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一、政治名人谱 | 二、北洋政客命运 | 三、外交人员沉浮 | 四、运动中人:向左走 | 五、运动中人:向右走 | 留言
 

作为一场壮怀激烈,怒火与纵火交相辉映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过程的炫丽程度,并不下于一场精心排演的大剧。这之中的角色,既有学富五车的教授,也有年少轻狂的学子,更有老谋深算的政客……种种人物交错间,一出影响中国后世90年的活剧大幕徐徐拉开。

然而,通常的认识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开头,而没有看到故事的结局。诚然,世道沧桑永无止境,但曾经的运动参与者们,那许许多多的政治人物的最终浮沉却已尘埃落定,只看他们的经历,岂能不令人对这场被渲染得无以复加的学生运动增进几分认识?

毛泽东 邓中夏 张国焘 傅斯年 罗家伦 段锡朋 许德珩 罗隆基 曾琦 李大钊 陈独秀 蔡元培 五四运动 段祺瑞 徐世昌 徐树铮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梁启超 钱能训 陆征祥 顾维钧 林长民 王正廷
 

在我们最初的认知里,北洋政府是愚昧、落后、无能的代名词,任何事情只要和它靠边,那么无论胜败,只能是失败,无论好坏,只能是腐朽。然而,历史果然如此简单吗?我们只需看看下述这六位曾经在五四运动前后叱咤风云的北洋旧人的经历,一些偏见和谬误不是一目了然吗?

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更不可能有天生的卖国贼,而这卖国贼只因后人因为政治原因而随意贴上的个把标签。若坚持此论,只能说我们愚昧之处更甚古人!

 
#

默许“五四”的徐世昌

“五四”发生以后,作为点燃五四之火的大总统徐世昌也与教育总长傅增湘等人在总统府密议,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对学生运动不应操之过急,而要采取怀柔、软化政策。【详细】

#

力主严惩学生的段祺瑞

段祺瑞因曹、陆、章“意外”受辱,力主严惩肇事学生。段芝贵叫嚷:“宁可十年不要学校,也不能再容一日如此学风。”有人建议参加游行的学校解散,各校长免职。【详细】

#

同属“严办”派的徐树铮

安福系军阀主张以严厉办法镇压学生运动,解散北京大学,免去蔡元培校长职务,其中尤以徐树铮最为激烈,他认为学生点火烧屋已不属于“示威”范畴。肇事者必须严办。【详细】

#

火烧“赵家楼”的苦主曹汝霖

曹汝霖被五四游行中的学生痛殴。其后来回忆:“此事距今四十余年,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虽然牺牲了我们三人,却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详细】

#

江东父老羞于认的陆宗舆

五四学生“火烧赵家楼”之后,没有找到陆宗舆的住所,陆宗舆因此免受宅毁人伤的惊吓。不过,陆宗舆的家乡海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万民公决大会,把他“开除”出了海宁籍。【详细】

#

饱尝老拳的章宗祥

“火烧赵家楼”的时候,寄居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代曹受过,饱尝了学生的一顿老拳,一度不醒人事。不过章宗祥这个驻日公使挨打可算是三人之中唯一一个罪有应得的。【详细】

 
北洋诸人的最终结局
 
徐世昌
北洋政府总统

徐世昌,五四运动时任北洋政府总统,1939年6月6日于天津病逝,享年85岁。

 
段祺瑞
边防督办

五四运动时任边防督办,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病不治离世,终年72岁。

 
徐树铮
西北边防军总司令

五四运动时期任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最大功绩是收复外蒙。1925年被冯玉祥处死。

 
曹汝霖
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亲日派官僚。五四运动时任交通总长;因五四运动去职。1966年8月死于美国底特律。

 
陆宗舆
龙阳铁矿公司督办

亲日派官僚,五四运动时任察哈尔龙阳铁矿公司督办。1941年6月1日病死于北平。

 
章宗祥
驻日公使

亲日派外交官,五四运动时期任驻日公使。1942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居上海。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上海远走加拿大。1962年病死于加拿大。

 

