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民主启示录
【泰国的政坛就是一个大戏台,无数政治人物通过政变、选举的方式粉墨登场,但无论如何,戏台上的壁垒分明的势力却永远只有那么几方。】



⊕ 泰国宪政大事记

1932年6月24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957年,沙立·他那叻政变上台。

1975年,克立·巴莫经大选任总理。

1976年,“军人团”通过政变接管政权。

1977年,“革命团”政变建立军人内阁。

1988年,举行大选。差猜·春哈旺成为12年来首位民选总理。

2006年,泰军推翻民选的他信政府,翌年,举行大选,沙马出任总理。【查看详情

普密蓬:泰国国王,他是当今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在泰国民间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60年中历经19次政变、20位总理、48届内阁,并在变幻莫测的时局中屹立不倒。在泰国,从来没有一次政变,能够不赢得国王的支持而能取得成功的。 林明达:泰国民主联盟核心领导人物,媒体大亨。原是他信的朋友,但当他不能从他信政府得到好处后,便和他信反目成仇,开始揭露政府腐败。对于通过街头示威推翻沙马政府后下一步该如何走,林明达本人也没有清晰的想法,“我们知道必须改变,但还不清楚怎么改。” 他信:以泰国首富的身份当选泰国总理,泰爱泰党主席,泰国近十年来最有实权的人物。2006年因军方政变下台,泰爱泰党也因此被解散,并重组为目前泰国的第一大党:人民力量党。他信虽然下台,仍然是泰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泰国此次动荡,他信被视为导火线。
阿努蓬:泰国陆军司令,被称为“军中老大”。2006年,陆军司令颂提发动了推翻总理他信政权的军事政变,当时阿努蓬是颂提的两大副手之一。2007年9月,颂提退休,并一手提拔阿努蓬继任陆军司令。在有军人干政传统的泰国,此次泰国结果如何,阿努蓬的态度至关重要。 沙马:现泰国总理,泰国人民力量党主席。沙马毫不讳言他就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代理人,2007年上台后,迅速迎接流亡海外的他信回国,推行他信时期的经济政策,并坚持推动修宪,试图从立法上根本禁止反对派示威、终止对他信涉贪案件的调查。目前,沙马身处泰国动荡的漩涡。
【当军队不发一枪一弹便接管政权时候,当绝大多数人民支持军队推翻自己选举出来的政府的时候,民主,分明就像风中的烛火一样荒诞、脆弱。】

常常有这样一个怪圈,如果社会矛盾1个月无法解决,小商小贩就开始受到影响;2个月得不到解决,公共服务业就会受到影响;3个月得不到解决,进出口、旅游业等等开始受到影响。而在泰国,长拖不决的问题早已经超过了半年,这时泰国民众的心态一方面急于要过尽快稳定下来的生活,一方面对于强权使用也倾向于认可。无疑,这些因素为泰国这次政变亮起了绿灯。【查看详情

与国际上的谴责形成鲜明对照,泰国宣律实皇家大学在政变后所做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泰国首都曼谷约有82%的市民支持此前发生的军事政变,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曼谷之外的省份,支持率竟高达86%。对于政变对泰国产生的影响,75%的民众认为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因为彻底解决了政治纷争难题,国内政治局势将有根本的变化。【查看详情

从1932年泰国开始君主立宪以来,泰国人民一直在追求民主,但在2006年的政变之后人们看到的事实是,法制依旧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主的实施,金钱更能肆无忌惮地渗入民主,同时政党也不能行使其政治功能,种种民主的怪现象一一显现。让人最是感触深刻的,还是泰军首脑所标榜的:请人民放心,军队一定会还民主于人民……【查看详情

曾留学美国的军事政变领袖颂提一开始并不愿意插手政务,他甚至直言军事政变对国家的灾难性后果。直到2006年5月,他仍然矢口否认政变的可能。但之后,他指挥军队进行各种名目的演习,让百姓逐步习惯身边来来往往的士兵。政变成功后,颂提由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色跃升为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此时,他所标榜的“不情愿”,重要吗? 【查看详情

当一个民选政府成为金权民主和民主威权的混合体,反对者无论用群众运动还是体制内的方式都不可能将其驱逐,那么也就给了军人干政的理由。泰国的问题,恰恰在于他的政府带给人民的是一种坏的民主模式,于是军事政变这种可能更坏的幽灵也就俨然正当起来。这个时候,究竟是民主被人劫持,还是民主制度与社会的对接存在问题,恐怕就需要个人的判断了。 【查看详情

