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林则徐是历史罪人”是一文化暴力
2009年11月18日 10:4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一位署名“亦忱”的网友写了一系列的万字长帖,强烈质疑:林则徐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他认为,正是因为林则徐的昏聩蒙昧,在广东禁烟期间,没有和一个坚决的鸦片贸易反对者,英国政府全权代表查尔斯·义律合作,使满清政府的禁烟在和平的状态获得完全的成功。

反而因为他做出的一系列无视现代文明基本准则的颟顸愚蠢的错误决断,把原本可以避免的战火,从南中国点燃而延烧到南京,最后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国耻!所以,林则徐实际是一个历史罪人。这一系列长帖除了被网易、搜狐两大门户网站刊用外,还被不下100个专业网站和论坛所转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仅网易上一篇文章后的留言,就达3500条左右。

首先我得承认,“亦忱”网友写的都是严肃的讨论文章,并非恶搞(由此也才值得一驳)。而且,林则徐也的确不像一些书上所写,那么英明神武,是“放眼向洋看世界的第一人”。义律也没那么坏,他在对华交涉中的表现使他成为“一位完全不遵守指令而努力争取最短任期的人”(维多利亚女王语),很快被免职,调往北美得克萨斯任英国代办,与事后林则徐被贬谪到新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我还是要说,“亦忱”网友是但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一方面,“亦忱”网友显然缺乏对英国这个国家和英国历史的整体把握。当时的英国,是以重商主义为立国思想的,赚钱最重要,道义排后面。那个时代的英国,有过一个著名的政策:鼓励海盗。即使你再臭名昭著,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恶行,只要你能为英国带来财富和实力,英国政府都不会对你进行任何司法制裁,女王还将给予你封爵和地位!伟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始资金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源自于此。直到今天,西方很多人都还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即表面绅士的英国人,其实最是利益至上。

的确,当时英国有很多的清正之士对鸦片贸易进行抨击。如,沙夫茨伯里伯爵说:“我充分相信这个国家怂恿这种罪恶的交易是极坏的,也许比怂恿奴隶贸易更歹毒。”托·阿诺德博士称,英国允许鸦片贸易“如此邪恶以致它是最大的民族罪孽”;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格拉德斯通(Gladstone)说:“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一场使英国永蒙耻辱的战争。”但是,在巨大的、超额的鸦片贸易利润面前,在当时信奉“获利,哪怕与撒旦交易”的英国,他们是注定不可以成为主流力量的。

另一方面,1838年,道光皇帝发现,由于鸦片贸易,国库存银已从7000万两急速下降到不足1000万两。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国家将无银可使,无军可成,禁烟便成了满清当局的共识。而当时满脑子天朝幻梦的满清精英阶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完全不是远方那个新兴帝国的对手。

所以说,鸦片战争其实是两个帝国国家利益冲突的必然后果,它并不会因为有一个作为鸦片贸易的坚定反对者的英国政府全权代表,和一个善意的中国钦差大臣,就发生改变。把鸦片战争爆发和《中英南京条约》加于中国身上的耻辱,归因于林则徐,是站不住脚的。

在整个广东禁烟期间,前期,如果你说林则徐蒙昧,也许是可以的。但在后期,你说他颟顸就不对了。在被英国人打痛了以后,他能够迅速地转变,明白中国需要“放眼向洋看世界”了,作为一个在“中华文明天下第一”幻梦中浸润了几十年的儒学信奉者,已是难能可贵了。即使以现代的标准,一个“勇者”的评语也当得起。如果以那个时代的规范,作为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员,给一个“英雄”的称谓也无不可。这就像你不能说“因为他不懂得民主、博爱,所以霍去病就不是一个英雄”,道理是一样的。

在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中,有一个态度我们是必须要有的,那就是:理解之同情。你不能拿今天的文明规则去要求、评价一个古人,动不动就给人扣上一顶“历史罪人”的大帽子,那是一种文化暴力,令人不寒而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乐毅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