几方面的好处。

首先是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电站、月球矿藏、40%含氧量的土壤、足够地球7000年电量的氦-3、旅游资源等。日本已经将太阳能电站作为21世纪的重要战略,并且根据日本公司的研究,如果重复使用发动机投入使用,每人次25万美元就可真正进行月球旅行。

其次是整个的二次开发带来的作用,包括对航天器本身、航天技术本身的促进,以及对于人工技能、机器人、遥控作业、办公自动化、超音速飞行、光通讯、数据处理,超高强度、超高温材料,电能微波传送,无污染飞行器,空间生命研究等高科技产业都将起到辐射作用。特别是超远距离的电能微波传送、光通讯、机器人、遥感技术以及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几个行业领域。

此外还有应用卫星技术,有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经进行了23次成功的商业发射,共计成功发射了25颗商业卫星,有274个转发器在太空运转,还为国际用户提供了5次搭载服务。覆盖亚欧美及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75%的人口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现在中国正着力建立以应用卫星为主要平台的天地一体化的天基信息系统,重点解决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电视教育、环境污染、交通导航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和热点问题。登月的要求会迫使卫星技术在最低层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将更大地促进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技术的发展。

航天事业的巨大实际应用潜力,不仅是美国、俄罗斯、欧盟和其他已经发展和准备发展载人航天国家的长期战略,也是我们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威望,展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的世界舞台。更重要的是,航天事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水平和科技实力,在政治角逐中也最具战略意义。

太空揽月,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人类的文明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本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历史。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人类探索的脚步一经启动,再未停歇—从森林到沙漠,从赤道到两极,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航天事业极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疆域,吹响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号角。

空间探测是科技产出最多的大科学工程。月球探测的许多技术创新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包括通用的电子计算机,医院的防火被褥,以及残障人员的特殊设备等。

月球探测,尤其是载人登月是人类迈出地球摇篮的第一步,是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里程碑。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