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中国只有银贵钱贱问题 并无白银外流问题
2009年11月15日 15:3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方程1关于时间半弹性的估计值为0.09,即:在所考察时期内,每个年份的移动都会“自动地”引起鸦片消费量增长0.09%。这个数字并不算很高,但却表明了鸦片消费在所考察时期内随时间而固定增长的趋势。显然,这种“固定增长”趋势只能由当时社会因素来解释。这也提示,解决鸦片需求扩大的问题,应当针对那个时期的社会因素并制订相应的社会政策。

方程2到方程4基于几种关于人均收入初始值和递增率估算了所考察时期内鸦片需求的收人弹性。得到的收入弹性系数在1.85到4.64之间,即:在所考察时期内,人均收入水平每升高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鸦片的需求会增加1.85%到4.64%。这些数字作为收入弹性来说,是相当高的。这也表明鸦片在当时社会中是一种奢侈物品(收入弹性系数显著超过1通常可视为奢侈物品)。

另外,比较这几个方程也可以看出,这些结果对初始收入水平的选择是不敏感的,但对收入水平递增速度的选择却是敏感的,即:一个较慢的收人水平递增率伴随一个较高的收入弹性估计值。我们并不知道当时真实的收入增长率,但可以大致猜测,当时全社会的收入水平增长一定是相当缓慢的,平均每年不到1%;但是,另一方面,当时社会中高收入人群的收人水平增长速度则不一定低,他们的平均收入增长率超过2%或5%是完全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鸦片消费者很可能主要来自社会的高收入人群。因此,设想他们有表5所列举的收入增长率(2%到5%)应不是不合理的。

结合上面关于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估计结果来看,可以说,在所考察的时期中,国内社会中鸦片需求同时具有低价格弹性和高收入弹性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一起出现,也许正好表明鸦片是一种非正常的奢侈物品(正常的奢侈物品除了高收入弹性外,还有高价格弹性;当然,学者们在这个事情上的看法可能不完全一致。①)而且,从我们所设想的收入递增率这个条件来看,还可以得出结论说,上述鸦片需求的特点仅适用于社会中的某些特定人群,即那些“瘾君子们”以及那些即将成为“瘾君子”的人群。

既然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者在染上毒瘾后并在长期吸食后肯定会发生收入和财富水平减少的境况,因此,他们对鸦片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来自鸦片吸食者家庭成员的反对肯定是抑制鸦片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社会而言,即使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种社会风气的因素而出现了鸦片消费的快速增长,从长期角度看,这种增长趋势也是不可能继续维持的。

图2显示了以对数尺度表示的19世纪三个时期中鸦片进口量(交货量)的变动情形。第一个时期是1816—1839年。这段时期鸦片是非法物品,清政府不仅在国内力图限制鸦片经营和消费,而且试图通过贸易措施来控制鸦片进口。第二个时期是1840~1860年。在这段时期,鸦片继续是非法物品,但鸦片走私已经相当公开化了。清政府控制鸦片贸易和国内需求的政策几乎完全变成名义上的了。第三个时期是1867~1894年。在这个时期,鸦片贸易在“洋药”的名称下合法化了(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第5条规定),国内鸦片消费也接近自由化了。按照前面引述的多位历史人物的看法,后两个时期中的鸦片进口会比第一个时期大大增多。事实上,如图2所显示,鸦片进口量的增长率在1840年后显著下降,而且在1867~1894年基本上停止增长。在第一个时期,前五年平均交货量为4553箱,后五年平均为32287箱,年均增长9.3%;在第二个时期,前五年平均交货量为26821箱,后五年平均为58292箱,年均增长4%;在第三个时期,前五年平均进口量为57634箱,后五年平均为71161箱,年均增长0.8%。可见鸦片进口增长率是递减而不是递增的(也应该指出,第三个时期,国内鸦片消费量的实际增长率应高于这个0.8%数字,因为此时已出现了显著的国内鸦片生产)。关于消费量或进口量增长趋势的判断同样适用于消费额或进口额,因为后两个时期中鸦片价格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

可能多少有些让清朝决策者们感到意外的是,1838—1840年间他们以消灭鸦片贸易的名义在广东所采取的极端措施虽然没有取得成功,鸦片贸易本身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不利影响在1840年后却不如在此前更大。鸦片进口额占中国货物进口额的比重在1894年为20.6%[9]28,远远低于1840前几年中的情形(可从前面表1和表3中看出)。可以说,鸦片贸易对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不利影响,在1840~1894年间是递减的①,而且可以认为这种递减与清政府在1830年代所实行的反鸦片政策没有任何显著的直接关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贺力平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