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又曰:“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故此,千百年来,人们常常将开国君主塑造成德被天下的伟丈夫。只有刘邦,许是司马迁还有些小说家的恶趣味,硬是将当朝的开国皇帝给写了一个贪财好色、厚颜无耻、不孝不悌的小流氓。这也给我们制造了一个谜题:如此人物,凭什么开两汉四百年皇基?
不仅在德行和功业的矛盾上,刘邦能够给我们带来惊讶,他的人生历程也处处充满着矛盾:与县令为友的大富翁吕公,为何偏偏看上好说大话的老男人刘邦?要知道,刘邦这个时候已经30多岁,仍未娶妻,职务更只是个区区亭长;彭城之战,56万联军被项羽打散,刘邦也被楚军截住,怎么能对着楚将说两句话就逃出了性命?更加吊诡的是,出身平民的刘邦,为何总能得到与比他身份要高出得多的待遇?这许许多多的问题,若是按常理揣度,就算想破头也不得其解,可若是换个角度却立时豁然开朗,那就是——如果刘邦是个黑老大,地下社会自成一体的规则和地位,自然便成了他这个布衣天子最大的资本。
核心提示 家庭优越的刘邦,从小能够受到比较好的教育,但与好读书的弟弟刘交不同,长大之后的刘邦仰慕信陵君,他听说名士张耳在大梁承续了信陵君的遗风,于是数次前往大梁追随张耳,侵染了任侠好气的习气。在大梁学过本事又善于交游的刘邦,很快成为丰沛少年的偶像,很多丰沛子弟都聚拢在他的周围,认他做大哥……
游侠,是让西汉统治者感到头痛的一个社会问题。游侠之中,品类复杂,高尚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诺千金,存亡死生;恶劣者或呼朋引类,招摇过市,或武断乡曲,称霸一方。
太史公所说的“游侠”的“游”似乎应该理解为交游之游。这是古人都懂的,他们常说的某人与某人游就是交友之意。这些公子哪一位不是善于交游的呢! 【详细】
游侠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在西汉初中叶,当然,这与史书对这个时期的游侠活动有充分的记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先秦贵族精神没有消失殆尽,西汉初专制统治也较秦朝松动,游侠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详细】
核心提示 秦末大乱,陈胜首先发难抗击暴秦。沛县自此开始动乱,麾下有上百个兄弟的刘邦趁势杀死沛令,势力强大的刘邦自此成为丰沛子弟的领袖。之后刘邦投奔了楚名将之后项梁,刘邦常年在道上混所独有的豁达大度的性格颇得项梁欣赏,之后风云际会,时来运转的刘邦在短短半年间由沛公晋升为砀郡长……
刘项的关系远非一个死对头可以概尽。他们还有兄弟、战友之情,有惺惺相惜之情。怎奈既然是一时瑜亮,就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人联袂上演了一出激越千古的爱恨情仇大戏。
这时楚怀王出山,成为楚地将领的主心骨。刘项二人在楚怀王治下结为兄弟,由于有共同作战的经历,我们说他们的友情是鲜血凝成的也不算出格。【详细】
从刘邦家人只受到松散管制一事,也可以推断出为什么项羽在战场上不对刘死死相逼的大致心态了。日后武涉说韩信的说辞中有:“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详细】
核心提示 常年在道上混的刘邦,十分的人情练达。他以儿女姻亲笼络了项羽之叔项伯,既让项伯在鸿门宴上为他说好话,又让项伯为他请汉中地。在鸿门宴上刘邦极为卑躬屈膝,让项羽念及旧情,之后给了他并不算差的巴蜀之地。汉中、巴蜀,成为他日后争夺天下的资本,再加刘邦本人十足的运气,让他得以杀回关中……
正是因为有了巴蜀汉中这一巩固的根据地,才使刘邦能以三万之众“还定三秦”,巴蜀源源不绝的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供应,也成为刘邦在楚汉战争中长期坚持、屡败屡起、愈挫愈奋的物质基础。
秦王赢政时期,巴蜀经过近百年的开发,更加稳定和繁荣,已经成为秦国当之无愧的战略大后方,大量的人力资源,取之不尽的粮食、蜀锦、井盐和其他军用物资,有力地支持了秦王政的统一大业。【详细】
在三年多的反秦战争中,原东方六国的旧地烽烟四起,社会秩序大乱,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都遭到破坏。唯有原秦国的腹地关中、汉中和巴蜀一直安定如初。【详细】
核心提示 公元前3世纪末,东西方历史舞台上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东方的盖世英雄项羽百战百胜,一次战败就乌江自刎;西方的战略之父汉尼拔在罗马打了无数胜仗,只战败一次就输掉了整个战争。罗马最终取胜靠的是盟邦的支持与坚韧,而刘邦能够屡败屡战靠的则是地形的强势与丰沛老兄弟们的始终鼎力支持。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刘项围绕战略要地成皋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
荥阳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为洛阳的门户,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详细】
刘邦按照张良制定的谋略,执行正面坚持、敌后袭扰和翼侧牵制的作战部署。游说英布倒戈,从南面牵制项羽;派遣韩信破魏,保障翼侧安全;联络彭越,袭扰项羽后方;同时让萧何巩固后方;还采纳陈平的计谋,分化楚军。【详细】
核心提示 我们发现,即使是像韩信这样善于将兵的人,他在乱世中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有可能是得明主而事或者是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而像刘邦这样无德无行的人,却能在乱世中拉起一支队伍,最终依靠时运与自身的努力问鼎天下。那么,刘邦与韩信的区别在哪里呢?
刘邦为亭长时,这个集团已经初具规模,在彼此的频繁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关联和心理投合,这构成他们事业的基础,在未起事前,它就作为一个以刘邦为中心、相互之间有归同趋向的帮派出现了。
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身为沛县高层的萧何即多次袒护刘邦,史载“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详细】
夏侯婴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详细】
两千余年来,刘邦是凭借黑社会组织夺取天下的第一人,但是他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重读袁世凯:体味谋国者的雄才与悲哀
重读康有为:体味传统名士的固执与虚妄
“五四”运动:救赎中国
重读慈禧:体味权力者的智慧与挣扎
重读李鸿章:体味改革者的远见与彷徨
重读曾国藩:体味中国传统精英最后的辉煌
重读孙中山:体味革命者的理想与执着
古来征战几人回:勿忘中国远征军
血染的风采: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0周年
重读林则徐:体味旧“名臣”的局限与迷惘
重读道光:体味“传统”窘迫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