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贫苦盐户出身的元末起义领袖
2010年01月05日 18:1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投降元朝 倒行逆施

在张士诚占据江浙的同时,农民起义军中的另一支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他,就是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人。出身贫苦农民,曾于皇觉寺出家为僧。25岁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并成长为红巾军领袖。龙凤七年(公元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扫除各地的农民义军,并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建立大明政权,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在此期间,他励精图治,致力于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肃吏治、安定民生,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明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在黄觉寺出家的朱元璋赴濠州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至正十五年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红巾军的首领。在朱元璋的领导下,红巾军,纪律严明,受到各地百姓的拥护。至正十六年三月,红巾军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与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形成正面对峙的局面。

至正十六年六月,朱元璋派使者通好张士诚,希望双方能够“睦邻守国,保境息民”。此时的张士诚已经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初现繁荣。财大气粗的张士诚根本瞧不起要饭出身的朱元璋,拒绝了朱元璋好意,不仅扣押了使者,而且派兵攻打朱元璋占领的镇江。 朱元璋奋起抵抗,不但击退了镇江之敌,而且派兵攻占了张士诚治下的常州、长兴、江阴、常熟等地。张士诚伤兵损将,就连他的三弟张士德也被朱元璋俘获。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率领部队攻占了昆山和太仓,张士诚两面受敌。 战场上接连失败,大周政权岌岌可危,造成大周政权内部人心浮动。

在张士诚起义的过程中,不断有大批元朝旧臣和地主投降义军,并得到张士诚的重用。建立政权后,张士诚虽然广揽人才,却不能知人善任。据史料记载,张士诚对待投奔他的文人“不问贤不肖,辄重赠遗,舆马居室,无不充足,士之嗜利者,多往趋之”。张士诚用人无法造成盐民义军中鱼龙混杂,既有对元朝刻骨仇恨的穷苦百姓,也有投机农民革命的地主知识分子。当看到张士诚战事不利,元朝降臣就纷纷鼓动张士诚投降元朝,张士诚没了主意。

至正十七年七月,被朱元璋俘虏的张士德派人偷偷送来书信,劝说大哥张士诚:“可降元朝,以为之助”。一个月后,张士诚正式向元朝廷请降,并把隆平府改名平江。已经疲惫不堪的元朝廷大喜,册封张士诚为太尉,义军将领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张士诚投降后,立刻成为元朝廷镇压江南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他与元朝军队兵合一处,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地区。从至正十八年到至正二十三年秋,双方在江浙地区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始终没有分出胜负。同时,张士诚又趁刘福通和韩林儿的宋政权三路北伐之机,攻占了苏北和鲁南的大片土地,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北扩张到了济宁。 投降元朝后,张士诚集团已经从农民军彻底转变成江南地主豪绅的代言人,不仅到处镇压农民军起义,而且大肆追求物质享乐。

张士诚的手下的将领多数出身贫寒,在占领江南地区后,义军将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追逐江南财富上面。据史料记载,张士诚手下的将领“化家为国,以底小康,大起第宅,饰园池,畜声伎,购图画,唯酒色耽乐是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诸公宴集,辄费米千石”;张士诚的四弟张士信召集了数百名歌伎,在家里“习天魔舞队,洙金玉翠,极其珊饰,园中采莲舟楫,以沉檀为之”。张士诚不仅对将领的糜烂生活视而不见,他自己也过起了帝王般的日子,每天在家里饮宴作乐,不理政务。一次,张士诚率船队外出游玩,跟随的船队“以新漆金花舟,施锦帆”,张士诚的船上“载美人泛此,列妓女于上,使唱《寻香采芳曲》”,元末诗人高启作诗讽刺张士诚政权“水绕荒城柳半枯,锦帆去后故宫芜。穷奢毕竟输渔父,长保秋风一幅蒲”。张士诚集团的腐化堕落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和担忧,有人上书劝谏“明公杖马捶,下吴越数十城,望风请服者,人皆苦元政,守令贪残,不恤其下也。今诚能反其政休劳之,乘胜进取,则伯业可成。若遮自宴安湛乐,四方豪杰并起,明公欲闭城自守,其终能乎?”一语道破张士诚集团案于享乐,不思进取的弱点。谁知道,这封劝谏书引起了张士诚的不满,他下令诛杀上书之人,幸亏王妃刘氏极力劝阻,才作罢。

为了满足私欲,张士诚在其统治地区加大了对农民的盘剥,比元朝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元末诗人谢应芳记载,张士诚统治下的昆山地区,“比于前元多增粮额,民以穷困,输官不敷。……今催粮里长人等,破家荡产,累遭杖责,监系囹圄,受罪数月,逃亡缢死,不知其数”。由于张士诚政权的腐化变质,刚刚摆脱元朝统治的江浙人民,又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