以外交官而言,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长的陆徵祥并不算称职,这也是时人的公论。但他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时对祖国外交的警醒之词却是通透得很:“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五四运动也恰因外交失败而起,惩办的也一如既往地是“亲日派”的卖国贼。总归是要在自己人中间抓出几个卖国贼的,所幸的是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逃过了一劫,然而,这许多苦心争取国权的人士,在后世的20、30年中,又有多少戴了“汉奸”的帽子?无怪乎这外交真的没几位做到底的。

 
#

“五四”制造者 梁启超

张朋园认为:“如果说梁任公掀起了五四运动,未免强调过当。但任公确实与五四事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认为梁启超亲自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十分确切的。【详细】

#

“五四”主动辞职的钱能训

“五四运动”爆发后,钱能训顶住皖系段祺瑞等人的巨大阻力坚决免去失职卖国的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3人职务后,主动辞去国务总理职务。【详细】

#

外交总长 陆征祥

陆征祥是“五四运动”中的大反派卖国贼,陆征祥的性格注定他是要演悲剧的。他书生气十足,有人形容他“谦谨和平而拙于才断”。书卷气只能使他成为野心家的炮灰。【详细】

#

拒签和约的顾维钧

“中国无路可走,只有断然拒签。”这是在没有国内指示的情况下,顾维钧毅然决然作出的决定。1919年6月28日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详细】

#

“五四”的煽动者 林长民

林长民巧妙地以民间外交推动政府外交,并在多数场合,更自觉地定位于民间,代表国民向政府抗争。其维护国权、反对和约的鲜明立场,被视为五四游行的煽动者。【详细】

#

“五四”的驱动者 王正廷

就在美国尚未表态中国外交似乎有利之际,王正廷突然致电上海报界,指斥专使团中有“某些卖国贼”。他的“某些”一词的暗示,据来自广州的解释,则包括顾维钧和梁启超。【详细】

 
外交官们的最终结局
 
梁启超
民间外交代表

五四运动前以国民外交代表身份至欧洲,了解并揭露了《中日密约》。直接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1929年1月19日因医疗事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钱能训
内阁总理

五四运动时任内阁总理,免去曹、章、陆职务后辞职。1924年6月5日病逝于北京。

 
陆征祥
中国代表团团长

五四运动时任中国赴巴黎和会代表团团长。后成为天主教修士,1949年病逝于比利时。

 
顾维钧
中国代表团成员

中国代表团成员,后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85年11月14日在纽约逝世。

 
林长民
外交委员会委员

五四运动时,林长民直接向国民揭露《中日密约》,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点火者。1925年11月30日遭奉军袭击,被流弹击中身亡。

 
王正廷
南方军政府代表

五四运动时为南方军政府赴巴黎和会代表。1949年初去香港,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1961年5月21日在香港病逝。

 

实话实说,五四运动中的教授和学生们在日后走得道路,最坎坷的,莫过于这条左转之路。无论党内、党外,终归是斗争不断,倒下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但他们往往做得坦然,便是陈独秀这被开除出党的人物,对于自己的理想也是至死不悔,只是对过程和手段有些迷惘罢了。

然而,胜利者毕竟是胜利者,左转之路也为事实所证明,契合了中国后来数十年的气运变迁,尽管当时人和倒下去的众人不知道这结局,但当世的我们却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了。

 
#

五四旗帜 李大钊

与他的犀利文风和激进思想不同,李大钊的生活和为人却毫无张扬。难怪五四之后有人说:“李大钊是燕赵间豪侠之士,是今人中的古人,忠诚信实,使人永远爱戴。”【详细】

#

五四总司令 陈独秀

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大力鼓动,被师生视为领袖,曾一度被捕。出狱后他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前往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详细】

#

五四旁观者 毛泽东

1919年春,北京爆发了学生示威——后被称为五四运动,但是毛泽东置身于外,他当时心情抑郁,尚未认清奋斗的方向。半年之后,毛泽东在北京就不愿再待下去了。【详细】

#

学生领袖:邓中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中夏不畏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镇压,英勇走上街头,率领平民教育演讲团连续十多天演讲,后又赴湖南发动并参加领导全省学生的罢课斗争。【详细】