【泰国民主的怪现状是不是只要在制度上“补补钙”就能解决?抑或只是参与其中的人们欠缺些道德的约束?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小毛病?】

从泰国国内而言,2006年军事政变过程的顺利以及大部分社会民众对政变的认可使得国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这显示出泰国民众的普遍意识,军队和政变是一种“正常的”政治途径,更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将民主看作是政治生活中一个首要的、基本的原则。【查看详情

泰国民主成熟所需要的不是政治安全网,而是一个保持警觉的、确保严格履行宪法条款和机制的公民社会。这样,这些条款和机制就不会再被人所劫持。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有反复制定的宪法和制度,周而复始的党派斗争、阶级对立,至于公民社会,似乎还遥远得很呢。 【查看详情

从政变的泥潭中走出的民选总理沙马而今又面临了反对派的攻击,但当我们回首当年,他刚刚坐上总理宝座的时候,目前的种种矛盾冲突就已经埋下伏笔,而和解的药方也早有人开出,但结果是种种矛盾冲突都因决不妥协的态度而愈演愈烈,民主制度也最终成了一个国家的“单行道”。【查看详情

泰国的局势再次提醒人们,民主毕竟不是儿戏,毕竟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毕竟不只是游行示威那么简单,更不可拿来罔顾一切地争权夺利。假若还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却奢谈民主,假若不愿意接受民主精神却自以为是地以“民主”来自我标榜,那显然是幼稚的,也容易误入歧途。【查看详情

一本小说里说道:“犯人最怕的是‘民主仓’,牢霸还没产生出来,或者窝里两三个牢霸还未决出胜负,在那里哪有人过的日子?一句话不对,就喊打,民主个把月下来,能够留着眼睛鼻子、还留手脚出来,就算不错啦……”可叹这泰国几年来好像也一头扎进了“民主仓”。 【查看详情

【对于泰国来说,民主制度本身的完善与否,绝不是惟一的障碍,事实上,长期积累一系列经济、社会的问题纠葛,早已令它的民主“变质”。】

亚洲和西方国家一样,同样需要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民主,而这种民主设计首先应该为亚洲人所能理解,并且为这种文化所认可。东南亚国家的频繁政变和纠纷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关于民主的不合理的想像,我们必须在亚洲的土壤里脚踏实地地寻找民主的“立足之地”。【查看详情

在许多成功实现了威权到民主转型的国家,民主制度的运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时候,新民主政府在解决该社会特有问题上的失败导致了民众的冷漠、挫折和幻灭感,进而降低了人们对民主这种基本制度的评价。这究竟是民主制度的缺陷,还是民主制度的水土不服? 【查看详情

泰国动荡的根源在于占人口70%的草根阶层与占人口约30%的中产阶级及世袭领主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在人数上,中产阶级处于少数,因此每次大选中均难撼动对手,但在经济上,他们占据多数,每次他们“组织起来”,总能对民选政府形成巨大冲击。这时,民主的“阀门”自然失灵。 【查看详情

在不理解民主的民众成为多数派的情况下,选举便很容易变成利益与权力的交换,而不是选民独立意志的表达。民主由此变质。因此,通过何种方式,建立何种民主,须依国情而定,以渐进方式实现。此外,追求民主不能以牺牲发展为代价,毫无疑问,而今的泰国正面临此种抉择。 【查看详情

民主制质量与威权政治是一对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联体胎。因此,威权政治的产生和生存,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由民主制质量的低下所导致出现的真空,成为威权政治生存和发展的舞台,低质量的民主强化了威权政治。此时,维持民主形式所付出的种种代价还是否值得呢?【查看详情

【民主是不是万能药?民主在亚洲威权国家转型中是个什么角色?这些问题,我们根本不需问西方成熟的制度,只需看看此方的水土,自然明白了。】

很多国家的民族性格里包含了与成熟民主制度抵触的元素,这种性格是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尽管是很多民主主义者不乐见的,但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泰国的政治文化,恰恰就代表性地包含了这种内容。【查看详情

在比较拉美和东亚的发展模式时,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些国家(如巴西、阿根廷、智利和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是在军政权或文人政府的高压政治下取得的。这很荒诞,但却是事实。【查看详情

西方多党议会民主制是一种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形式,但并非唯一的形式。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有机契合,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民主可以被人为移植,但它必须适合自己的土壤,否则必将会枯萎、死亡。【查看详情

在威权政治的合法性衰退和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生成后,威权体制国家必然要面对向民主化转型的压力。既然民主化进程已经开始,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国历史传统与特点,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大方向的现代化道路来。而这条道路也未必只有一条。【查看详情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