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奥运:国家的拐点 展现经济成就和文明
2009年07月27日 18:21中国青年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汉城没有局外人

1987年1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大名鼎鼎的反对党领袖金大中、金泳三、金钟泌和萨马兰奇坐在一起。

他们共进早餐。

“我理解你们在政治上反对军事独裁,但奥运会对国家和民族意义重大。韩国国际地位提升了,对每一个韩国人都有好处。”面对为此疲惫奔波的萨翁,“三金”被说服。他们在奥运会问题上与执政当局达成了一致。韩国国内政局开始步入稳定。

部分佛教徒是反对承办奥运会的力量之一。

为了说服这些宗教人士,朴世直利用节假日走访其主要领导人,他苦口婆心:我们是想向世界展示,5000年来一直热爱和平的大韩民族是有力量办好奥运会,真正实现爱和慈悲的宗旨的。

佛教信徒们逐渐接受了他的意见。在一次为奥运会祈福的活动中,朴世直以主人身份与他们共同合掌行礼,而这却引起了基督徒的不满,“作为基督信徒,你怎么能行佛礼?”

朴世直坦然说,奥运精神应该超越所有的政治理念、人种和宗教,没有尊重就没有和谐。在他不断地对话、座谈、做工作后,许多人转变了态度。“到后来,形成了各宗教团体团结一致,共襄奥运的局面。”

韩国奥委会提出的目标——必须发动每一个韩国民众,减少局外人,冲破贫富和贵、贱的壁垒。

但这个口号提出来容易,实行起来却需要勇气和智慧。

在举行火炬传递的地方,韩国组委会特地邀请了司机、清洁工、农民、矿工等参加会议,而且还邀请了一些老寿星。

的士是韩国的窗口,朴世直先生亲自陪着汉城的出租车司机和他们的家属参观奥运会场馆。“力争让人们感到,奥运会并不只是特殊阶层所享有的,而是全民共同参与的事情。”

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人也会感到幸福。

开幕式的集体舞有53%的职高生。训练之初,一些承担任务的名牌大学的女生受不了苦退出了。

朴世直请来了职业高中的女生,她们出身贫寒,是高考的失败者。

虽然职业会考近在眼前,她们仍全身心地投入排练。“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演员,能见证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并为它付出汗水是多么光荣的事”。女生们在奉献的同时也逐渐洗刷了心头的“劣等感”。

1986年亚运会开幕式预演的时候,大学生志愿者竟然在选手村静坐示威。因为他们没想到,天之骄子参与亚运会工作就是刷厕所,累得要死不说,媒体还批评他们没有打扫干净。

韩国主妇协会来到奥运村。这些家庭妇女多数来自良好的家庭,却跪在厕所里,把便池刷得亮亮的,对大学生问寒问暖,还煮年糕汤给他们吃。

大学生受到感染,不好意思起来,也全身心进入了状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堵力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