#

学生领袖:张国焘

在因五四运动而急速“左”倾,从而改变了人生道路的人群中,张国焘无疑属于特别典型的一个。这位中共一大的全国13位代表之一,却在五四前的讲演中紧张得双腿发抖。【详细】

#

五四中的活动家 许德珩

五四被捕的32位勇士之一、有"大炮"之称的许德珩,为寻求各界声援,离开北京,踏上各大城市的串联之路,一路演讲、宣传对扩大运动声势、促进"三罢"起到了很大作用。【详细】

 

左行同志的最终结局
 
李大钊
北大教授

五四运动时并与学生上街游行。1927年4月28日,被张作霖绞杀在看守所内,时年38岁。

 
陈独秀
北大教授

五四运动时起草了著名的《告北京市民宣言》,后任中共总书记,被开除党籍。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毛泽东
北大图书馆职员

五四运动时,毛泽东并未参与。后成为中共领导人。1976年9月9日,逝世于北京。

 
邓中夏
北京学联总务干事

五四运动时,发起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任北京学联总务干事,后加入中共并任领导职务。1933年9月21日被杀于南京,时年39岁。

 
张国焘
北京学联演讲部长

五四运动时任北京学联演讲部长,后加入中共担任领导职务,1938年叛变脱党,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许德珩
学生领袖

五四运动中,许德珩是著名学生领袖。他起草了《北京学生界宣言》。后创九三学社,1979年加入中共,1990年2月8日逝于北京。

 

依着多年前流行的斗争理论,左、右对立,很有些汉贼不两立的味道。这不独为海峡这边所独有,对岸的学者、贤达们也多持此论,一众“五四”时的挚友各自回忆着各自的经历,顺手将曾经的“战友”同窗、师长亲朋斥做此类、彼类的对立分子。

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无论人们如何用形容词来渲染、摸黑它,它的真实面目都会在流水一般的时光冲刷下回复旧观,那些“向右转”的人们,也终将重归我们的视野……

 
#

“读书”与“救国”的蔡元培

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他于五四之后提出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无疑开创了北大“读书”与“救国”并重的传统。【详细】

#

罗家伦:一笔写出五四潮

罗家伦从城外回到北京大学新潮社,准备和大家一道去天安门游行,同学说尚缺宣言;罗家伦见时间紧迫,也不推辞,就站在一张长桌旁,匆匆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详细】

#

傅斯年:“五四”之子

傅斯年是“五四” 的产儿,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详细】

#

学生领袖之段锡朋

段锡朋曾担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五四那天他是天安门大会的主席。为了对抗段祺瑞政府,同学们称他为“我们的段总理”。【详细】

#

国家主义领袖 曾琦

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详细】

#

“五四”闯将 罗隆基

罗隆基知道各校为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学,决定一致罢课之后,决定一致罢课。罗隆基以学生领袖的身份,走在示威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成为一名勇敢的‘五四’战士。【详细】

 

右行同志的最终结局
 
蔡元培
北大校长

五四运动时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

 
罗家伦
学生领袖

五四运动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后任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1969年12月25日,病逝于台北,享年72岁。

 
傅斯年
学生领袖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12月20日病逝于台湾。

 
段锡朋
中国学联主席

五四运动时当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后任教育部次长。1948年在上海病逝。

 
曾琦
少年中国学会创始人

五四运动时,毛泽东、邓中夏等人都曾是少年中国学会成员。曾琦后组建中国青年党,1951年在华盛顿去世。

 
罗隆基
学生领袖

“五四”运动中,罗隆基是学生领袖之一。1949年后作为民主人士留在大陆,后被打成“右派分子”。1965年12月7日病逝于北京。

人生短暂,能得与众多不世出的一时人杰为师为友,在激荡变幻的时代有所作为,实为个体之幸运。

短短数十年间,生活、经历为命运反复拨弄摆布,不得自主,作为个人而言,又是何其不幸?

话虽如此,以上文所及24位早已作古的“五四”政治名人而言,这一切沉浮荣辱都已只是符号,一个个标识着历史顿挫的符号罢了。

 
向左
 
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