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8年12月25日,华东局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干部决议的指示》,指出:因目前华中的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15000名南下干部的名额,完全由山东来负责。南下干部按照原有的地方建制,把班子一分为二,一套准备南下,一套留原地工作,搭配好接管班子之后,成建制南下。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2月,各区集中的南下干部15000人,陆续来到华东局党校,参加整训,并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编成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详细】 |
南下干部学者代表:顾准 |
 |
被上海市市长陈毅称作“倚马可待”之才和“人精”的顾准,先后担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等职。他还被许多经济学家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一人”。
【详细】 |
|
南下干部官员代表:焦裕禄 |
 |
身为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可谓殚精竭虑,劳苦功高。以他的身份和威望,不要说他以权谋私,就是平日里稍稍对自己及亲友们放松一点,也可以得到当时好多人难得的“好处”。【详细】 |
|
南下干部军人代表:王泮亭
|
 |
我的通讯员就是这个村的,有他带路,我们夜里直扑敌人住处,土匪还在梦中就都上了西天。我们两个班,加两个排长和几个通讯员,一共才30余人,干净利索把七八十个土匪全部消灭,匪首被活捉。”【详细】 |
|
|
 |
共产党接手的上海,是从未碰到过的烂摊子。新的人民政府刚进入上海时,手里没有一分钱,只是当时陈毅从华东局财经委员会借来了一笔钱,才使整个接管工作运转起来。刚开始工作的第二天,便对外宣布即日起使用人民币,谁也不曾料到,人民币进入流通还不满10天,恶性通货膨胀就开始上演。人民币币值在市场上一路狂跌,从1块钱银元兑换100元人民币,跌到1个银元兑换1800元人民币,6月8日,银元价格已经突破2000元人民币的极限。【详细】 |
|
|
一位南下干部的红色记忆
 |
“拂去岁月尘沙,我依然被他们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勇气所震慑;丈量人生足迹,我依旧能触摸到他们那时铸剑为犁,改天换地的心跳和脉动。”这是长篇小说《南下干部》里的一段话,山东人董兆华就是这样一位南下干部。 |
|
1948年,济南解放。淮海战役之后,大军南下,部队需要培训大量的干部。华东大学向全社会招生,初中、高中毕业生都可报名参加考试。我在山东省第一临时高中上学,高中还没毕业。听说华东大学招生,我也去参加了考试。1948年下半年,通过了考试,我成了华东大学的一名学生。大学我们只上了三四个月就毕业了,当年也没有毕业证,只有一块校徽。【详细】 |
|
除宣传政策外,我们还要到各村去征集粮草,支援前方部队。向农户征粮借粮,我们都给农户写条子,这条子都到区里开。那时普通话还没有普及,我讲的山东话,村里人都听不懂,村民们讲话我也听不懂,就找学生做翻译。解放初期,我们是没有工资拿的,单位管吃住。我都是住在办公室的。一年还发两套衣服。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