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的真名士 康有为
2009年05月20日 18:57天涯博客 】 【打印已有评论0

康有为的一生,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经典传奇。他在世时,便被称为圣人,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他是维新运动的领袖,矗立于历史舞台,引进民主立宪的思想,作为对封建专制进行质疑和挑战,打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大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启蒙思想集大成者。

但是,以他为主导的百日维新运动,虽然嫁接于日本的明治维新,但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当辛亥革命后,康有为逐渐走上了保皇的道路,成为保皇党的中坚份子,从革命走向了逆流。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而他自己就是阐发真理、降世救民的教主。因此,他又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矛盾体,留下许多历史之谜,让我们迷惑不解。

当我们在考察那些社会改革家时,对于造成他们失败的历史原因,我们也许了如指掌;但是,对那些也许是决定胜败的历史细节,我们往往又有意无意地忽略而去;而面对康有为,是否也有影响他事业失败的细节,引起我们的关注呢?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家文化将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一方面是指治国与治家一样,即所谓的家国同构与同理,能够管好家庭,自然也能治理好国家;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家庭是基本的组成单位,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和睦仁爱、井然有序,国家自然也就好治了。

而康有为偏偏就是在治家方面,有着严重的道德欠缺,自身矛盾重重,直接关系伦常秩序基础的薄弱,与化成天下目标的矛盾。因此,康有为在改良社会上面,也表现出深刻的矛盾,既要改良,又要保护皇权,把希望寄托在当朝皇帝身上,便注定了他主导的改良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

他的弟子陆乃翔在《南海先生传》中说: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极好西学西器,而礼俗、器物、语言、议文,皆坚守中国;极美民主政体,而专行君主;注意世界大同,而专事中国;反此皆若甚相反者。

可见,康有为的一生,折射出诸多矛盾,往往言与行南辕北辙,从他的生活细节和情感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他主张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却一生风流,妻妾成群。康有为一生共娶了六位太太,尤其是当他已经是五、六旬老翁时,还与多名中外女郎发生黄昏恋,堪称风流圣人。

康有为年近花甲时,还娶了年方十七的华侨少女何旃理;不久,他又雇了一名十六岁的日本女子鹤子当女佣,后来,两人又产生恋情。不出数月,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康有为的太太。康有为的第六任太太叫张光,这位19岁的姑娘,还没有康有为的儿女大,迎娶时康有为已过六旬。可惜刚过门没多久,康有为就暴病而亡,留下年轻的寡妇,孤独凄切地度过了余生。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道理,中国的老文人大都是折花高手,他们往往把年轻女子当成是精神鸦片,来提振自己的精气神,追寻失去的年华。古今这种实例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而康有为也不过是其中普通的一个,也许作为伟大的思想先行者,这些生活瑕疵不算什么;文人游龙戏凤,其实是一种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说:这世上的人困于六大苦: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及人所尊羡之苦。人只有解开这六道悲苦的枷锁,才能真正进入大同世界。也许这就是康有为所指的人情之苦吧,他一生这样不停地爱,其实是情愿去受苦,是为了解开枷锁,进入大同世界的。

但是,康有为作为孔教教主,不会不明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是言行不一致,修身齐家方面做的不怎么样,以至于治国平天下成为虚妄的言谈。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当我们窥视了康有为的生活细节,便可知道他维新之道的必然结果。

孟子说到挑选人才,第一等是不偏不倚、合于中行的人;如果没有这种人,那只有求狂放之士;其次是狷介之士,而最次的便是那些言行不一、虚伪透顶的人了。那么,如果以孟子的标准,康有为算是什么样的人呢?应该是最次等的人了。让这样的人来谋求天下人之福祉,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了。

其实,在我们当下的社会里,那些所谓文人也罢,大师也罢,官员也罢,他们往往不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为重,品德十分卑下,更多的是象康有为那样,风流成性、品质卑下;虽然他们不能妻妾成群,但在他们身后,却是美女成群,最后都成了二奶、三奶,甚至n奶,花天酒地,纸迷金醉,那么,天能降天下大任于斯人欤?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绍叶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