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朝边境往来者:生死穿越
2009年07月27日 10:06中国新闻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也从这时开始,朝鲜过来的人在中国亲戚的帮助下,开始从边境纷纷转移到关内或国外。

2006年第一次朝鲜核爆。这一年,老知青李英姬退休后又回到了月晴镇,马牌村还是一样的景色,“但体制和管理已经和上山下乡时期完全不一样。”李英姬觉得还是月晴镇的空气好,就在镇里张罗起烧烤店。

还能让李英姬回忆起那段插队日子的,是每天早上从图们江对岸传来的广播歌声,“他们比我们还革命。”李说。

李英姬在2000年之后就再没去朝鲜看过亲戚,因为“每到一个村子就要开一张通行证,又不能到市场里随意走动”。而普通的游客进入朝鲜,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能随意拍照,不能随便接触朝鲜百姓。

2009年5月25日8点54分,第二次朝鲜核爆。地点就在马牌村望过去的山背后。

李英姬在烧烤店里,感觉头一阵晕,没反应过来。隔了一天看韩国电视台才知道,发生了4.7级地震,是核爆引起的。“离月晴镇大约120公里。”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金强一说。

和往常一样起早贪黑到水稻田干活的李在赫从韩国新闻中了解到,“问题出在朝韩边境上,和我们没关系。”李在赫从来没听说过“核污染”三个字。

张琏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过多关注朝鲜核问题的政治影响,觉得朝鲜核武器很原始,没有多大威力,这是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问题。这两次朝鲜核试验,对中国除了有地区安全威胁,还有可能就是对中国的环境威胁。”

金强一也同样认为,环境威胁是对边境地区的最致命的伤害。但他通过各种渠道也无法了解到,中国相关政府机构是否已经监测到环境问题。

“即便朝鲜这一次的核试验不出事故,也可能会造成地下污染,地下水的污染是很现实的。这个我们以前是估计不足的。” 张琏瑰补充说。

金强一的想法和张琏瑰一样:“地下水都是相通的,朝鲜地下核试验,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6月初,离图们市50公里外的延边首府延吉市上空,金强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架环保部门派来探测空气的飞机一直在飞。”

但延边的朝鲜族人丝毫没有发觉。每天晚上城市里的狗肉店依然爆满,“练歌广场”门口集结着无数哈韩少年。烤肉店里服务员们围坐着观看韩国娱乐节目。而月晴镇马牌村人依然起早贪黑“为自己”干农活。

只有在靠近图们江边,村民们变得更警觉。2009年3月17日,两名美国女记者,华裔的劳拉·凌和韩裔的尤娜·李在马牌村采访时,因为跨入搁浅的图们江拍摄,被朝鲜潜伏江边的边防军逮捕。

这在月晴镇是个家喻户晓的新闻。从这之后,李在赫在月晴镇遇见外地人,都会提醒:“离坝上远点。”

6月8日,朝鲜中央裁判所判处两名美国女记者12年劳动教化徒刑。李在赫说:“这是现在越境的代价。”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陈晓舒 (发自吉林延边)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