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耶稣基督与总理的双重信徒
2008年11月01日 10:50南方网 】 【打印

内在的敌人

1940年夏,法国被德国攻陷,英国亦岌岌可危,日本趁机胁迫英法关闭滇缅公路、滇越铁路,中国对外交通完全断绝。法国更让六万日军假道越北进攻滇桂抗。此时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美国则继续出售钢铁和石油支持日本军火工业。国军有钱买不到武器,买到了又运不回来。同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与日本签订密约,蒋中正严正驳斥,并明令通缉。国共军队更不断发生军事冲突。在“皖南事变(又称新四军事件)”后,蒋以新四军偷袭国民党军为由,包围攻击新四军军部,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饷,国共关系不断恶化。

太平洋战争

1941年6月,德国突击苏俄,后美国与日本谈判,希望促使中日议和,蒋中正电告美政府,不得牺牲中国以谋求对日妥协,要求日须从中国撤兵及归还侵占中国之土地。美政府随后停止了对日战略物资供应,并要求日在只承认蒋领导的国民政府(与日本人扶持的南京汪精卫‘国民政府’相对)的前提下无条件退出中国全部领土。

12月7日,日军突击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美英等同时对日正式宣战,中国成为同盟国成员之一。

中国跻身世界四强之列

1942年8月,蒋中正亲自巡视西北。10月初,蒋敦促美国率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10月9日,美英两国通知蒋,愿与中国谈判缔结新约。[42]11月,信仰基督教、受美式教育、持美国南方口音的蒋夫人宋美龄应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之邀,前往访问,并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演讲,受到热烈欢迎。美国朝野普遍认为蒋及其国民政府是中国民主化之希望所在。虽然蒋在中国推行的训政与美式民主有很大差距,但由于同为同盟国盟友,当时美国政府、国会、一般民众对于蒋颇有好感;此时,中国抵御日本的战果获列强正视与钦佩,国际地位遂大幅提升。

抗战胜利

1944年春,日军秘密与苏俄妥协,自东北调动五十万兵力,发动“一号作战”,趁国军精锐部队调往缅甸作战之际,展开猛烈进攻。蒋中正提出“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全国知识青年从军,两个月内已超过十五万人。12月初,日军攻陷贵州独山,四川岌岌可危,所幸数日后收复独山,局势才告稳定。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袖秘密签署雅尔塔协定,部分内容侵犯中国主权,但规定中国有对外蒙古宗主权。但蒋却与苏联在1945年8月1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府有条件地承认外蒙古独立,使中国自此丧失外蒙古宗主权;条约亦规定,而苏联则依约承诺在战后只承认和支持国府。8月,日本广岛、长崎遭美原子弹轰炸,苏军随即出兵占领中国东北。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于翌日发表抗战胜利广播,《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宣示与人为善,劝勉国人不念旧恶,不对日本采报复措施。9月2日日本向中、美、英、苏等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至此结束。

国共再战

双十协定

抗战结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跻身五大国之列,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与世界各国重定平等新约。但抗战间,国民政府在沦陷区统治濒于瓦解,而中共却在华北进行游击战和政治动员。中共正规军由抗战初期5万余人,由于国府战后实施战士「解甲归田政策」,使共军得以吸纳并发展至127万余人,民兵268万余人。国共军队比例从60:1变为3:1。中共对国民党渗透前所未有:熊向晖,郭汝瑰,刘斐等中共地下党员均进入国军指挥核心,卫立煌等国军高级将领也与中共不断联系,而蒋中正并未察觉。国府在战后还受通货膨胀问题及贪污腐败困扰。

执政的国府为政治民生稳定,也避免内战扩大,在美国调停下与中共签署《双十协定》;但事与愿违,与共军的冲突亦趋白热化。国府与苏联达成「友好协议」,政治孤立中共的成果似乎近在眼前,然而1947年国府在东北战略的失误牵一发而动全身,致战事失控,最后宣布“动员戡乱”(抗共护国战争),士农工商从此大失所望,国府的国内外布局已面临全面瓦解。

军政经情势逆转

1948年3月29日,蒋经国民大会以2430票的高票选为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于5月20日就任。4月18日,国民大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于同年5月10日施行。8月,大陆地区改革币制失败;9月,济南战役失利,军事、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情势逆转,在辽西会战、徐蚌会战、平津战役中,国军精锐尽失。握有重兵的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等要求蒋下台。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朱强 李响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