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实质:真正的军国主义
2009年03月12日 18:19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对国有企业的大量投入,使明治政府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为紧缩财政开支,当局改变了国有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于1880年11月颁布条例,廉价处理国营资产。除军事和其他原因必须保留的企业之外,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以极低的价格转卖给私人:

投资62万元(日元,本节下同)的长崎造船厂,连同4.4万元的库存,以9.1万元卖给了三菱;投资59万元的兵库造船厂,以1成的价格卖给了川崎;投资18.9万元的品川玻璃厂,以25年分期支付8万元的方式卖给了西村……

明治政府不仅通过廉价出售国有企业的方式扶持三井、三菱、川崎等“政商”迅速完成大量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财阀,还通过发放巨额补贴、进口优先、减免企业税和出口关税等办法,对其进行扶持。三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三菱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尊王攘夷的功臣——曾在尊王倒幕时期借给尊王派1千块钱。他在1871年买下几艘小轮船,创办了三菱。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明治政府让其负责军事运输,并拨赠给其13艘轮船。1875年,当局将所有官船卖给三菱,并在15年内给予其巨额“航线补助金”。当年,日本在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的两个月时间里,三菱公司就赚了40万日元。当局还扶持三菱兼并日本中小航运公司、排挤外国航运公司,垄断日本近海和亚洲海上运输。1875年,当局以3.31万元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的18艘轮船,转给三菱。后来又贷款11万元让三菱收购了一家美国轮船公司的航线、船只及其在日本的财产。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三菱从政府取得运输军需的垄断权和70万元贷款。三菱用这笔钱进口了十艘轮船。整个西南战争的政府军费开支约4、5千万,其中1500万付给了三菱。三菱还依靠雄厚的财力和政府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等,成为一大财阀。

不应忽视的是,不论是发展军工产业还是民用产业、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明治政府都非常重视一个原则:

“日本领导者们恐怕日本在经济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没有引进外资。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聘请外籍人员的办法来输入外国技术是没有危险的,于是用高薪聘用了外籍人员。

在法律、军事、经济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聘请的外籍人员。这些外籍人员为日本辛勤工作,不仅提供了需要的知识,而且起到了参谋作用。他们完成的任务是巨大的……像外务省聘请的丹尼森(H. W. Denison,美国人)那样的人,他对于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外交,都提供了重要意见。”【大力引进技术、设备而不是资本和商品,或许是日本明治维新与清朝后期洋务运动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扩军备战

日本虽对欧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无可奈何,却不曾改变尊王攘夷时期“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初衷,随着富国强兵逐渐变成现实,明治政府加紧扩张军备,为侵略扩张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准备。

早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当局就先后采用法国和德国的兵制建设陆军,采用英国的军制建设海军,大力发展陆军和海军。1878年西南战争结束后,日本第二年直接出兵吞并了琉球群岛。

但明治君臣并不以此为满足。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在向明治天皇进呈的清军调查报告中称,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并强调“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日本明治政府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并且锲而不舍。清政府则是伤疤未好已忘痛,或者说是挖肉补疮。】

1882年7月的朝鲜壬午兵变失败之后,日本当局重新调整扩军计划。计划到1885年前将陆军扩大到步兵28个联队、骑兵7个大队、野战炮兵7个联队、工兵7个大队、辎重兵7个大队和1个联队的屯田兵。

日本海军也从1883年起计划于8年间修造6艘大舰(其中新建5艘)、12艘中舰(其中新建8艘)、12艘小舰(其中新建7艘)、12艘水雷炮舰(全部新建),共计42艘(其中32艘为新造)。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许华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