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强大值得骄傲,中国工业的发展更值得铭记,如今工业依然是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一成就里面凝聚着几代中国工人数不尽的辛劳和汗水 。
追忆历史,是为了寻找不能忘却的先驱力量 ;着眼现在,是为了传承伟大的工业之魂,寻找推动工业的进步之源。同时,我们更冀望未来 ……
焦点关注
更多王闽九:光影定格,从机械到数码
上世纪80年代末,大街小巷流行使用135胶卷的相机出租。在我的眼里,这真是魔术师的戏法:像馆里庄严的座机,和庞大的配套设施,…… [详细]
毛主席1956年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合影
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出席1956年全国第二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摄于1956年4月2日。这是是我的一个同事他父亲的获奖证书和当时国家领导人和全体获奖人的合影,五十多年了,保存至今不容易。 [详细]
徐中立:我们在特殊钢厂
我们在冶金战线40年,参与经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全过程。1958年中国钢产量1070万吨,至今已超过6亿吨。高工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探矿,采矿,炼焦,炼铁,炼钢,铸造,金工,机电,设计,工具,热处理,检化验等各专业。[详细]
寻找老物件 分享老日子
上传照片一把生锈的旧水壶,一个布满坑点的老饭盒,一个早已没有瓷的搪瓷缸…… 尽管这些物件已经失去其物用价值,但他们见证了父辈们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所付出的劳动和汗水,是他们伴随着我们的父辈走过那段创业的岁月,物已旧,但神永存。
国家记忆
更多老厂房 新创意(组图)
上海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开始比较早,一些老厂房、老仓库重新整修成为创意产业园区,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老厂房淹没在荒草中等待开发利用。上海曾经拥有人数最多的产业工人,是制造业最发达的城市。如今,当我们真正懂得工业遗产的再生和利用时,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将得到回归。 [详细]
个人记忆
更多宿兴文:朱德两次亲临哈一工视察纪实
翻开共和国刀具制造业六十年的史册,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做为中国第一家工具厂,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着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倾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鼓励。
1964年7月31日,朱德、董必武、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工哈一工视察。朱德同志再次莅临工厂,许多当年见过朱德同志的工人更是感到无比亲切和自豪。中央领导在时任厂党委书记李敏同志的陪同下,在车间里观看大模数镶片齿轮滚刀、螺纹切头和镗孔卡盘等精尖产品。朱德同志对工厂依靠职工,不断进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详细]
作者: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 宿兴文
互动调查:
向老工友问好/寻找老工友
【吴国奇】
我叫吴国奇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英玲教授亲切的问好!记得吗您在71年和81年曾在湖南省塑料研究所情报室工作时曾经一个16岁小伙子老是虎头虎脑去找您们的麻烦,您总是那么笑,笑得那么甜两只眼睛咪咪的一声不吼我仍历历在目。我们都知道您是留苏的很谦虚的专家。
【覃道勇】
我叫覃道勇,1986年至1987年在常德地区技校工作,向龚汉春老师问好QQ625845722
【徐秉君】
我叫徐秉君,1972年至1973年在在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学习工作,向老师傅朱惠川、师姐顾毓芳、师兄祝裕生及张师姐夫妇问好!xujun2528@163.com
【季云豪】
我叫季云豪,1985年至1988年在陈集大刘初中工作,向老工友问好718027505QQ是我的号
【章文千】
我叫章文千,1970年至1980年在西藏嘉黎县兽医防疫站工作,向嘉黎县的朋友问好
【闫进奎】
我叫闫进奎,1963年至1970年在宝鸡电力机车段工作,向老工友向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领导和师傅们致敬。 时间推移很多师傅不在了。很多师傅调到了其它单位。想起你们为了那一条(第一)电气化铁路,放弃提拔的机会,涨工资的机会无怨无悔。工作上废寝忘食,现在想起来都叫人不能忘记。
【李代兰】
我叫李代兰,1964年至1970年在三汇舵石鼓电站工作,向老工友问好!现在老了,非常想念过去的老同志,老朋友们!在这里我向你们问好!特别是代孔学,王元珍等同志,你们的近况如何?身体好吗?从重庆一道来电站的同志退休后是否还在电站住?真想来看看你们!若有知情者请从我的“qq”449583151回复。介绍一下电站60年代那些老同志们的现状,本人十分感激!
论坛专区:
博报专区:
合作专区:
[铁血社区]有奖征集:“寻找工业记忆”——工业老照片、老故事
2009-06-25 18: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